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明朝大事纪
这是一篇关于明朝时间线的思维导图,精确细致的归纳出明朝大事纪重要的历史节点,更好的辅助我们了解历史,会做历史!
编辑于2024-12-25 15:58:43中国历史朝代纪年图
夏朝
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朝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殷。
公元前九世纪初,武王伐纣。
公元前13世纪,武丁中兴。
公元前9世纪,羑里之囚。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西周
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295年)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国人暴动
东周
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主力发生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60年,秦赵发生长平之战。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365年,商鞅变法。
秦朝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车辙以及车轮的宽度等
楚汉之争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地位 而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 汉之争,刘邦胜。
西汉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新朝
王莽篡权,改国号新。
17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
208年,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200年,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 方奠定了基础。
184年,张角黄巾起义。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三国
280年,吴亡,三国归晋。
西晋
316年,匈奴汗国攻占长安,西晋亡。
十六国(前秦) 东晋
383年前,前秦与东晋发生淝水之战,东晋胜。
北魏 南朝 北朝
485年,北魏均田制。
494年,孝文帝汉化迁都洛阳。
隋朝
581年,北周王氏篡权,隋朝建立,北朝结束。
589年,统一南北,南朝结束。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
605年,大运河开通。
唐朝
627~649年,贞观之治。
713~741年,开元盛世。
755~763年,安史之乱。
780年,两税法。
契丹(辽) 北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西夏 金 南宋
1140年,宋金郾城之战。
元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351年,红巾起义。
1368年,元灭亡。
明朝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攻入北京,明亡。
1405~1433年,郑和7次下西洋。
1406~1420年,营建北京城。
1628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1399年,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继位。
清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后金改国号清。
1644年,清军入关。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鸦片战争)
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
1696年,平叛昭真多之战。
1771年,土尔邑特部东归。
现代史
明朝时间线
明太祖 洪武 1368→1398(30年)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县,干过农民、和尚,1368年在应天宣布称帝,国号为“明”,70岁崩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发动起义——“石人一只眼 挑动黄河天下反”
登基前
1352年,经同乡汤和邀请赴濠州加入“红巾军”郭子兴起义队伍后任亲兵长,娶郭子兴义女马氏为妻,同年带兵出征,四战四捷后向郭子兴提出辞职,带领24人先后攻打定远(建立万人队伍)、滁州、和州、集庆
1352年,徐达、周德兴、冯国用、冯国胜加入;1353年,李善长、朱文正、李贞、李文忠加入;1355年,常遇春、俞通海加入;1360年,刘基、叶琛、章溢加入
朱元璋的敌人们
元朝:扩廓帖木儿(王保保)
张士诚: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17日,江苏泰州人,贩盐为生,1354年于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自缢而亡
