导图社区 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关于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看过的书,学过的东西,一定要行动和运用才真正有用,否则就是白看白学,要大量实践和练习,才能形成习惯真正吸收,触发自己真正做出了行动和改变才是真理!
编辑于2024-11-02 22:08:31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朋友
克服拖延症做任何事情的前提:马上行动和强制开始!开始了就已经克服了拖延状态!开始了就会慢慢投入其中了!习惯恐惧,也是一种成长!
本书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时间才是朋友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则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
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要提高自己的时间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在某一方面。
排斥状态会使一个人处在永无进步的状态,因为拒绝接收,所以无法接受一"接收"并不等于"接受"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懂
如果我们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大脑的真正主人了。 去微信
去做你想做的事,没把握没关系,天不会塌下来,世界也不会因我改变。所以没有什么大不了。人生一世,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那么怯懦,为什么不潇洒活着?勇敢面对自己,才能内心自由。
开始行动——对于普通人,我们手握的资源非常有限:没有家庭背景、没有资金资源、没有人脉等等,我们的资源太少,但是要想获得上述资源,没有深厚的积累很难获得,而我们唯一有的就是“时间”,最直接、最有效率、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努力,因为我们除了努力就一无所有。但是努力并不是用蛮力,他是有方法的。计划要符合实际容易达到,容易促进自信心
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
为了克服跟人比较的习惯,我认为可以多去丰富自己的思想,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当你拥有一个充实且自由的思想,幸福且充实的生活,每天不断成长的自己,你会忙于自己的生活而无暇关注他人,也会因思想宽阔而能接受和包容得更多。
如果你一天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个小时,就用大约6.18小时去工作和学习,而用剩下的大约3.82小时去享受欢乐--你毕竟是一个正常人。
无用的事情再有趣,都不应该去做,或者说少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都应该去做,并且要想办法让它变得有趣 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必然一事无成, 不要完美主义,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
不要拖延,也不要想得太多 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大多数的事情都是需要反复做、反复练习才能做好,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兴趣就大起来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一定要确认做的事有收获!不然每天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却总感觉浑浑噩噩,又有何异?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利用忙碌制造的假象罢了。
福格行为模型
行为🟰动机➕能力➕提示,当集齐动机、能力、提示这三个因素,那么某个行为必然发生。比如,举恋爱这个行为为栗子,想要恋爱是为动机,那么你能投入进恋爱的资源就是能力,比如,资金、时间、精力、条件、样貌……,那么你的表白就是提示了,当这三者完备,恋爱这个行为就会发生。除了增加自己动机,要怎么增加别人的动机呢?那当然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让行为简单,简单到行为无法分割为更细小的行为,比如你要健身,就要从小处着手,我今天要健身,和我今天要打开瑜伽垫,哪一个更容易做,当然是打开瑜伽垫这个更为细致可行。我们的目的不是一天成为天才,一碗饭吃成胖子,重要的是这个触发机制,让你开启这个小行为,让这个小行为触发更大的行为。当你打开瑜伽垫,你就会有更多的可能做运动。
人充满快乐时, 才能进行有效的改变。从简单容易做到事开始,重复做建立自信和积极情绪,养成行为习惯和享受做到的成就感
行为设计的本质就是情绪设计。把一个积极的情绪扎根到新的行为中才能变成一个好习惯。
行为模型
明确愿望(抽象的目标):我想要具备核心的新媒体运营能力拿高工资
探索行为选项(要实际具体):网络学习新媒体运营技能-去公司学实操经验-尝试做账号-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培养内容输出能力-研究抖音流量机制
为自己匹配具体行为:从所有行为选项里选出自己想做或愿意做的行为:比如有网络学习新媒体技能、自己做账号,研究抖音流量机制
从微习惯开始:每天学习半小时以上新媒体运营技能、每天发布一个作品(先完成再完美)
找到对的提示
饿了,要吃东西, 闹钟响了,要起床
庆祝成功:每次完成行为计划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刷半小时到一小时小红书抖音放松),给自己建立能够坚持下去的自信和积极情绪
排除障碍,重复和扩展:排除障碍,坚持做到,养成微习惯的习惯,坚持下去
行为重点
如何让行为持续下去:要简单易做到
如何让行为带来积极情绪:把最简单易做的事做到,给自己信心喜悦成就感。比如每天看书-打开书-看一页书。看,我做到了,真简单啊!
