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治的细节》——罗翔
《法治的细节》首版时间为2021年11月,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六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以及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的阅读和思考、求学经历,以及他爆红后的心路历程,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
编辑于2025-01-14 11:32:40《法治的细节》首版时间为2021年11月,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六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以及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的阅读和思考、求学经历,以及他爆红后的心路历程,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
该书通过浅显易懂的漫画和段子,帮助读者零基础搞懂九大理财方式的原理、优点及风险,让理财不再盲目。书中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知识,而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理财知识融入到漫画和故事中,让读者在欢笑中掌握理财技巧。
涵盖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机事件,如石油危机、广场协议、索罗斯与亚洲金融风暴、次贷危机等,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治的细节》首版时间为2021年11月,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六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以及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的阅读和思考、求学经历,以及他爆红后的心路历程,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
该书通过浅显易懂的漫画和段子,帮助读者零基础搞懂九大理财方式的原理、优点及风险,让理财不再盲目。书中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知识,而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理财知识融入到漫画和故事中,让读者在欢笑中掌握理财技巧。
涵盖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机事件,如石油危机、广场协议、索罗斯与亚洲金融风暴、次贷危机等,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
《法治的细节》——罗翔
序言
与其说是我打动了大家,不如说大家是被自己内心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所感动
法治只是治理社会的次优选择或者说最不坏的选择
所谓的智者就是靠似是而非的智慧赚钱的人
这种智慧更多是一种否定性的智慧,那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接受理性的有限
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法律与道德
法治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法学是人类最古老的专业之一,人们认为,当一个人的身体出了状况,需要医学;当一个人的灵魂出现了问题,需要神学;而当社会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法学
法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维护秩序,而要维护秩序必须以惩罚为后盾。只有秩序才能让人类的行为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这里我想讲一个和柏拉图有关的故事,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据说后世所有的哲学思想都不过是对其代表作《理想国》的注释。柏拉图把政体分为五种,按其好坏排序依次是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贵族政体关注善,荣誉政体注重荣誉,寡头政体关注金钱,民主政体关注平等,而僭主政体则强调对自己的保护
事实无数次的证明,人性无法抵制这些致命的诱惑
人总是想追求最优选择,但是最后会事与愿违。与其这样,我们不如退而求其次,通过次优选择来避免最坏的结果,人永远不要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附着不加边际的价值
法治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权力进行限制,防止它腐坏堕落。法律的目标是维护秩序,但是维护秩序的力量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否则就会成为秩序的破坏力量
要观天下事,但是不要以一事观天下
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自恋
也许,我们所有的认识都是盲人摸象,只能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
怀疑的目的是修正,而不是彻底的破坏,从而陷入虚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不能因为万象否定了一,也不能因为一,就无视万象的丰富多样性
有限的人不可能拥有绝对的正义。幻想在现世中去实现绝对的正义,这些看似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们带入人间地狱。我们必须接受人的有限性
法律的要义:普遍遵守
法家崇拜权力,权力永远超越法律,知法守法只是针对老百姓而言的,权力则高高在上,可以任意悔法造法
我们每个人都并不优越于他人,每个人都是有限的
从法律角度破解电车难题
如果无视道德规则的指引,在法律中只是进行功利的价值比较,那么整个道德秩序可能崩溃,社会也会瓦解
总之,在危难来临的时候,我们可能有一种道德上的义务,我们可以为了保全别人的生命来牺牲自己,但这只是个人的一种道德义务,你不能够把它演变为我可以牺牲他人来保全我自己或保全另一些人的生命,因为道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决
我们为什么要诚信?
民无信不立:国家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就危险了
道德本来就不是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无愧于幸福——康德
法律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它无力改变人心
”孝子”能否逾越法律?
义务冲突:媳妇和母亲掉水里了,先救谁
脑死亡、植物人与“死亡”
脑死亡需要呼吸机,基本没有恢复的可能;植物人是收到重大创伤,但是可以自主呼吸,有恢复的可能
死刑应当被废除吗?
对于那些亲人被杀的被害人,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他们宽恕犯罪人?对于那些被杀害的被害人,他们已经沉睡于地土,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代替他们来宽恕犯罪人?