徐寿辉:1320年—1360年,湖北省罗田县,贩布为生,联合邹普胜、彭莹玉利用白莲教组织民众起义。1351年,徐寿辉称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建都蕲水(今湖北浠水),受丞相倪文俊操纵,虚有帝名,在采石被陈友谅杀害
陈友谅:1320年—1363年,湖北沔城人(今湖北仙桃)人,打渔为生,曾为县吏,参加天完红巾军,隶丞相倪文俊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1360年,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在鄱阳湖大战中流矢身亡
登基后
1368年,大封诸将,六国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
1375年,刘基病逝
1382年,马皇后病逝
1384年,李文忠病逝
1385年,徐达病逝
1390年,李善长被杀,夷三族
1392年,太子朱标、沐英病逝,周定兴被杀
1393年,蓝玉被杀,夷三族
1394年,傅友德、王弼被杀
1395年,冯胜被杀
洪武四大案
1380年,胡惟庸案,持续十年,诛连者逾三万人。借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
1376年,空印案
1385年,郭恒案
1393年,蓝玉案
颁布《大明律》、《大诰》
与北元/蒙古之战
1368年8月,徐达/常遇春携大军进攻元大都,元帝弃城逃亡至上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被收回
1370年)正月,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三路皆胜
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又称岭北之战。 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但因惧怕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冯胜放弃了甘肃。第二次北征以失败告终。
1381年正月,北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南侵明边境,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北征,大军渡过胪朐河(今中蒙边境克鲁伦河),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八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
1387年正月,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20万人北征故元太尉纳哈出,大胜,明得其军民24万余人,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辽东从此完全纳入明朝版图
1388年,蓝玉取得“捕鱼儿海大捷”,俘获北元王室宗亲,北元灭
1382年设锦衣卫(前身亲军督尉府),持续整个明朝
明惠宗 建文 1398→1402(04年)
朱允炆,1377年生,朱元璋之孙,太子朱标之次子,1392年在太子朱标病逝后被立为皇太孙,靖难之役失踪后不知所踪
1399年,用齐泰、黄子澄之计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实施削藩后,导致湘王自焚,周王、齐王、代王、岷王被废
明成祖 永乐 1402→1424(22年)
朱棣,1360年生,朱元璋四子,朱允炆叔叔,洪武帝封“燕王”,赐藩北京,建文帝时期因其削藩,遂发起“靖难之役”取得皇权,在位期间,五次亲征蒙古,第五次亲征途中病逝,64岁崩
胡濙:1375年-1463年9月20日,江苏武进人,历经六朝,宣德驾崩后五大顾命大臣之一
郑和:又名马三保,1371年 - 1433年,云南省昆明市,曾为内宫太监,随朱棣参与“靖难之役”,在郑村坝之役中有功,永乐帝赐“郑”姓,信仰伊斯兰教(1382年傅友德、蓝玉在进攻云南时带回的俘虏)
靖难之役武将:张玉、朱能、张辅(张玉之子)、朱高煦
大事纪
1403-1407年,编撰《永乐大典》(解缙、姚广孝主持编撰)
1405年,派郑和下西洋(实为海外寻找建文帝下落),永乐年间六下西洋,分别于1405/1407/1409/1412/1416/1421,先后到达越南、印尼、印度、麦加等地
1407年,委派胡濙在国内寻找建文帝行踪,终于1423年找到下落
1407年,由于安南宰相胡氏父子造反,明庭派朱能、张辅平叛后,纳入明朝为郡“交址”
1411年,命工部治理会通河,疏通南北漕运
1420年,设东厂(侦缉、抓人),开始宦官干政先河
明仁宗 洪熙 1424→1425(01年)
朱高炽,1378年生,朱棣长子,靖难之役期间,固守北平城,监国二十年,47岁崩
明宣宗 宣德 1425→1435(10年)
朱瞻基,1398年生,朱高炽长子,13岁被朱棣立为皇太孙,宣德元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37岁崩
1433年,派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仁宣之治 短暂盛世
明英宗 正统 1435→1449(14年)
