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9节)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禁止转载,禁止商用!
编辑于2024-12-19 20:27:54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前言】为什么要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1、法治思维的含义
● 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2、法治思维包含的含义
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 公正、公平、民主、人权 的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思维
3)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 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 是一种逻辑思维
4)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客观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治思维的主要表现
1)价值取向:如何对待法律
2)规则意识: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身
2、法治思维的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
3、法律至上
1)含义: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率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2)具体表现
① 法律的普遍适用: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 法律的优先试用: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
③ 法律的不可违反: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
4、权力制约
1)含义: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约束
2)要求
① 权力由法定:法无授权不可为,国家机关的职权必须来自法律明确的授予
② 有法必有责: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
③ 有权受监督:国家机关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④ 违法受追究: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5、公平正义
1)含义: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
2)重要含义
① 机会公平〈生活在同一城市中的成员拥有相同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
a)国家和社会要积极为社会成员的发展创造条件,并努力创造平等的起点
b)社会成员的发展进步权要受到同等尊重,不断拓展社会成员的发展领域
c)不仅要关注当代人的机会平等,还要考虑后代人的机会平等
② 规则公平〈对所有人适用同一规则和标准,不得因人而异〉
a)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内容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保护面前人平等
b)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c)任何人也不会被法律排除在保护之外
③ 救济公平〈为权力受到侵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平等有效的救济〉
a)司法救济公平(吃饭要公正对待每一个当事人,致力于实现司法公正)
b)行政救济公平(政府对需要救济的社会成员提供的救济服务要一律平等,不得区别对待)
c)社会救济公平(社会对需要救济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救济服务要一律平等,不得厚此薄彼)
6、权力保障
1)含义: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
2)内容
① 宪法保障(全力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② 立法保障(权利保障的重要条件)
③ 行政保障(全力保证的关键环节)
④ 司法保障(全力保障的最后防线)
7、程序正当
1)内容: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
2)程序正当的表现
① 合法性(程序运行合乎法律规定,有关机关或个人不得违反或变相违反)
② 中立性(程序设计和运行应平等的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偏向任何一方)
③ 参与性(案件或纠纷的利害关系人都有机会进入办案程序,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主张,为解决纠纷发挥作用)
④ 公开性(程序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应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以接受各方监督,防止办案不公或暗箱操作,让正义以人们看得见的形式实现)
⑤ 时限性(程序的运行必须有合理的期限,符合时间成本和效率原则的要求,不得无故拖延)
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1、权利人、义务人的含义
1)权利人:享有法律权利的主体
2)义务人:承担法律义务的主体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外特权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
4)任何公民都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体,要把自己依法履行义务作为他人依法享受权利的实现条件
3、法律权利
1)含义:有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障的法律手段
2)特征
①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② 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③ 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④ 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的行使法律权利
4、法律义务
1)含义
● 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社会责任,是保障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从事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2)特点
① 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② 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③ 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④ 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5、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就像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2)每个人既是享受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法律义务的主体
3)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4)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
5)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6)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主要内容)
1、政治权利
1)含义: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2)表现: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3)主要内容
① 选举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参加创设或组织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机关的权利)
② 表达权(公民依法享有的表达自己对国家公共生活的看法、观点、意见的权利)
③ 管理权(公民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的权利)
④ 监督权(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
2、宗教信仰自由
1)含义:公民依据内心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自由
2)内容:信仰宗教的自由、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举行或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3)对应的公民权利
① 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 既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③ 在同一个宗教里,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④ 既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3、人身权利
1)含义: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
2)地位: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
3)内容
① 生命健康权
a)含义:维持生命存在的权利
b)生命权-地位: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权利,具有神圣性与不可转让性,不可非法剥夺,享有生命权是仍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前提
c)健康权-地位:在公民享有生命权的前提下,确保自身肉体健全和精神健全、不受任何侵害的权利
② 自由权
a)含义: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收查、拘禁、逮捕等行为侵犯的权利
b)地位:我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
c)内容:人的身体不受拘束,人的行动自由、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性质和孤独
③ 人格尊严权
a)含义:与人生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
b)地位:人之为人所应当享有的地位、待遇或尊重的总和,集中表现为人的自尊心和自爱心
④ 住宅安全权
a)含义:也称住宅不受侵犯权,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或搜查的权利
b)住宅的范围:既包括固定居住的住宅,也包括临时性的住所
⑤ 通信自由权
● 公民通过书信、电报、传真、电话及其他通信手段,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
4、财产权利
1)含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
2)内容
① 私有财产权
② 继承权
5、社会经济权利
1)含义:是公民要求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措施干涉社会经济生活,加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以促进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保障公民过上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2)内容
① 劳动权(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有获得劳动的机会和适当的劳动条件和报酬的权利)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
e)提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② 休息权(劳动者在付出一定劳动以后所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
③ 社会保障权(是指公民享有的要求国家提供维持有尊严的生活条件的权利)
④ 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法定条件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6、文化教育权利
1)含义:公民按照宪法的规定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享有的权利
2)内容
① 教育方面的权利——受教育权
② 文化方面的权利——文化权利
a)科研研究的自由
b)文艺艺术创作的自由
c)进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三)依法行使法律权利(怎么做)
1)权力行使目的的正当性
2)权力行使的必要限度
3)权利行使方式的法定性
4)权力行使的正当程序
(四)依法履行法律义务(怎么做)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 〈主要法定义务内容〉
① 保守国家秘密
② 爱护公共财产
③ 遵守劳动纪律
④ 遵守公共秩序
⑤ 遵守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① 国家安全的含义
a)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国家政权不受威胁
b)国家政权稳定和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与自由的根本保障
c)国家的声誉和尊严
② 国家荣誉的含义
● 维护国家的声誉和尊严不受损害,对有辱祖国荣誉、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
③ 国家利益的含义
a)对外:主要是指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权益
b)对内:主要是指公共利益
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
● 纳税的原因: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
三、不断提高法治素养
(一)尊重法律权威(怎么做)
1)信仰法律,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
2)遵守法律,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
3)服从法律,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
4)维护法律,做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
(二)学习法律知识(怎么做)
● 参与法治实践是学习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
① 参与立法讨论
② 旁观司法审判
③ 参与校园法治文化活动
(三)养成守法习惯
1、守法的含义
1)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3)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2、如何养成守法习惯
1)增强规则意识
2)守住法律底线
(四)提高用法能力
1)维护自身权利
2)维护社会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