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考的真相
这是一篇关于思考的真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返璞,进阶,基础。该书不仅提供了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和技巧,还强调了思考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编辑于2024-11-06 11:34:02这是一篇关于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思维导图,《把时间当作朋友》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和个人成长的实用指南。作者李笑来通过丰富的故事和生动的例子,向读者传授了如何克服拖延、提高效率、规划未来等实用技巧。这本书不仅适合正在为未来奋斗的年轻人,也适合所有希望更好地管理时间、实现个人成长的人。
这是一篇关于价值交换的5个层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有价值、有积累且能自传播,有价值、有积累但借力不够,有输出、有价值但积累不够,有输出但无价值,只输入不输出。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方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5.对照画出来的思维导图,模拟讲一遍书,4.第二遍阅读,大概过一遍,重点画出来对你有启发的观点和亮点案例,3阅读正文,边读边画核心观点,标记亮点的案例,2.看目录,提取核心框架和逻辑结构,1.思考一本书的使命(为了什么),并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书中内容与这本书使命的关联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思维导图,《把时间当作朋友》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和个人成长的实用指南。作者李笑来通过丰富的故事和生动的例子,向读者传授了如何克服拖延、提高效率、规划未来等实用技巧。这本书不仅适合正在为未来奋斗的年轻人,也适合所有希望更好地管理时间、实现个人成长的人。
这是一篇关于价值交换的5个层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有价值、有积累且能自传播,有价值、有积累但借力不够,有输出、有价值但积累不够,有输出但无价值,只输入不输出。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方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5.对照画出来的思维导图,模拟讲一遍书,4.第二遍阅读,大概过一遍,重点画出来对你有启发的观点和亮点案例,3阅读正文,边读边画核心观点,标记亮点的案例,2.看目录,提取核心框架和逻辑结构,1.思考一本书的使命(为了什么),并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书中内容与这本书使命的关联性。
思考的真相
基础
定义
核心是一个等号,左边是概念,右边是描述
要求
有必要:等号左边的概念是必要的
没有必要就删除
无歧义:等号右边的描述是准确、毫无歧义的
有歧义就反复更新直至毫无歧义
从不同方面、角度看,一个概念可以有很多定义
如何定义决定了后续如何认知和践行
每门学科都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构成的,每个概念都有精确且完整的定义
学习本质上是在我们的脑子中新增很多个概念
概念表
数据库操作(CRUD)
学习:新建(Create)、更新(Update)、删除(Delete)
实践:读取(Read)
分类
集合概念:由多个确定的元素或概念所构成的整体
对于其中所包含的各个概念,为了帮助分析和决策,就需要分类
要求
不重(合理):子类间不重合
不漏(完整):子类加起来等于全部
生活中所谓的全面思考,归根结底就是分类得足够合理、足够完整
如原因分析、判断标准、考虑方面等
比较
前提
属于统一范畴
有相同的属性
困境
1.胡乱比较,不在意判断依据是主观还是客观
主观:不可争辩
客观:可量化,能实现精确比较,可分别给予权重,逐一打分,最终给出结论
2.判断依据只能靠不断积累和持续更新
在科学研究、公共决策、商业竞争等更复杂、更重要的领域,判断依据的获取和使用更加困难
虽然简单,但工作量非凡
因果
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并不保证因果关系
四问
A真是B的原因吗?
如果A是B的原因,A是B的唯一原因吗?
