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上古天真论
这是一篇关于《黄帝内经·素问》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的思维导图。主要探讨了人的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以及养生之道。
编辑于2024-12-14 15:21:22
形与神俱
“形”是讨论先天形体,即脏腑组织结构功能及其解剖问题;“神”是讨论后天天地之气,即讨论天文、地理规律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影响。 “形”来源于父母。《灵枢·天年》说:“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其谓“全角”是健康的,“形坏”是不健康的。“形”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皮肉、经脉、筋骨等解剖结构。 “形”为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形器的功能是“生化”,“生化”也有“天数”周期性,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所谓“形坏”“形体皆极”是指“形器”没有“生化”作用。女子的“生化”周期是49年,男子的“生化”周期是64年。“生化”功能有一个衰败过程,女子始于“五七”35岁,男子始于“五八”40岁,所以“衰”不同于“老”,“衰”指“生化”功能,“老”指“天数”生命周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神”,真人是“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至人是“调于四时……积精全神”;圣人是“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贤人是“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四气调神”,都不离天地四时阴阳——日月的相互运动。强调“守神”“全神”,并强调以“形”为基础,谓“形体不敝”则“精神不散”。 “守神”“全神”,以“形”为基础,谓“形体不敝”,则“精神不散”。“神”来源于天地四时阴阳气味(《素问·六节藏象论》), “守神”“全神”离不开“天地”“四时阴阳”。
上古天真论,通过讲述远古时代的人,以何种生存方式以保养其天真,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之目的;并讲明今时之人,半百而衰的原因,从而得出养生之原则、方式等。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静一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男子
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女子
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形坏无子
天地有常,常以焄(荤)然,佈气于化,荣枯物猷(yóu),人亦有常,自然之道矣。
子主题
子主题
上古天真论
子主题
子主题
通过上古、中古、今世人的种种表现,来阐述生存之道,合于阴阳、与道携行,精气神的状态,表现形式,分析养生顺逆于道的情况,最终达到促进人身养生之目的,使能够更好地生活。 思考:人和于自然,当今社会的状态,如何应对,饮食四季不分,运动四季不分、起居不分,幼、老运动不分,私生活随意,均是“逆于道”的表现,生不容易,死不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合于阴阳、五行的生存之道,又应该如何把握,需要认真思考?
近古贤人—“效法于道”
“贤人者”,处尘俗之内,鲜拘蔽之习,取法天地,如日月之光明,推测象纬,顺逆二气,序别四时,将与上古天真之圣,同合于道,亦可使益寿
法则天地,像似日月<原则>
则,效法,学习,《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效法阴阳之道,天地之规律。
似,继承,是以似之,《诗·小雅·裳裳者华》;取象于日月,
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方式>
辩列星辰,于星辰分列而明辨四时、有解:日月星辰的排列位置,来观察人体五脏六腑的位置。
逆从阴阳,根据阴阳变化来调理身体,或逆或从。另,“逆从”,从也。顺应于阴阳变化规律。
分别四时,辨别于四时之气,四时之气合于阴阳
将从上古,合同于道<状态>
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
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成就>
也可以增加寿命以达天年
上古圣人教下—“合于道”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原则>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凡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时”,时令、节气;根据时令节气来避开不正之气也。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清静安定,心空一念,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外拒“六欲",内息“七情"。虚静恬淡、寂莫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精神内守,法道清净,精气内持;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 <方式>
恬淡无为、志不贪,是以志闲而少欲矣;
精神内守,是以心安而不惧;
情欲两亡,是非一贯,起居皆适,故不倦也;
真气从之,是以气从以顺矣。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表现>
美其食,顺精粗也;<异法方宜论>
任其服,随美恶也;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乐其俗,去倾慕也,“各劝其业,乐其事”
高者不陵下,下者不援上,而不出位以相慕;至无求也,是所谓心足也。
子主题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状态>
嗜欲不能劳其目,‘不嗜欲,不劳其目“,“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发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不过分追求嗜好、欲望,则不会伤及精气。
淫邪不能惑其心,”不淫邪,不惑其心“,淫,《说文》:浸淫,随理也,《小尔雅》:男女不以礼交谓之淫;此两说:1、不被虚邪贼风浸润而伤及心血;2、不被男女之事过分迷惑,造成心不安。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愚与智”、“贤与不肖”,不同之人各司其职,各在其位;俱,皆也。《说文》,道可载而与之俱也。物,类也,品物流形。各司其职,各归其类,不因嗜欲、高下而惑乱其心。
皆度百岁,动作不衰,德全不危<结果>
德者,所得乎天之明德也。全而不危者,不为物欲所伤也。《庄子》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圣人之道也”;又曰:无为而性命不全者,未之有也。
近古圣人—“顺从于道”
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曰圣人。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原则>
处,保持、掌控《管子‧任法》:“主之所处者四:一曰文,二曰武,三曰威,四曰德”;保持阴阳和合,与天地同步。
从,《广韵》:就也,取法,听从;效法于自然之理也。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方式>
以恬愉为务:把恬惔愉悦作为自己的追求。
以自得为功:把自感适意作为事业有成的标志。
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表现>
行不欲离于世,修行(行为)不用脱离世俗,不特立独行,与大众无异。世,《维摩经》:大千世界。注:世谓同居天地之闲,界谓各有彼此之别。
举不欲观于俗,举,郑玄注:“举,犹饮也。《仪礼·特牲馈食礼》:“嗣举奠,盥入,北面再拜稽首”;动作、行为,《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食饮无特别需求,而观于世俗,跟随于大众。