朱祁镇,1427年生,朱瞻基长子, 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也先俘虏一年方归,软禁于南宫,37岁崩(自英宗始取消嫔妃殉葬)
8岁登基,初时由三杨辅政,张太后在内宫施加影响,1442年张太后去世后,宠信太监王振,开启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
1449年,也先分四路进攻大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亲征,20万大军大败,五十多位大臣战死
三朝任用三杨内阁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历经五朝
杨荣:1372年1月15日-1440年7月30日,福建省建瓯市人,历经五朝,擅边防戍务
杨溥:1372年-1446年8月6日,湖北石首人,历经五朝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杭州上城区人,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组织北京保卫战抗击蒙古
明代宗 景泰 1449→1457(08年)
朱祁钰,1428年生,朱瞻基次子, 因土木堡之变被拥立为帝,尊英宗为太上皇,夺门之变后亡,29岁崩(明朝唯一未被葬入皇陵的皇帝)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兵部尚书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转危为安
明英宗 天顺 1457→1464(07年)
朱祁镇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怂恿下,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取得帝位后杀害于谦
明宪宗 成化 1464→1487(23年)
朱见深,1447年生,朱祁镇长子,1449年被立为太子,1452年被废,英宗夺门之变后又立为太子,性格懦弱,专宠大其17岁的万贵妃,40岁崩
荒唐的五大门派:春派(梁芳),仙派(李孜省),后派(万贵妃),监派(汪直/尚铭),混派(万安/刘吉)
明孝宗 弘治 1487→1505(18年)
朱佑樘,1470年生,朱见深长子,其母为宫女纪姑娘,35岁崩
内阁成员:刘健(断)、谢迁(侃)、李东阳(谋)
六部:王恕、马文升、刘大夏等
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徐桢卿
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勤于政事,广开言路——弘治中兴
明武宗 正德 1505→1521( 16年)
朱厚照,1491年生,朱佑樘长子,明朝最荒唐的帝王,曾化名朱寿,自封“威武大将军”,30岁崩
太监乱政:“八虎”-刘谨/谷大用/张永/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钱宁/江彬(卫士)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成都市新都区人,12岁中举/19岁中进士,历经四朝,正德年间继李东阳后成为首辅,武宗驾崩后除江彬迎朱厚熜登基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开创“心学”。东乡平八郎:一生俯首拜阳明
应州大战,1517年,在宣化府巡边的明武宗亲征在应州击退鞑靼小王子部,取得大捷,双方参战人数各约5万人
亲王叛乱
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在甘肃叛乱,杨一清/张永/仇钺平定,借此事除谨
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洪都起兵,进攻九江、南京,王守仁平定
心学
嫡传右派/江右学派:聂豹/徐阶
王学左派/浙中学派:钱德洪/王畿/唐顺之
泰州学派:王艮、何心隐、赵贞吉、李贽
明世宗 嘉靖 1522→1566(45年)
朱厚熜,1507年生,朱厚照堂弟,因正德帝无子嗣继位,其父兴献帝,60岁崩
张璁:1475-1539年,浙江温州龙湾区人,因议礼受嘉靖帝信任,任内阁首辅
夏言:1482-1548年,江西省贵溪市人,因议礼受嘉靖帝信任,任内阁首辅,因与曾铣拟收复河套地区而被严嵩陷害,被判“弃市”
严嵩:1480-1567年,江西省分宜县人,明朝第一大奸臣,任内阁首辅,贪婪专权,一手造成庚戊之变,1562年因御史邹应龙弹劾其子严世蕃,其子被判弃市,严嵩被勒令致仕,1565年被削籍抄家
徐阶:1503-1583年,上海市松江区人,早期师从聂豹,“心学”弟子,1552年入阁,蛰伏十余年,最终扳倒严嵩,1568年致仕
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杨廷和之子)/徐渭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1403-1407年编撰《永乐大典》,1411年被捕入绍狱,1415年被弃雪地而死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年间状元,在“大礼议”中被贬至云南保山县,三大才子之首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曾教导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兵法
