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烟草栽培(2大田)
这是一个关于烟草栽培(2大田)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11-08 13:56:17烟草栽培
大田管理
4.1整地移栽要求
整地
耕地
有墒保墒,无墒讨墒原则
砂土耕后耙平,黏土耕后不耙
深耕宜早
深挖27~33cm:消灭地下害虫;提高土温、改良水稻土;将土深埋提高有机质。
春耕必在晴天
“四不犁”阴天、北风、冷天、墒大;不宜过深,耕后细耙保墒。
结合耕地增施有机
对土质不良:黏土掺沙、砂土掺黏;对酸碱不宜及贫瘠:增施有机肥。
深度适宜,不乱土层
80%以上根系集中在33cm以内土层中,一般耕层应达20~30cm。
犁、耙地顺序
犁:先低地、阴坡,后平、岗地和阳坡;耙:与犁相反。
耕地要均匀
深浅、厚薄;不漏耕。
据情况春耕
看冬耕施肥、土壤质地及干湿、天气雨水情况而定。
平整
地面平整,土碎无缝
起垄
时间:至少在栽前15~20 d
垄形:垄面程弧形
垄规格:一般底宽70~80cm/高10~20cm/沟宽20~30cm;南北方根据生态条件灵活掌握。
垄向:平原-南北行向;坡大土浅-等高线排列;预留排水管。
质量要求:垄平沟直,高低深浅一致,土碎上虚下实。
移栽
密度确定
据目标产量、品种特性、自然条件、栽培条件灵活掌握。
移栽方式
目前全国采用等行垄作方式:行距相等,株距小于行距(分:等行并栽/等行交错栽)。
注意事项
除阴天可全日栽外,热天早晚栽为宜。
雨天栽烟影响根系发生。
干旱栽烟需除大叶减少蒸腾。
不栽隔夜苗,当天栽完。
去除无用底脚叶再移栽。
墒情差要先交水在栽烟。
“匀”,带水肥药移栽,边栽边浇水。
选大小均匀一致的壮苗移栽。
4.2基肥与追肥施用
基肥
种类:厩肥、饼肥、复合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硫酸钾及腐植酸类肥料
时间:起垄或移栽时,农家肥结合冬春耕施用
方法:犁底层条施;与耕土混合施;有机肥及磷肥分层施。
特点及作用:有机与无机相结合,肥效平稳而缓慢;可提供大量和微量元素。
追肥
种类:速效氮肥、钾肥、微量元素肥
时间:氮肥-栽后20~30d;钾肥-栽后20d~打顶;根外追肥及叶面肥-还苗至采收前。
方法:撒、条、穴、浇、喷施,常用穴施和喷施。
特点及作用:肥效快、效果明显。旺长期前根据长势灵活掌握;北方施1次,南方施多次;水肥浇于最大叶尖下方深度10~15cm处。
3.1生育期划分及管理
因品种、栽培条件而异,一般120~130天
还苗期
移栽~成活,烟苗素质、移栽质量不同,一般7~10天
特点:栽时根系受损,茎叶生长停滞,地表蒸腾为主,
管理:保全苗,保密度,早生快发
伸根期
还苗~团棵,一般25~30天
特点:3天长1叶,决定单株叶片数和叶片大小关键期,以氮代谢为主。
管理:促根、蹲苗、壮株、防早花
旺长期
团棵~现蕾,一般25~30天
特点:1天长1叶、每天长3~4cm,烟叶产量和质量形成关键期,氮代谢转向碳代谢,以氮为主。
管理:促旺长稳长,促叶增重防徒长,群体个体平衡,防底烘
成熟期
现蕾~采收结束,50~60天
特点:由营养与生殖并进转入生殖优势,决定烟叶品质关键期,转为碳代谢为主。
管理:促分层落黄增叶重,防早衰及贪青。
3.2需水规律及灌排水
遵循“控—促—控”原则
还苗期
最大田间持水70~80%
伸根期
最大田间持水60%左右
旺长期
最大田间持水80%左右
成熟期
最大田间持水60~65%
