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城市的问题
这是一篇关于城市的问题的思维导图,包括避邻主义的本质、表现,房地产泡沫,产业空心化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德国模式的思维导图,讲述了竞争秩序理论、瓦尔特欧肯、艾哈德、社会市场经济、莱茵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区别。
这是一篇关于共同富裕的思维导图。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周工作总结与下周工作计划
内衣测评
端午节
怎么美白?
财富规划思维导图
家庭战略转移思考
篮球大纲
预警类型
《断舍离》读书笔记
2019年年中总结(闵利利)
农村与城市
城市的问题
避邻主义
本质
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
表现
人人都追求公共资源的好处
让他人来支付成本
公共资源的掌控者实施歧视性政策对城市发展造成危害
限制人口迁移
限制性入学
推高核心区房价
限制政策
人口自由流动被限制
降低了劳动力、土地及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城市不平等和贫富分化加剧
阻碍人口向繁荣地区迁徙的主要障碍不是住房,而是不会城市劳动力需求的技能构成
房地产泡沫
制造工具
宽松的货币流动性
紧缩的土地流动性
城市避邻主义的土地流动性收紧倾向
一个事实
城市土地使用率越低,房价越高
居住用地的比重越低,房价越高
两个正比关系
建筑高度与土地价格成正比
建筑高度与通勤成本成正比
思考
是不是土地供给不足,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核心区大楼向天空上延伸
是不是公共道路及轨道交通不足,导致城市通勤时间过长,阻碍了城市的规模效应与边界拓展
产业空心化
由自由市场竞争带来的产业迁移不属于产业空心化的范畴
两种产业空心化
糟糕的城市治理和扭曲的全球化淘汰致使主导产业消失
邻避主义者制造的产业迁移,导致城市主导产业没落
邻避主义不仅排斥外来人口,同时还排斥产业
擅长驱赶落后的产业和产能
擅长制造城市房地产泡沫与财富不平等
不擅长培养先进的产业与技术
公平的教育
自由的竞争
宽容的环境
农村的出路
农民与自由市场
80年代的农村
由实物资产缺少现金
劳动力剩余扎根农业
人均收益边际递减
农村缺少自由市场
劳动力外出打工加入城市自由市场
要致富先修路
降低交易费用
城乡通路
信息互通
供给、需求自发形成
促进交易与价格
价格机制发生作用
自由市场启动
思想市场是自由市场启动的第一步
真实信息反馈,降低了心理交易成本
通路后首先是劳动市场
乡村信用体系发挥作用
降低信任成本和交易费用
中国乡土信用关系,正在被自由市场与城市社会瓦解 同时它又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中国制造业及自由市场中
农民是中国自由市场启动的关键力量
在八十年代自由市场启动初期,只有农民群体具备“企业家才能”
因为农民是唯一没有被纳入计划经济体系的群体
农民与城市文明
中国农民企业主及工人的脆弱性
市场方面
农民企业主的生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
缺乏真正的技术和技术改进的动力
非市场方面
中国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迁移红利衰退
农民致富的经济学逻辑
靠他们启动的自由市场
进城创收
返乡创业
农产品进城销售
技术没有太大的变化,就因为自由市场启动,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市场重新配置了资源,财富就增加了
现在农民、农业及农村的发展问题,是背离了这种逻辑所致
新制度经济学的逻辑
城市是一个市场化的分工与交换体系,维系它需要一个高效的公共资源体系
企业主兴办工厂
提供就业
工人打工
税收增加
政府以税收收入为城市提供公共资源
交易费用降低
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
城市兴旺
如果税收未充分投入到公共资源上,城市或国家的 竞争力则衰退,不利于农民进城打工、创业赚钱
农民与农村出路
农村衰落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资源充分流通的市场
农村存在严重的市场隔离
阻碍了人才、土地和资本进入
限制了农业的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
阻碍了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
分田到户的边际效用递减集中在土地流动性的问题上
限制了土地资源的充分配置
土地流动性受限,土地被碎片化,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缺乏规模效应,农民不愿在土地上多投入,由于土地肥力递减,影响农业收入的增加
阻碍了资本、技术与人才进入农业,扎根农村
农业是一个周期性长的风险行业,大规模经营,需要大资本投入“深耕细作”
如果土地产权流转受限,确权成本高,那么相当于放大了投资风险
凡效益高的承包种植,都会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农民的毁约,而起诉的成本又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