“大议礼”:嘉靖帝继位,因争取其父母名份,与首辅杨廷和产生矛盾,最终成功,杨廷和致仕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19名宫女起义:壬寅宫变,欲刺杀嘉靖帝
南倭北虏
正方:地方: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中央:严嵩→赵文华→胡宗宪 反方:东南日本倭寇/汪直(毛海峰)/徐海(妻名妓王翠翘):首次火枪卖日本(提升丰臣秀吉战斗力),后成倭寇首领
明穆宗 隆庆 1566→1572(6年)
朱载坖,1537年生,朱厚熜三子,35岁崩。在位期间,与鞑靼俺达开放互市,结束200多年边境战争
明神宗 万历 1572→1620(48年)
朱翊钧,1563年生, 朱载坖三子,9岁登基,57岁崩
1573-1586年,万历帝尚且勤勉,此后几乎不再上朝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严嵩专政指挥/北京城被蒙古俺答汗抢一周归
张居正:1525-1582年,湖北江陵人(今湖北荆州),万历初期,设计赶走高拱后任内阁首辅,执政十年,推行“一条鞭法”“考成法”,整顿军备,死后被万历帝下旨抄家
高拱:1513-1578年,河南新郑人,隆庆帝师,隆庆时期任首辅
海瑞:1514-1587年,海南琼山人,明代第一清官《治安疏》
戚继光:1528-1588年,山东东牟人,祖上戚祥,曾为朱元璋亲兵,1381年傅友德/蓝玉征战云南时战亡,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在嘉靖年间在江浙一带战倭,建立戚家军,后调任蓟州总兵,与谭纶、张居正重整明末边境军备《纪效新说》
李成梁:1526-1615年,辽宁铁岭人,任辽东总兵,建立辽东铁骑
申时行:1535-1614年,江苏苏州人,1562年中状元,经张居正推荐入阁,曾任内阁首辅
万历三大征/胜利:1、西北宁夏之役胜蒙古哱拜(李如松/麻贵);2.1596-1600年西南播州之役平叛乱(杨应龙);3、1592-1598年朝鲜之役胜日本丰臣秀吉(李如松/麻贵)
万历三大宫廷案:1、1603年,妖书案/皦生光;2、1615年,梃击案/张差;3、1620年,红丸案/李可灼
辽东战况
1583年,李成梁在攻击建州女真阿台的营寨时,阿台及其妻、觉昌安及塔克世均被杀。塔克世之子努尔哈赤逐起兵,于1593年统一建州女真,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年号天命,史称后金,于1618年统一女真,并向明朝进攻(努尔哈赤:1559-1626年)
1619年,在杨镐指挥下,明朝分四路进攻努尔哈赤(李綎、杜松、马林、李如柏),在萨尔浒大败
党争
东林党:顾宪成、赵南星、高攀龙、李三才、叶向高
浙/齐/楚党:沈一贯、胡士相
明光宗 泰昌 1620.8.28→9.26(29天)
朱常洛,1582年生,朱翊钧长子,38岁崩
明熹宗 天启 1620→1627(07年)
朱由校,1605年生,朱常洛长子,22岁崩
泰昌帝驾崩时,在杨涟、太监王安的扶持下顺利登基,登基初期重用东林党人,浙/齐/楚党被打压
东林党两大智囊:汪文言、黄尊素
客氏/魏忠贤乱政,杀害东林党人:“六君子之狱”—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
辽东战况
1621年,沈阳、辽阳相继失守,王化贞/熊廷弼战败
1622年,孙承宗任辽东经略,巡视山海关,任用袁崇焕,构筑“关宁锦防线”,建立关宁铁骑
明思宗 崇祯 1627→1644(17年)
朱由检 ,1611年生,朱常洛第五子,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33岁崩
孙承宗:1563-1638,河北高阳人,曾任三朝帝师,1622年,前往山海关巡视,构建“关宁锦防线”,抵御清军20年,提携袁崇焕、祖大寿、吴襄、满桂、赵率教、毛文龙。1638年因清军攻入高阳,携家人抵抗,自缢而亡
袁崇焕:1584-1630,广东东莞人,进士出身,受孙承宗培养驻守辽东抗击清军,构筑“关锦防线”,建立关宁铁骑,因消极抵抗,致使清军攻打北京,被崇祯帝凌迟处死
明末期军事活动的突出人物:洪承畴(1642年被俘降清)、曹文绍(1635年平叛农民军时战死)、左良玉、卢象昇(1638年抗清战死)、孙传庭、杨嗣昌(1640年平叛农民军时病逝)
1627年登基后立即开始清算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勤于朝政
辽东战况with后金/清
1629年,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经辽东进入辽西,通过内蒙进攻遵化(赵率教战死)、北京(满桂战死),史称“己已之变”,袁崇焕被处死后,任命孙承宗统帅,其集结祖大寿、马世龙对抗后金,陆续收复丢失的滦城、迁安、永平、遵化
1631年,孙承宗派祖大寿巩固锦州,建大凌河城,皇太极派人进攻,祖诈降逃回锦州,何可纲死;同年,原毛文龙手下孔有德、耿仲明在其被袁崇焕杀死后投效登州巡抚,后在援战辽东途中判乱,占领登州,继而进攻山东半岛,明庭派朱大典、吴三桂率关宁铁骑于1632年平叛,二人继而投靠皇太极,交传授清军制炮之法,而又劝降尚可喜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建国,国号为“清”,年号“崇德”
明末农民战争
因连年旱灾,加之明庭削减驿站,1627年爆发陕北起义,拉开农民起义序幕
农民军代表人物: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
1643年,李自成自西安出发进攻北京,1644年3月17日自西直门攻入北京外城,次日攻入内城,明朝亡!