烟田灌排水
灌水时期
移栽
促早生根早还苗
伸根
蹲苗促根,含水量50~60%可不灌
旺长
个体与整体均衡,稳定含水量在70~80%
圆顶
促上部伸展,利于中下成熟
成熟
促优良品质,利于成熟采烤,最大持水70%
灌水方法
穴灌
沟灌
分根灌
管灌
喷灌
喷水强度与土壤透水性适应; 水滴大小依生育期及土质而定; 喷水量要均匀一致。
固定式
半固定式
移动式
滴灌
固定地面滴
半固定地面滴
膜下滴
地下滴
烟田排水
淹水深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淹水时间;旺长期淹水影响最大;淹水后可溶糖、钾、烟碱下降,总氮增加。
时期
淹水12h
影响不大
淹水24h
减产13%
淹水72h
减产71%
方法
南方:前中期阴雨连绵
三沟配套
北方:中后期雨水集中
土地平整、排水沟、垄高土
2.2大田需肥规律及N/K/Mg失调
2.2.1需肥规律
养分吸收-先慢后快,先增后降: 栽后30天吸肥不大; 45~75天吸收最大; 进成熟期90~120天吸收急剧下降。
干物质积累:栽后8周完成70~80% 钾元素吸收:栽后7周完成70~80%
干物质积累
初期
以长根为主
35天后
根、茎、叶生长加快
栽后45天时
对比栽后20天时:根长2.4倍、茎长6.7倍、叶长1.9倍
45天后
干物质积累极速加快
45~55天
全株干物质积累完成52%,叶片积累量占整株60%
栽后85天时
干物质完成根茎叶分配,根13%茎23%叶64%,后期比例基本不变。
氮磷钾吸收
规律
20天内
积累很少,总体10%左右
之后增加
45天
氮积累完成75.9%
55天
总氮91.43%、总磷69.3%、总钾92.1%
之后急减
相互
每生产烟叶100kg:需吸收氮4.18、磷0.45、钾6.3kg;吸收钾=1.5倍氮=14倍磷
干物质:栽后65天70.7%; 氮吸收:栽后45天75.95%。 钾吸收:35天旺盛,55天高峰。
生长前期,必须施足量K肥。
氮磷钾分布
含量:叶>茎>根
氮、钾:部位高~含量增
磷:各部位变化不大
花蕾、烟叉中,氮磷钾很高
3.5施肥原则
N适量,氮磷钾配比科学
北方-1:0.75:1
南方-1:1:1.5
有机无机配合
铵态与硝态配合
基肥中:硝:铵=6:4时,成本最低,品质最优
大量元素与微量结合
配方施肥~养分平衡(目标产量法)
因地制宜
黏土~少量多餐,配有机肥做基肥
基肥与追肥配合
2.2.2N/K/Mg失调
N
症状
慢长矮小,早花
叶小,较薄
老叶先,从下往上渐黄
脱肥、假熟
识别
与缺水、硫表现类似
先看是否缺水
看表现部位
缺氮:从下往上黄
缺硫:中上部先黄
部位难区分时,先定位缺氮,少量补氮后再观察
K
症状
叶尖、缘卷曲,叶片下垂
尖、缘有缼绿斑点,点心死亡呈红铜色,焦尖卷边
自下往上发展
识别
与根结线虫表现类似
叶尖叶缘、叶片下垂、有无缼绿斑点、叶缘穿洞残刻。
Mg
症状/识别
叶脉绿,叶片白
自下往上发展
防治
白云石
缘由:镁占叶绿素20%,吸收与磷相近;高钾、沙壤容易缺镁。(含量小于等于0.2%表现症状)
2.3测土施肥及土壤改良
土壤样品采集
只取耕作层20cm深
长方形~“S”形取样法
小样点不少5个,混合后“四分法”弃多余留0.5kg/份,装袋后建档。
近似矩形~对角线/棋盘法
测土配方
N肥力等级
低氮
有机质<1.5%、 速效氮<60mg/kg
中等
有机质1.5~3%、速效氮60~120mg/kg
高氮
有机质>3% 、 速效氮>120mg/kg
P肥力等级
P吸收量=(1/4~1/2)*N;利用率仅5~10%;