外不劳形于事,劳,耗损;事,勤劳,劳苦。《论语·颜渊》:“先事后得,非崇德与”不因过于劳累而伤于身体。
内无思想之患,思,皃(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心曰容,谓五者之德;《六书总要》:念也,虑也,绎理为思。患,患,忧也。—《说文》;患,恶也。—《广雅·释诂三》,内无精神忧患。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状态>
外不劳形,内无思想,故不敝。
精神保全,神守不离,故不散。
亦可以百数<成就>
能够达到百岁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肾者主水,肾脏之主藏精水也。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者,受后天水谷之精也。盖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津液各走其道,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流溢于冲任,为经血之海,养肌肉,生毫毛,所谓流溢于中,布散于外者是也。男子八八,女子七七,天地之数终,而天癸绝,故而无子也。
今时之人—“逆于道”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原则>
不知持满,不能保持精气充盈;另,“持满”古时指积精累气之法,属“术数”范畴;是人体能量动态的平衡,是消耗与充盈之间的状态变化,使自己的精、气、形、神处于充盈的状态。
不时御神,不能四时调御其神,“时“,1、四时;2、善也;3、常也;“御神”同属“术数”的范畴,一为调摄心神,二是抵御外来干扰。
持满、御神,均属于合于阴阳之法门。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方式>
乐色不节则精竭,轻用不止则真散,欲竭其精"是由内因而造成的人体损伤,“气伤形”;“以耗散其真”则是外因造成的人体损伤,“形伤气”。
另,耗,读嗜好之好,好亦欲也;耗与欲相应;以其好恶、嗜欲,消耗其身体精气、真元。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表现>
以酒为浆,溺于饮也,过饮伤脾,进而伤气;<食饮不节也>
以妄为常,寡于信也,不信守规律,伤其神矣,<起居无常>
醉以入房,过于色也,伤其精也。<恣意作劳>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状态>
心藏神,务快其心,丧其神守矣。乐则气缓,而更逆之,伤其气矣。道者,须臾不可离也,逆于道者,快于心欲之用,逆养生之乐。
半百而衰<结果>
夫道者不可斯须离,于道则寿不能终尽于天年矣。《老子》日:‘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此之谓离道也。
中古至人—“淳德全道”
至人者,得后天乙气者也。其趋则一,故亦归于真人。《南华经》曰: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和(龢)于阴阳,调于四时<原则>
和,谓同和,参同于阴阳寒暑升降之宜。
调,为调适,适中于四时生长收藏之令。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方式>
游,极也,日月周行四方所达的最远点,地有四游,常动而人不知,《尚书考灵曜》;《宋书·颜延之传》“浑四游而斡五纬,天道弘也“。喻指无边无际也。神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达,行不相遇也,引申为远、广;八,《大戴礼记·本命》:八者,维纲也,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达之外,喻知无边无际。耳目聪明于八达之外。
去世离俗,积精全神<状态>
去世离俗;避开世俗习气的干扰
积精全神;心远世纷,身离俗染,故能积精而复全神。
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成就>
强,《广韵》健也。《易·乾卦》君子以自彊不息;《集韵》胜也。《尔雅·释诂》当也,《注》彊者,好与相当。《史记·商君传》自胜之谓彊。又《增韵》壮盛也,《书·洪范》身其康彊。而,安定,《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能够增益寿命、安定自强者,等同于真人。
上古真人—“道生”
真人者,得先天之真者也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原则>
提挈:主宰,支配。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蒙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道生而同于道,道生万物,而掌控万物。
把握,指掌握;执持;《淮南子·原道训》“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等同于道而掌控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方式>
吐纳精气,与道独存,守神全形,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后人多解释为术数之一,导引锻炼之调身、调息、调心;“呼吸精气”:是指通过呼吸运动的调节来促进真气即肾气、元气的运行。“独立守神”:意念调控。“肌肉若一”指通过导引术锻炼,使全身肌肉筋骨形体各部达到高度的协调。
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结果>
敝,尽也,一曰败衣,破旧、破坏;寿敝天地,寿命与天地同败,即等同于天地,寿与天齐。
无有终时,没有终极;另,有时无终,应于四时,无有终极。
上古之人—“知其道”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原则>
”法“;取法、效法;方法来源
“阴阳“;立天之道,曰阴曰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阳化气,阴成形,阴阳和合而化生万物。
“和”;调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术数”;“术数,修身养性之法也”;“术数者,调养精气之法也”;“术数者,修养之法则也”。非合于时令节气变化规律,层面不同,与阴阳非相对也。另,方术。
取法于道,和术于法。(阴阳中和: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中,不偏不倚之谓中,对立统一之为中) 另解:取法于天地阴阳、四时变化之规律;术数与阴阳相对。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方式>
食饮有节,养其气;节,节制;食饮规律、有节制、有度;合乎于自然,时令节气。顺天时,吃应季谷疏,少食反季的食品;度地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善择决,因人制宜选饮食。<异法方宜论>
起居有常,养其神;常,规律,顺应四时节令之规律<四气调神>。
不妄劳作,养其精;劳,劳力、劳心、劳神、房劳
"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太平经钞·癸部》;食饮有节,五味充虚,精气生形;起居有常,顺从阴阳,四季调神;不妄作劳,以保其精,以安其神。
不扰神志,形与神俱,霔其天真<状态>
不扰神志;指心神没有受干扰。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五浄自此涉,六尘庶无扰。” 唐 张九龄 《西江夜行》诗:“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形与神俱;“形”为先天形体,“神”为后天天地之气,形具而神生,后天之 “神”滋养着先天之“形”,进而形神合一。形者神之本,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神则无以生。
霔其天真;保存其元气。“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受天之“五气”、受地之“五味”。“天”,“本”之意。真者,真气也,亦谓之元气。
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成就>
天年,天赋的年寿。王充《论衡·气寿篇》:“百岁之数,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天年,物种天年也。
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尚书·洪范》曰:“一曰寿,百二十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