如果A不是B的唯一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如果A不是B的最重要原因,那么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决策
生活中的每一个决策,背后的思考都是定义、分类、比较、因果这四个要素的组合应用,逐一突破即可
考虑每个要素的时候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都有一些常见的套路。
由于定义不同,进而理解不同,而后分类和比较都不同,决策自然也不同
流程
拆分大事
对每件小事进行统筹规划
统筹研究内容
串联
并联
节省时间的核心在于能并联的都并联
程序本质上都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流程管理
所有的流程都可由三种模块构成
机械
顺序:按顺序执行每一个步骤
步骤的顺序很重要,且不可遗漏
循环:重复执行一系列步骤
智能
判断与分支:根据不同的情况下执行不同的步骤
在某一步骤进行判断,然后根据不同情况执行不同的步骤
核心是判断
实质是恰当的比较和合理的分类
前提是必要且毫无歧义的定义
做事的本质都是对流程的规划和管理
把事做好或者提高效率,无非就是对流程的优化而已,无他。
生活中的一切任务,经过层层拆解后都可以画出流程图来管理或优化
进阶
关系
事物
单个事物
描述
定义
多个事物之间
关系
分类
从属关系
同属关系
相交
与(and)
要满足两个或多个条件的情况
或(or)
只需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情况
非(not)
排除某个条件的情况
不相交
并列
递进
转折
参考《写作课》
比较
等于
既然等于就无须比较,可以忽略
不等于
约等于
对应思考模式:类比
大于
因果
因果
相关
无关
很弱的相关关系约等于无关
维度
因果关系构成的世界
一对一因果世界
时间是一个可能形成干扰的因素
二维因果网络世界
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
时间是个必要且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维因果系统世界
互为因果,然后不断对调,无数瞬间构成永恒
时间是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未知
人类思考的核心目标--探索未知
最大的未知来自未来
预测未来
无关未来的思考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思考
逻辑的分类和发展
形式逻辑(公元前4世纪)
仅能从已知推导出已知
无法推导出未知,无法处理不确定性
概率统计(17世纪初)
以过去的数据在当下做分析,再用所得结论来指导未来,成功概率不一定大于50%
非形式逻辑(含批判性思维)(20世纪70年代)
不够严密,无法数学化
进而限制了思考的规模化
无法批量、大量、自动计算
复杂系统科学(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参考《好的家庭教育》
三者都是面向过去的
但凡想理解大量且复杂的事实,且需要深入分析,就需要扎实的统计概率基础
曙光
贝叶斯定理:可以用新的证据修订并提高之前假说的正确概率
面向未来
通过不断迭代逐步提高预测的准确率
不确定总是藏在时间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显现,等它出现的时候,一切都失灵了
大多数人不光回避不确定性,也养成了拒绝对不确定性进行思考的习惯
我们的大脑不够用
不是一次运算,是不间歇的运算
需要同时计算多个因素
人工智能在2023年突然爆发,人类进入了智能时代,进入了暴力破解宇宙秘密的时代
返璞
类比
好处
极为神奇的思考工具,常常被用来跨越“已知”和“未知”之间那原本不可逾越的鸿沟
也是作者与读者、讲者与听众互动的最佳手段,会引发读者或听众的主动思考,在脑子里对话,直至发出惊叹
展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格外需要注意
约等号而非等号,通常只是用于理解某个/部分属性
如果将两者完全等同,会出现思维漏洞
用法
为了理解陌生的X,会去找一个熟悉的A
那已知的A去寻找并比较与之类似的B、C、D、E,甚至X,不管他们是否未知
自问:这个道理/概念等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举一反三
发展
复杂性科学
核心:极为简单的要素和规则,经过大量的迭代,就可能涌现出原本不可想象的复杂结果
这个过程就是发展,发展常常并没有尽头
时间是发展的唯一路径
真正的关键:谁都无法再一开始就精确预测到长时间迭代之后涌现出来的结果
简单
复杂性科学给的最大启示
简单×迭代=复杂/精彩
极致简单×无限迭代=极度复杂/意外精彩
迭代是递归地重复,即每一次重复的时候,都是把上一次的输出结果当作这一次的输入内容,即以新的结果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版本
发展就是迭代简单的事
成为发展论者
设计论者
被禁锢在一维因果世界的设计论者,会习惯对未来设计一个系统,而后从起点到达终点,再顺着时间逆向策划,制定计划,执行计划……但到最后成功者寥寥
需要一个确定的未来,不接受意外和不可想象
但这从来都只能是一厢情愿
发展论者
只需要一个简单问题-什么更重要,就可以从零开始启动了,简单、可行
笃信发展的存在和发展力量,而不是哪个确定的发展结果
未来是不确定的,也应该是不确定的
升级
操作系统
概念表
对应认知
关系表
对应判断
流程表
对应行动
无论学习、理解、思考、践行,本质上都是对这三张表执行CRUD操作
升级则是不断做CRUD
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思考和实践都会引发这三张表的变化、积累或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