南明弘光(南京)1年 1644/顺治元年→1645.5.23
朱由菘在南京称帝,一年后被俘
南明隆武(福州)1年1645(顺治二年)→1646
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拥立下称帝,后被俘后绝食亡
联寇抗清,黄道周北伐,郑芝龙降清
南明永利(肇庆)15年 1646(顺治三年)→1661(顺治十七年)
桂王朱由榔,联合大西军张献忠,呼应东南郑成功,共同抗清
1661细王莽白把永历皇帝送清军,次年死于昆明
台湾郑氏政权21年 1662(顺治十七年)→1683(康熙二十二年)
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郑经夺权,1680郑克爽即位,1683降清
施琅1646降清,1683统一台湾,明朝势力彻底清除
1368-1644年(276年)
明朝时间线
明太祖 洪武 1368→1398(30年)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县,干过农民、和尚,1368年在应天宣布称帝,国号为“明”,70岁崩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发动起义——“石人一只眼 挑动黄河天下反”
登基前
1352年,经同乡汤和邀请赴濠州加入“红巾军”郭子兴起义队伍后任亲兵长,娶郭子兴义女马氏为妻,同年带兵出征,四战四捷后向郭子兴提出辞职,带领24人先后攻打定远(建立万人队伍)、滁州、和州、集庆
1352年,徐达、周德兴、冯国用、冯国胜加入;1353年,李善长、朱文正、李贞、李文忠加入;1355年,常遇春、俞通海加入;1360年,刘基、叶琛、章溢加入
朱元璋的敌人们
元朝:扩廓帖木儿(王保保)
张士诚: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17日,江苏泰州人,贩盐为生,1354年于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自缢而亡
徐寿辉:1320年—1360年,湖北省罗田县,贩布为生,联合邹普胜、彭莹玉利用白莲教组织民众起义。1351年,徐寿辉称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建都蕲水(今湖北浠水),受丞相倪文俊操纵,虚有帝名,在采石被陈友谅杀害
陈友谅:1320年—1363年,湖北沔城人(今湖北仙桃)人,打渔为生,曾为县吏,参加天完红巾军,隶丞相倪文俊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1360年,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在鄱阳湖大战中流矢身亡
登基后
1368年,大封诸将,六国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
1375年,刘基病逝
1382年,马皇后病逝
1384年,李文忠病逝
1385年,徐达病逝
1390年,李善长被杀,夷三族
1392年,太子朱标、沐英病逝,周定兴被杀
1393年,蓝玉被杀,夷三族
1394年,傅友德、王弼被杀
1395年,冯胜被杀
洪武四大案
1380年,胡惟庸案,持续十年,诛连者逾三万人。借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
1376年,空印案
1385年,郭恒案
1393年,蓝玉案
颁布《大明律》、《大诰》
与北元/蒙古之战
1368年8月,徐达/常遇春携大军进攻元大都,元帝弃城逃亡至上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被收回
1370年)正月,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三路皆胜
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又称岭北之战。 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但因惧怕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冯胜放弃了甘肃。第二次北征以失败告终。
1381年正月,北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南侵明边境,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北征,大军渡过胪朐河(今中蒙边境克鲁伦河),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八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