不要让自己的行为靠痛苦咬牙的强制自律来支撑,要学会无痛苦自律
人的习惯一方面来源于让自己感到舒适的行为,比如习惯玩手机,习惯熬夜。一方面来源于后天逐日养成的习惯,比如刷牙,洗脸
终身成长
固定思维模式会抑制自身的发展,认为自己的智力是一定的,他们会消耗相当大的时间去证明自己,让自己显得聪明而不是愚蠢,他们往往害怕失败。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在遇到一些挫折时,往往会否定自己,产生彻底的失败感和无力感。例如:期中考试考差了,觉得自己能力不行。被贴罚单了,觉得自己好背,以后都不敢开车出门了。(给自己贴上标签)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提升的,面对困难不惧怕,在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例如:期中考试考差了,他们会去分析为什么考差了,哪里可以提升,后面的学习计划应该怎么做。下次停车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停之前观察一下有没有禁停标志,
书中给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定义: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只相信天赋,自大或自卑,不停的证明自己给别人看等特质。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是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培养,人与人的差别微乎其微,拥有反脆弱心态,从失败和挫折中学习成长,让自己强大!
接受你思维中固定型的部分,观察是什么激发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然后给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取个名字,并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教育ta。当了解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的触发原因,就能在它到来时保持警惕
成长型思维:积极,不畏惧,反思思考,解决问题,成长,看重过程。(恋爱中愿意用心经营感情) 固定型思维:给自己设限,贴标签,,看重结果,恋爱中相信对方是对的人)
人活着,在确保身体健康,不影响身体健康,不极度痛苦,不至于完全看不到希望的前提下,能努力就多努力,努力和成长要多于放松,不要目光短浅图轻松不成长,努力了多少会有些收获,不努力只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倒退越来越惨淡
人活着最重要的东西
身体:第一要投资关爱自己的健康,健康按时吃饭,早点睡觉,多锻炼
头脑:第二要强大自己的头脑,多读书,让自己的情绪内心得到充实认知思维得到提升。多学习,让自己的谋生赚钱技能和值钱价值得到提升。
有了这两样,在任何大环境下,任何地方,都能很好的活着
与其为不值得的男人作践自己,有害无益的焦虑,内耗,刷短视频空虚,不如行动起来,去锻炼,读书,学习,工作,充实和成长自己!
认知觉醒
看过的书,学过的东西,一定要行动和运用才真正有用,否则就是白看白学,要大量实践和练习,才能形成习惯真正吸收,触发自己真正做出了行动和改变才是真理!
少想多做,提升执行力。看再多书没有改变,都不如看一本书做出改变强,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
锻炼冥想,有助于情绪平和更快进入睡眠避免失眠熬夜,也有助于在做事和学习时提升耐心和专注力避免浮躁三分钟热度
锻炼思维,不要思维固执单一钻牛角尖,要多维思考,包容平和智慧
本能脑,情绪闹,理智脑 在舒适区边远慢慢拉伸
学会独立思考,无实用价值的,不适合自己的大道理别当真
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唱歌、跳舞、写作、画画、编程等。
我们每天早起、跑步、读书、学习,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忙碌到感动自己,然而这些活动都是内部循环,不直接对外产出,所以坚持这些习惯只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不会让我们轻易成为很厉害的人。反之,如果我们能更多地投入外向成长,培养过硬的技能,持续对外产出作品或价值,我们就能参与社会价值体系的循环,就能被他人强烈地需要,从而感受到努力的希望。
我们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即重习惯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
“复制”和“价值”缺一不可,且价值越高,可能性越大。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那就应该激励自己去创造“可复制的价值”。
成长的目的就是创造价值,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而且你创造的价值必须是长久的,因为越长久,价值就越大。
努力成为一个对他人很有用、被他人强烈需要的人。
努力做一项可“复制”性工作,版权,作品,一本万利,成为创造生产者
遇见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