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祛湿剂
方剂学之祛湿剂,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整理了所含方剂的功用、主治、组成和方解,以供学习和复习。
编辑于2024-12-09 18:29:47祛湿剂
化湿和胃剂
平胃散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睡,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义
君
苍术——燥湿运脾
臣
厚朴——行气除满
佐
陈皮——理气和胃,燥湿醒脾
佐使
甘草——益气补中实脾,调和诸药
煎煮加姜枣——补脾和胃
附方
不换金正气散
藿香、厚朴、苍术、陈皮、半夏、甘草
功用:解表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浊内停兼表寒证。症见呕吐腹胀,恶寒发热,或霍乱吐泻,或不服水土,舌苔白腻等
藿香正气散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以及山岚瘴疟等
方义
君
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辟秽和中,治霍乱吐泻之要药
臣
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
白术、茯苓——健脾助运,除湿和中以止泻
佐
紫苏、白芷——外散风寒,紫苏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燥湿化浊
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气行则湿化“
桔梗——宣肺利膈,助解表化湿
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合营卫
附方
一加减正气散
藿香、厚朴、茯苓、陈皮、杏仁、神曲、麦芽、茵陈、大腹皮
功用:芳香化浊,行气导滞
主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
二加减正气散
藿香、厚朴、陈皮、茯苓、防己、大豆黄卷、通草、薏苡仁
功用:化浊利湿,行气通络
主治: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
三加减正气散
藿香、厚朴、陈皮、茯苓、杏仁、滑石
功用:化湿理气,兼以清热
主治: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
四加减正气散
藿香、厚朴、陈皮、茯苓、草果、楂肉、神曲
功用:化湿理气,消食和胃
主治: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舌白滑,脉右缓
五加减正气散
藿香、厚朴、陈皮、茯苓、大腹皮、谷芽、苍术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秽湿着里,脘闷便泄
清热祛湿剂
茵陈蒿汤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黄疸阳黄。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方义
君
茵陈——清利肝胆湿热,治黄疸要药
臣
栀子——泄热降火,清理三焦湿热,合茵陈使湿热从小便而去
佐
大黄——利胆退黄,清热燥湿,泻下通腑,导湿热从大便而去
附方
栀子柏皮汤
栀子、甘草、黄柏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热重于湿证。症见身热,发黄,心中懊憹,口渴,苔黄
茵陈四逆汤
甘草、茵陈、干姜、附子
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黄
主治:阴黄。症见黄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紧细或沉细无力
八正散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热淋。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义
滑石——清热利湿,利水通淋
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邪热从小便而去
萹蓄、瞿麦、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
栀子——清热泻火,清利三焦湿热
大黄——荡涤泄热,通利肠腑
甘草——调和诸药,清热缓急
灯心草——利水通淋
三仁汤
功用:宣畅气机,通利湿热
栀子: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义
薏苡仁——淡渗利湿,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
白蔻仁——芳香化湿,利气宽中,畅中焦脾气以助除湿
杏仁——宣利上焦肺气
滑石——清热利湿解暑,治湿利小便,使暑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通草、竹叶——甘寒淡渗,以助清热利湿
半夏、厚朴——行气除满,化湿和胃
甘澜水——取其下走之性以助利湿
附方
厚朴夏苓汤
杏仁、蔻仁、半夏、厚朴、藿香、薏苡仁、通草、茯苓、猪苓、泽泻
功用:化湿解表
主治:湿温初起。症见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甘露消毒丹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颐咽肿痛,或身目发黄,小便短赤,或泄泻淋浊,舌苔白腻或黄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方义
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白豆蔻、石菖蒲、藿香——行气化湿,悦脾和中
连翘、薄荷、射干、贝母——清热解毒,透邪散结,消肿利咽,增解毒之功
木通——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去
连朴饮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霍乱。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口渴不欲多饮,心烦溺赤,泄泻,或霍乱吐泻,舌苔黄腻,脉濡数
方义
芦根——清热止呕除烦,利小便导湿热
黄连——清热燥湿,姜制增和胃止呕
厚朴——宣畅气机,化气行滞
半夏——降逆和胃止呕
栀子——清心泻热,导湿热从小便出
石菖蒲——芳香化湿醒脾
淡豆豉——宣郁止烦,合栀子以清宣郁热而除心烦
二妙散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方义
君
黄柏——清下焦湿热
臣
苍术——健脾助运,芳化苦燥除湿
附方
三妙丸
+川牛膝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症见两脚麻木或肿痛,或如或烙之热,痿软无力
四妙丸
+薏苡仁