1387年正月,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20万人北征故元太尉纳哈出,大胜,明得其军民24万余人,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辽东从此完全纳入明朝版图
1388年,蓝玉取得“捕鱼儿海大捷”,俘获北元王室宗亲,北元灭
1382年设锦衣卫(前身亲军督尉府),持续整个明朝
明惠宗 建文 1398→1402(04年)
朱允炆,1377年生,朱元璋之孙,太子朱标之次子,1392年在太子朱标病逝后被立为皇太孙,靖难之役失踪后不知所踪
1399年,用齐泰、黄子澄之计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实施削藩后,导致湘王自焚,周王、齐王、代王、岷王被废
明成祖 永乐 1402→1424(22年)
朱棣,1360年生,朱元璋四子,朱允炆叔叔,洪武帝封“燕王”,赐藩北京,建文帝时期因其削藩,遂发起“靖难之役”取得皇权,在位期间,五次亲征蒙古,第五次亲征途中病逝,64岁崩
胡濙:1375年-1463年9月20日,江苏武进人,历经六朝,宣德驾崩后五大顾命大臣之一
郑和:又名马三保,1371年 - 1433年,云南省昆明市,曾为内宫太监,随朱棣参与“靖难之役”,在郑村坝之役中有功,永乐帝赐“郑”姓,信仰伊斯兰教(1382年傅友德、蓝玉在进攻云南时带回的俘虏)
靖难之役武将:张玉、朱能、张辅(张玉之子)、朱高煦
大事纪
1403-1407年,编撰《永乐大典》(解缙、姚广孝主持编撰)
1405年,派郑和下西洋(实为海外寻找建文帝下落),永乐年间六下西洋,分别于1405/1407/1409/1412/1416/1421,先后到达越南、印尼、印度、麦加等地
1407年,委派胡濙在国内寻找建文帝行踪,终于1423年找到下落
1407年,由于安南宰相胡氏父子造反,明庭派朱能、张辅平叛后,纳入明朝为郡“交址”
1411年,命工部治理会通河,疏通南北漕运
1420年,设东厂(侦缉、抓人),开始宦官干政先河
明仁宗 洪熙 1424→1425(01年)
朱高炽,1378年生,朱棣长子,靖难之役期间,固守北平城,监国二十年,47岁崩
明宣宗 宣德 1425→1435(10年)
朱瞻基,1398年生,朱高炽长子,13岁被朱棣立为皇太孙,宣德元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37岁崩
1433年,派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仁宣之治 短暂盛世
明英宗 正统 1435→1449(14年)
朱祁镇,1427年生,朱瞻基长子, 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也先俘虏一年方归,软禁于南宫,37岁崩(自英宗始取消嫔妃殉葬)
8岁登基,初时由三杨辅政,张太后在内宫施加影响,1442年张太后去世后,宠信太监王振,开启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
1449年,也先分四路进攻大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亲征,20万大军大败,五十多位大臣战死
三朝任用三杨内阁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历经五朝
杨荣:1372年1月15日-1440年7月30日,福建省建瓯市人,历经五朝,擅边防戍务
杨溥:1372年-1446年8月6日,湖北石首人,历经五朝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杭州上城区人,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组织北京保卫战抗击蒙古
明代宗 景泰 1449→1457(08年)
朱祁钰,1428年生,朱瞻基次子, 因土木堡之变被拥立为帝,尊英宗为太上皇,夺门之变后亡,29岁崩(明朝唯一未被葬入皇陵的皇帝)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兵部尚书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转危为安
明英宗 天顺 1457→1464(07年)
朱祁镇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怂恿下,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取得帝位后杀害于谦