其错误开始于将仁慈与正义对立起来,看似高尚,事实确是高尚的错误
宽恕的本质包括认罪和接受宽恕者本应收到惩罚
仁慈只能在正义的基础上
死刑恰恰是对犯罪人的尊重,因为只有当其认识到自己的罪错,并愿意献出生命来偿还罪债,他才重拾了作为人的尊严
法理的思辨
孩子起诉父母生下自己
出生这件事没办法选择
可怕的配阴婚民俗
冥婚的风俗早在西周时代就已产生了,戴在当时又是被禁止的,因为它被看作是一种“乱人伦”的行为。曹操为曹冲(十三岁过世了)配了阴婚
法律说的是近亲属可以捐赠,但并没有允许出售
法律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法律只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后手段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只有当某种精神病导致行为人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时,才不负刑事责任;第二类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且从法律规定看,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第三类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如果在行为时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如果实施犯罪时精神正常,犯罪结束后罹患精神疾病,这自然还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从人道主义考虑,实施犯罪时精神正常、犯罪结束后罹患精神疾病,虽然要承担刑事责任,但要先治病才能执行刑罚。因为惩罚一个人必须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一个人已经进入无法知道对错的程度、惩罚他,就是把他物化了,他就成了纯粹的工具人。但惩罚人是目的,不是纯粹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对其判处死刑就没有意义
人肉搜索的罪与罚
所有的正义都应该按照正当程序去追求,否则人们追求正义的初心,很可能结出非正义恶果
人肉搜索相当于游街
正义的实现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
在法律中我们经常谈论的正义有两种,一种是实体正义,一种是程序正义
人类是有限的,所以人类所追逐的正义一定也是有限的
程序正义大于实体正义
二十六年了,正义的惩罚还会降临吗?
当前的司法机关在从旧原则和从新原则之间采取的是一种折中式的变通。2019年6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1997年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有关时效问题征求意见的复函》表明:1997年刑法施行以前实施的犯罪行为,1997年刑法施行以后仍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具有“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或者“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情形的,适用1997年刑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1997年刑法施行以前实施的犯罪行为,1997年刑法施行时已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应当适用1979年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
这个复函和全国人大法工委的答复基本相似,也就是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1997年之后提出控告的时候仍然在追诉时效之内,可以适用1997年刑法有关推诿踢皮球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规定,但如果提出控告的时候已经超出追诉时效,则不能适用这个规定。比如,张三1988年实施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追诉时效为20年,现在被害人家属在2007年向司法机关报案,司法机关没有受理,由于2007年仍然在追诉时效的20年内,所以,这就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可以一直追诉下去。但是如果被害人家属在2010年才提出首次控告,司法机关拒不受理,由于初次控告的时间点已经超过了追诉时效,那么就不能适用第八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
看见的不用相信,但看不见的才需要相信
踹伤猥亵者、见义勇为的尺度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其中之一就是“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因此,如果胡某欲将猥亵者送交公安机关而被拒绝,由此引发的强制行为就属于法律规定的扭送行为
比如《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采取的是“行为正当说”立场;同时《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针对一般犯罪的防卫限度仍然要求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似乎又是“结果正当说”的立场
虽然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但一种在道德上被鼓励的行为一定不是犯罪
优势证据与合理怀疑:锤杀案中的证明难题
无罪推定
与智力残障女孩结婚构成强奸罪吗?