复合肥N:P=1:2或1:0.5~1
K肥力等级
钾充足时,吸收K/N=1.5~2:1
当土壤K>200mg/kg时,肥料氮钾比1:1适宜
当土壤K比较少时 ,肥料氮钾比1:2~3适宜
微量养分诊断
PH影响很明显(两种效应) 作物特有对酸碱的适应性; PH左右养分形态及微生物的有效性。
土壤偏碱性:PH升高,磷、铁、锰、锌、硼、铜有效性降低。
土壤偏酸性:除钼以外,锰、锌、铜、硼有效性增加。
若PH太低:可能出现铁、锰、铝中毒;磷有效性降低。
温度主要影响根系吸收
低温致使养分吸收减少程度:磷>氮>硫>镁>钙
2.4土壤改良方法
增有机肥
种类:饼肥、厩肥、堆肥
饼肥是烟草优质有机肥,一般施用20~30kg/亩,基追比1:1为宜。
秸秆还田
稻草
还田量:本田块的50~100%
小麦
还田量:本田块的50~100%
地400~600kg/亩;田600~800kg/亩。
甘蔗渣
还田量:400~600kg/亩。
玉米
还田量:本田块的50~100%
地300~500kg/亩;田500~700kg/亩。
绿肥种植
作用:提高微生物数量和活性;降低容重与PH值;提高养分含量;提高有机质0.08~0.1%;增加真菌、细菌、放线菌群总量。
土壤改良剂
作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降低容重,改变化学性质,加强微生物活动,调节水肥气热。
熟石灰和白云石
熟石灰
PH:<4时:150kg/亩。
PH:4~5时:130kg/亩。
PH:5~5.5:60kg/亩。
白云石
100kg/亩,有效缓解缺mg症状,避免土壤板结。
3.3打顶技术
3.3.1打顶作用
去除顶端优势,养分重新分配
促进中上部生长
促进根系发育
减轻病虫危害
提高成熟度
提高产量和品质
可增产15~25%、提高中上等烟10~15%、增加产值450~1200元/公顷
3.3.2打顶方法: 长势整齐一次性打;长势不整齐打2~3次。 晴天上午,先处理无病株后再处理病株。 将花序及其下2~3片小叶一起摘除。
2.5打顶时期及留叶数控制
2.5.1 时期
抠心
花苞如豌豆大小
时间最早,消耗最少
适用于:营养状况差以及土壤肥力差、施肥不足,或降雨过多、淋失严重供肥能力差的田块
现蕾
花蕾4~6cm时
时间较早,消耗较少
普遍采用
初花
第一朵中心花开
时间较晚,消耗较多
普遍采用
盛花
大量花序开放
时间 晚,消耗 多
适用烟株长势强或土壤肥力高,旺长期干旱肥料残留多的烟田
2.5.2留叶数
适宜的留叶数
圆顶期(封顶后1~2周)烟株程桶形或腰鼓形为衡量标准。
19~22片:K326、NC89、云烟85
18~20片:NC82、红大
影响留叶的因素
烟株营养
土壤肥力
肥力高,施肥多,长势强
推迟打顶,多留叶
肥力低,施肥少,长势弱
提前打顶,少留叶
气候条件
雨水多,气候暖,无霜期长
晚打顶,多留叶
雨水少,气温低,无霜期短
早打顶,少留叶
品种特性
叶数多不耐肥
偏晚多留叶
叶数少且耐肥
稍早少留叶
混合型卷烟原料
比烤烟型早打顶,少留2片叶左右
栽培条件
水源好、密度稀、施肥多的晚打顶,反之则早。
春烟生育期长,宜晚打多留叶; 夏秋冬烟生育期短,宜早打顶少留叶。
2.6早花原因及处理
原因
生理特性
营养与生殖生长, 以花芽分化为分界点
营养生长:从种子萌发到茎生长锥开始花芽分化
基本营养生长期
从种子萌发至移栽成活后有7~8片真叶的生育期时间。(苗床期)
随环境条件变化,基本营养期长短基本不变,只影响营养器官生长速度和大小,不发生质的变化。
可变营养生长期