明宪宗 成化 1464→1487(23年)
朱见深,1447年生,朱祁镇长子,1449年被立为太子,1452年被废,英宗夺门之变后又立为太子,性格懦弱,专宠大其17岁的万贵妃,40岁崩
荒唐的五大门派:春派(梁芳),仙派(李孜省),后派(万贵妃),监派(汪直/尚铭),混派(万安/刘吉)
明孝宗 弘治 1487→1505(18年)
朱佑樘,1470年生,朱见深长子,其母为宫女纪姑娘,35岁崩
内阁成员:刘健(断)、谢迁(侃)、李东阳(谋)
六部:王恕、马文升、刘大夏等
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徐桢卿
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勤于政事,广开言路——弘治中兴
明武宗 正德 1505→1521( 16年)
朱厚照,1491年生,朱佑樘长子,明朝最荒唐的帝王,曾化名朱寿,自封“威武大将军”,30岁崩
太监乱政:“八虎”-刘谨/谷大用/张永/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钱宁/江彬(卫士)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成都市新都区人,12岁中举/19岁中进士,历经四朝,正德年间继李东阳后成为首辅,武宗驾崩后除江彬迎朱厚熜登基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开创“心学”。东乡平八郎:一生俯首拜阳明
应州大战,1517年,在宣化府巡边的明武宗亲征在应州击退鞑靼小王子部,取得大捷,双方参战人数各约5万人
亲王叛乱
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在甘肃叛乱,杨一清/张永/仇钺平定,借此事除谨
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洪都起兵,进攻九江、南京,王守仁平定
心学
嫡传右派/江右学派:聂豹/徐阶
王学左派/浙中学派:钱德洪/王畿/唐顺之
泰州学派:王艮、何心隐、赵贞吉、李贽
明世宗 嘉靖 1522→1566(45年)
朱厚熜,1507年生,朱厚照堂弟,因正德帝无子嗣继位,其父兴献帝,60岁崩
张璁:1475-1539年,浙江温州龙湾区人,因议礼受嘉靖帝信任,任内阁首辅
夏言:1482-1548年,江西省贵溪市人,因议礼受嘉靖帝信任,任内阁首辅,因与曾铣拟收复河套地区而被严嵩陷害,被判“弃市”
严嵩:1480-1567年,江西省分宜县人,明朝第一大奸臣,任内阁首辅,贪婪专权,一手造成庚戊之变,1562年因御史邹应龙弹劾其子严世蕃,其子被判弃市,严嵩被勒令致仕,1565年被削籍抄家
徐阶:1503-1583年,上海市松江区人,早期师从聂豹,“心学”弟子,1552年入阁,蛰伏十余年,最终扳倒严嵩,1568年致仕
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杨廷和之子)/徐渭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1403-1407年编撰《永乐大典》,1411年被捕入绍狱,1415年被弃雪地而死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年间状元,在“大礼议”中被贬至云南保山县,三大才子之首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曾教导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兵法
“大议礼”:嘉靖帝继位,因争取其父母名份,与首辅杨廷和产生矛盾,最终成功,杨廷和致仕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19名宫女起义:壬寅宫变,欲刺杀嘉靖帝
南倭北虏
正方:地方: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中央:严嵩→赵文华→胡宗宪 反方:东南日本倭寇/汪直(毛海峰)/徐海(妻名妓王翠翘):首次火枪卖日本(提升丰臣秀吉战斗力),后成倭寇首领
明穆宗 隆庆 1566→1572(6年)
朱载坖,1537年生,朱厚熜三子,35岁崩。在位期间,与鞑靼俺达开放互市,结束200多年边境战争
明神宗 万历 1572→1620(48年)
朱翊钧,1563年生, 朱载坖三子,9岁登基,57岁崩
1573-1586年,万历帝尚且勤勉,此后几乎不再上朝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严嵩专政指挥/北京城被蒙古俺答汗抢一周归
