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酶的研究历程
生物化学,详细描绘了酶学历史的发展脉络。从早期的萌芽到现代的突破和创新,每一步都凝聚着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努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酶的研究历程
酵母与发酵的研究
1810,Gaylussaac发现酵母可使糖转化为酒精, 这是酶学研究的早期萌芽。
1857,Pastuer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细胞活动的结果, 强调活细胞的重要性。
1876,William Kuhne提出“Enzyme”一词来表示各种酵素, 为酶的同一命名奠定了基础。
无细胞发酵的发现
1897,Buchner兄弟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汁成功实现了发酵。 这一发现打开了通向现代酶学与生物化学的大门, Buchner也因此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酶化学本质的确定
1926,Sumner从刀豆种子中分离、纯化得到脲酶结晶, 首次证明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1930-1936,Northrop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结晶, 进一步确定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核酶的发现
1982,Cech和Altman对四膜虫研究中发现RNA具有催化作用, 发现核酶,打破了以往酶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
纳米酶的发现
2007,阎锡蕴团队发现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具有类似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性质,从而提出了纳米酶的新概念。这一发现被认为是酶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模糊了无机材料与有机生物的界限,促进了纳米科学与医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