少叶型品种不打顶情况下有33~35片叶,从移栽时7~8片叶 至 可见叶片达总数一半的生育期时间,即为可变营养生长期。
环境条件适宜时:营养生长正常推进,到主茎顶端分化完成品种该有的叶片数后,才进入花芽分化;
环境条件不适宜时:提前结束营养生长后及早进入花芽分化,烟株小、叶小片薄、花期提前。
生殖生长:从开始花芽分化至种子成熟。
品种特性
少叶型品种对环境相对敏感
环境条件
低温
原因: 低于13℃、高于35℃均不利于生长; 烟株12~14片真叶可变营养生长期时。
13~18℃低温,持续10~20d则促进花芽分化,提前进入生殖早花。
高于23℃,则抑制生长锥向花芽分化。
高于28℃,则不能进行花芽分化。
昼夜低温也会促进花芽分化,白昼低温作用大于夜间低温。
措施:
调整适宜播种、移栽节令
育苗后期注意苗床保温
高海拔区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旱涝
原因:可变营养生长期遇旱涝,均可缩短营养生长期提前分化花芽。
措施:育苗后期注意抗旱防涝;移栽遇旱要及时抗旱和中耕保墒;南方增加起垄和培土高度。
短日照
是导致早花的次要因素。 每天12h日长烟株叶片数最多;少于8h/天对早花有促进作用。 “短日照+低温”才会促进早花,20℃以上即使日照少于8h也不会早花。
栽培条件
烟苗素质差
高脚苗、老苗、弱苗
田间管理弱
施肥(N)不足;施肥过晚;干旱影响;中耕不及时板结;土壤积水根系受阻。
防治
品种选用
光热资源不足的,选对低温不敏感品种; 日照短的,选对日照时数不敏感品种。
适期移栽
适期播种,促控苗龄最佳。
移栽质量
避免高脚苗、老弱苗;尽量深栽促发不定根。
覆膜栽培
冷凉区覆膜提温、保水,促进微生物活动
田间管理
伸根期及时追肥中耕;旺长期遇旱及时补水;水分过多时及时排水。
处理方法
严重时
及早削去主茎留2~3片叶,培育下部腋芽杈烟。(一般可留16~18叶)
较轻时
及时打顶在顶下第3~4片叶位处选留壮芽培育上部腋芽杈烟。(一般可留4~8片)
3.4化学抑芽剂类型及使用
抑芽剂类型
触 杀 剂
原理:破坏幼嫩组织细胞膜,杀死分生组织
特点:对代谢无影响,无毒无残留;药效短7天左右,2-3次/季。
代表:
内 吸 剂
原理:抑制生长点细胞分裂,抑制分生组织
特点:药效长达20天,高浓度1次/季;使烟碱、填充下降,平衡水及糖升高,稀释性增强;有残留,采前7天不能用药。
代表:
局部内吸剂
原理:兼顾以上两种,抑制生长点细胞分裂
特点:作用力强1次/季即可,原液且毒性大;残留低;气味难闻且必须接触腋芽才有用。
使用方法
触杀/局部内吸剂
要清除超过2.5cm腋芽,打顶后24h内用药,施后保证2h晴天,遇雨需重施。
方法
杯淋法
快、省、成不及劳动低,效果好
涂抹法
用药成本最低,效果好,但效率低、用工多
低压喷雾
省工,但用药量大,成本高
药剂
浓度:触杀剂4~5%;局部内吸因药差异。
常用药
氟 节 胺
稀释300~500倍
杯淋法12~15ml/株;喷淋法15~18ml/株
二甲戊乐灵 33%乳液
稀释80~100倍
杯淋法15~20ml/株(顶叶>20cm)
仲 丁 灵 36%乳液
稀释80~100倍
杯淋法
内 吸 剂
要清除超过2.5cm腋芽,打顶后3~5天内用药,顶叶>25cm,施后保证8h晴天,遇雨需重施。为保证清除效果可喷两次,间隔3~4天。
药剂 MH
浓度60~80倍液 低于40高于80不佳
喷淋法20~25ml/株(30kg/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