功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
主治:湿热痿证。症见两足麻木,痿软,肿痛
利水渗湿剂
五苓散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霍乱吐泻等
方义
君
泽泻——利水渗湿
臣
茯苓、猪苓——助君药利水渗湿
佐
白术——补气健脾以运化水湿
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辛温发散以祛表邪
附方
四苓散
白术、泽泻、茯苓、猪苓
功用:利水渗湿
主治:水湿内停证。症见水泻,小便不利
胃苓汤
五苓散、平胃散、紫苏、乌梅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如水,以及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者
茵陈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
春泽汤
泽泻、茯苓、猪苓、白术、肉桂、人参
功用:益气温阳,化气利水
主治:气虚伤湿,小便不利者
猪苓汤
功用:利水渗湿,养阴清热
主治:水热互结伤阴。发热,口渴欲饮,小便不利,或心烦不寐,或咳嗽,或呕恶,或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亦治热淋、血淋。
方义
君
猪苓——专以淡渗利水
臣
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泽泻兼泄热,茯苓兼健脾
佐
滑石——清热利水
阿胶——滋阴止血
防己黄芪汤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表虚之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或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方义
君
防己——祛风胜湿止痛
黄芪——益气固表利水
臣
白术——补气健脾祛湿
佐
生姜——助防己祛风湿
大枣——补脾气
佐使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五皮散
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水停气滞之皮水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苔白腻,脉沉缓
方义
茯苓皮——健脾渗湿,利水消肿
大腹皮——行气消胀,利水消肿
橘皮——理气和胃,醒脾化湿
生姜皮——散皮间水气以消胀
桑白皮——肃降肺气以通调水道
温化寒湿剂
苓桂术甘汤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方义
君
茯苓——健脾利水渗湿
臣
桂枝——温阳化气
佐
白术——健脾燥湿
佐使
甘草——合白术益气健脾,合桂枝辛甘化阳,调和诸药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功用:祛寒除湿
主治:肾着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方义
君
干姜——温中暖脾,散寒湿
臣
茯苓——渗湿
佐
白术——健脾燥湿
佐使
甘草——调和药性,合术苓补脾助运,合干姜辛甘化阳
真武汤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
阳虚水泛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畏寒肢冷,腹痛,下利,或咳,或呕,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
方义
君
附子——温肾助阳以化气性水,暖脾抑阴以温运水湿
臣
茯苓、白术——补气健脾,利水渗湿
佐
生姜——散水气,和胃止呕
白芍——利小便行水气,柔肝缓急止痛,敛阴舒筋以解肌肉瞬动,防附子燥热伤阴
实脾散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
方义
君
附子——温肾阳,助气化以祛湿
干姜——暖脾阳,助运化以制水
臣
茯苓、白术——健脾渗湿,利水消肿
佐
厚朴、木香、大腹皮——行气利水
木瓜——除湿和中
草果——温中燥湿
佐使
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生姜兼温散水气,甘草调和药性
祛湿化浊剂
萆薢分清饮
功用: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混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方义
君
萆薢——利湿去浊,治膏淋、白浊之要药
臣
益智仁——温补肾阳,涩精缩尿
佐
石菖蒲——化浊祛湿,兼祛膀胱之寒,助萆薢分清化浊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止痛
使
盐——咸以入肾,引药直达下焦
完带汤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滞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证。带下色白,清晰无臭,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方义
君
白术——健脾,化湿浊
山药——补肾,固带脉
臣
人参——补中益气
苍术——燥湿运脾
车前子——利湿泄浊
白芍——柔肝理脾
佐
陈皮——理气和中
柴胡、芥穗——升发疏散
使
甘草——调中和药
祛风胜湿剂
羌活胜湿汤
功用: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风湿犯表之痹症。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方义
君
羌活、独活——祛风除湿,通利关节。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
臣
防风——散风胜湿而治一身之痛
川芎——上行头目,旁通络脉,既可疏散周身风邪,又能活血行气而止头痛
佐
藁本——疏散太阳经之风寒湿邪,善达癫顶而止头痛
蔓荆子——散头面之邪,清利头目
佐使
甘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
独活寄生汤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义
君
独活——善治伏风,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而除痹痛
臣
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
防风、秦艽——祛风胜湿,活络舒筋
桂心——温里祛寒,通行血脉
佐
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
芎、归、地、芍——养血活血
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
使
甘草——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