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
这是一篇关于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思维导图,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是读懂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起点,也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现状的逻辑原点
这是一篇关于城市的问题的思维导图,包括避邻主义的本质、表现,房地产泡沫,产业空心化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德国模式的思维导图,讲述了竞争秩序理论、瓦尔特欧肯、艾哈德、社会市场经济、莱茵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区别。
这是一篇关于共同富裕的思维导图。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基础
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工业基础极度薄弱
物价飞涨囤积居奇
地主所有制占主导
农民文化水平低下
土地制度改革
目标:让农民占有自己的劳动
政策变迁
1928《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1929《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6《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没收地主土地
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48晋绥干部会议: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 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 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统购统销
背景
粮食需求上涨,但按照市场规律收粮会导致城市要素价格上涨,影响国家工业资本的积累。而通过行政手段收粮又会打击农民的积极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余量归集者的地主阶级被消灭,从小农手中归集粮食的机制未建立,进入市场流通的粮食变得更少
加快实施国家的工业化,需要建立相应的积累机制,寻找中国自身的资本积累的源泉
含义:借助国家行政力量,关闭粮食市场,由国家统一价格收购,统一价格供应,农民粮食的自留数量和种植品种由国家审批
统购措施
农业税实物征收:常年产量的15.5%
粮食计划统一收购:剩余粮食的80%-90%统一价格收购
粮食超购:征购再剩余的粮食,加价30%
统销措施
按家庭发给购粮本
根据每个人的定量发给粮票
粮食返销
部分地区自产粮不够吃
占征购粮的38.9%-49.3%
意义:奠定了计划经济的基础
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体制
目的
均田和土地兼并互为因果,打破这种轮回,巩固农民土地所有制成果
保障重要产品的供给和积累工业化资金
建立与农民所有的产权相适应的治理体系,重构农村社会结构
形式
互助组
土地权属不做变更
不涉及劳动成果分配
自愿互利原则
初级社
土地入股,农具牲畜作价入社,合作社统一经营
收益采取按劳计酬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形式
社员参加集体劳动
高级社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单纯按劳分配
人民公社
生产上集中领导,统一负责盈亏
生产大队为经济核算单位
生产小队为组织劳动的基本单位
特征
一大二公
土地和人口规模大
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政社合一体制
问题
科学生产、合理分配难度高
生产要素随意调拨挫伤农民积极性
调整
解决生产队之间和生产队内的平均主义
经济核算单位逐级下放,生产队所有制(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一平二调
改革开放-新世纪之交
1980调研总结
家庭经营在当下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农民倾向平均分包土地,而不是按劳动力分配土地
即使先进地区的农民也希望分包到户,增加自主权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家庭经营为基础:农民能够自主决定生产和收益
在家庭经营的同时也要坚持必要的集体统一经营
包干到户
大包干
合同无明确的规定和限制
承包者自由安排生产活动
缴纳完集体部分后剩余都是自己的
包产到户
内容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户为单位承包
合同规定生产费用限额和产量
产出由集体回收核算后多余的部分按比例分配
农民有了支配劳动的自主权
农民没有经济核算和分配产品的自主权
农产品市场机制恢复
剩余-》交易需求-》市场-》优化配置
基础条件
农产品供给显著提高,人均粮食能够满足温饱
城镇人口收入增加,能够负担起更高价格的食品支出
双轨制
原因目的
初次建立市场制度无法把握市场对农产品的真实需求
避免粮食价格大幅提高对社会造成冲击引发社会问题
路径
国家掌控一部分与市场流通一部分同步进行
缩小统购农产品种类和规模,扩大市场调节比重
供求基本平后,取消统购统销,从双轨制过渡到市 场调节为主的单轨制,实现购销和定价市场化转型
新世纪以来的农业政策
马克思主义要消除的三大差别
城乡差别
工农差别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山地69%,盆地19%,平原12%
低产田32%,中产田38%,高产田30%
措施
垦荒
提高复种指数
农田基础设施完善
构建新性产业组织体系
目的:扩大经营规模
现状:有1.9亿户农民家庭在经营耕地,达到户经营百亩左右需要转移90%以上的农户
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达到户均10-15倍时,可以达到当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工资水平
新新型经营主体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规模化农业经营户
其他类型经营主体
农业产业化组织
租赁农地从事农业的企业
农业社会化服务
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发展
弥补短时间内农户数量无法大规模减少、土地经营权 无法大面积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问题
农业科技教育
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中心
减负增收
补贴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粮食补贴
良种补贴
农资综合补贴
农机购置补贴
政策保底
最低收购价
小麦、水稻
播种之前,国家给出指导价
超过指导价,卖给市场
未超过指导价,政策性粮食收储机构收购
临时收储价
东北地区玉米、大豆
价格过低时,政府高于市价收购
2016年后被市场价格+补贴取代
《农村土地承包法》
承包地“三权分置”
明确所有权
稳定承包权
放活经营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制
土地发包后,集体不得随意变更、撤销合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监督义务,是否用于农业生产,是否撂荒
三块地改革
维护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权利
提高补偿标注
缩小征地范围
规范土地征收程序
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农民直接参与建设用地开发的机制
维护和规范农民的宅基地和住房财产权
人口再生产导致人地关系紧张,“一户一宅”难以为继
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严重超指标等问题严重
人口流动导致的空宅多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目的:解决集体经济组织在集体土地上从事经营 活动而衍生出的财产及其收入的分享分配问题
全面开展资产清理
经营性资产的收益分配权量化到成员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效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