张居正:1525-1582年,湖北江陵人(今湖北荆州),万历初期,设计赶走高拱后任内阁首辅,执政十年,推行“一条鞭法”“考成法”,整顿军备,死后被万历帝下旨抄家
高拱:1513-1578年,河南新郑人,隆庆帝师,隆庆时期任首辅
海瑞:1514-1587年,海南琼山人,明代第一清官《治安疏》
戚继光:1528-1588年,山东东牟人,祖上戚祥,曾为朱元璋亲兵,1381年傅友德/蓝玉征战云南时战亡,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在嘉靖年间在江浙一带战倭,建立戚家军,后调任蓟州总兵,与谭纶、张居正重整明末边境军备《纪效新说》
李成梁:1526-1615年,辽宁铁岭人,任辽东总兵,建立辽东铁骑
申时行:1535-1614年,江苏苏州人,1562年中状元,经张居正推荐入阁,曾任内阁首辅
万历三大征/胜利:1、西北宁夏之役胜蒙古哱拜(李如松/麻贵);2.1596-1600年西南播州之役平叛乱(杨应龙);3、1592-1598年朝鲜之役胜日本丰臣秀吉(李如松/麻贵)
万历三大宫廷案:1、1603年,妖书案/皦生光;2、1615年,梃击案/张差;3、1620年,红丸案/李可灼
辽东战况
1583年,李成梁在攻击建州女真阿台的营寨时,阿台及其妻、觉昌安及塔克世均被杀。塔克世之子努尔哈赤逐起兵,于1593年统一建州女真,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年号天命,史称后金,于1618年统一女真,并向明朝进攻(努尔哈赤:1559-1626年)
1619年,在杨镐指挥下,明朝分四路进攻努尔哈赤(李綎、杜松、马林、李如柏),在萨尔浒大败
党争
东林党:顾宪成、赵南星、高攀龙、李三才、叶向高
浙/齐/楚党:沈一贯、胡士相
明光宗 泰昌 1620.8.28→9.26(29天)
朱常洛,1582年生,朱翊钧长子,38岁崩
明熹宗 天启 1620→1627(07年)
朱由校,1605年生,朱常洛长子,22岁崩
泰昌帝驾崩时,在杨涟、太监王安的扶持下顺利登基,登基初期重用东林党人,浙/齐/楚党被打压
东林党两大智囊:汪文言、黄尊素
客氏/魏忠贤乱政,杀害东林党人:“六君子之狱”—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
辽东战况
1621年,沈阳、辽阳相继失守,王化贞/熊廷弼战败
1622年,孙承宗任辽东经略,巡视山海关,任用袁崇焕,构筑“关宁锦防线”,建立关宁铁骑
明思宗 崇祯 1627→1644(17年)
朱由检 ,1611年生,朱常洛第五子,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33岁崩
孙承宗:1563-1638,河北高阳人,曾任三朝帝师,1622年,前往山海关巡视,构建“关宁锦防线”,抵御清军20年,提携袁崇焕、祖大寿、吴襄、满桂、赵率教、毛文龙。1638年因清军攻入高阳,携家人抵抗,自缢而亡
袁崇焕:1584-1630,广东东莞人,进士出身,受孙承宗培养驻守辽东抗击清军,构筑“关锦防线”,建立关宁铁骑,因消极抵抗,致使清军攻打北京,被崇祯帝凌迟处死
明末期军事活动的突出人物:洪承畴(1642年被俘降清)、曹文绍(1635年平叛农民军时战死)、左良玉、卢象昇(1638年抗清战死)、孙传庭、杨嗣昌(1640年平叛农民军时病逝)
1627年登基后立即开始清算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勤于朝政
辽东战况with后金/清
1629年,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经辽东进入辽西,通过内蒙进攻遵化(赵率教战死)、北京(满桂战死),史称“己已之变”,袁崇焕被处死后,任命孙承宗统帅,其集结祖大寿、马世龙对抗后金,陆续收复丢失的滦城、迁安、永平、遵化
1631年,孙承宗派祖大寿巩固锦州,建大凌河城,皇太极派人进攻,祖诈降逃回锦州,何可纲死;同年,原毛文龙手下孔有德、耿仲明在其被袁崇焕杀死后投效登州巡抚,后在援战辽东途中判乱,占领登州,继而进攻山东半岛,明庭派朱大典、吴三桂率关宁铁骑于1632年平叛,二人继而投靠皇太极,交传授清军制炮之法,而又劝降尚可喜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建国,国号为“清”,年号“崇德”
明末农民战争
因连年旱灾,加之明庭削减驿站,1627年爆发陕北起义,拉开农民起义序幕
农民军代表人物: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
1643年,李自成自西安出发进攻北京,1644年3月17日自西直门攻入北京外城,次日攻入内城,明朝亡!
1644年明朝全国性政权结束
1368-1644年(2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