具体说来,这又可以细分为如下几种情况:被害人婚前患有智力残疾,而行为人不知,在结婚之后才发现对方智力残疾,但仍然与之性交,性交的发生并没有利用对方智力缺陷,因此刑法对这种私人生活不应该干涉;被害人在婚后智力残疾,病后夫妻双方仍有性行为的发生,对此情况,也不能以犯罪论处;行为人知道对方是智力残疾,但仍然与之结婚,婚后与之发生性关系。显然,第三种情况与前两者不同,婚姻的成立利用了对方缺陷,性行为的发生自然也利用了对方缺陷,因而对智力残疾的性自治权有一定的侵犯。但是,如果用刑罚手段对此加以制裁,反而会使被害人无人照料,对其更为不利。因此对于这类行为,虽然可以犯罪论处,但是对行为人也许可以免于刑事处罚,让法律效果不至偏离民众的常情常感
韩国N号房事件的N重罪
如果自由不加限制的话,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围观者——共同犯罪
每当恶性案件发生,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会有许多人实施这类犯罪?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张三。所以日光之下别无新事,案件暴露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们有没有学会去尊重他人。“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纯粹的手段”,一个尊重别人的人,就不会把他人当作玩物;一个尊重人性的人,同样也能够尊重自己,而不会沉溺于这些败坏低级的趣味之中
性刑法
性刑法的惩罚边界
由于女性的财产属性以及生产继承人的使命,因此这种风俗特别强调女性的贞洁。无论是对通奸还是对强奸的处罚,法律都只是通过对贞洁的保护来维护某个男性的财产利益。在女性尚未结婚之时,对她们贞洁的侵犯,是对她们父亲财产的侵犯。当女性结婚之后,丈夫就成了她们贞洁的拥有者和保护者,因此丈夫之外的其他男性无论是在女性自愿还是被迫的情况下与之发生性关系、都是对丈夫财产的一种侵犯。所以,中国古代的有夫奸的刑罚要重于无夫奸,因为前者的财产损失无法挽回,但在无夫奸的情况下,犯罪者可以通过与女方结婚来解决财产受损问题,因此其刑罚相对较低
我国,普通的性同意年龄是14岁,但是这类性侵犯罪,同意年龄则为16岁
当我们谈论恶劣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性侵犯罪中的核心问题,是不同意
最大限度反抗标准——合理反抗标准——不等于不标准(说不就意味着不同意)——肯定性同意标准(只有表达肯定才视为同意)
代孕应该合法吗?
胎儿有权利吗?
我国对堕胎实施放任主义
艺术是自由的,但并非无拘无束
低俗作品、通俗作品、严肃作品都会给人带来快乐,如果你同时体会过这三种快乐,但是只能留一本放在图书馆,留给子孙后代,你会选哪本呢?我想大部分会选严肃作品。因为,这种快乐更多地体现了人类的尊严
阿克顿勋爵告诫我们:自由并不意味着从道德中获得解脱。否则人类在追求自由的时候反而会受到更大的奴役,这种自由之路沾满血污
读经典
在读书中超越有限的今生
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如果读书只是逃避,那又与吸毒和放纵有何区别呢?
罗素只爱概念上的人类,不爱具体的人。他主张人人平等,却从未放弃自己的伯爵头衔;他主张男女平等,却是为了有更大的性自由去沾花惹草
我们今生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超越今生
读书四个境界:逃避世界、营造世界、理解世界、超越世界
《三只小猪的故事》
狂热的魔咒、理性的自负
法律下的平等绝非结果的平等
人类从历史中唯一得到的教训就是从来不接受教训
审判苏格拉底,读柏拉图《申辩篇》
最终,苏格拉底知道了神所说的智慧,不是样样都懂的肯定性智慧,而是一种否定性的智慧。正是因为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最有智慧
读《会饮篇》,理解爱的严肃与崇
爱神首先是对某某东西的爱,其次是对他所欠缺的东西的爱
找到你的玫瑰花
爱一定是在具体的个体身上投入你的感情,你的时间
对话
我的青铜时代
最重要的是多年以后的你能够看得起现在的你
虽然有的时候你会怀疑是不是走错了,但是所有的怀疑都是为了确信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把热爱转化为持续的行动,才是称职的开始
本质上过分的夸奖与过分的批评不都是误解吗?
我们画不出完美的圆,但它是存在的
我觉得还是,人生的经历吧,就是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就是人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于是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那当你这样来想,你就会慢慢地有一种反思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那个鸿沟
我思故我在,是一种自欺
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那只是片刻感动了,最后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人可以有片刻的感动,不可能持久地感动。你能真正影响的人,一定是你愿意在他身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的,跟你有真正的接触的那些人
技术主义
拿到哪个剧本,按照你内心最想要的、最真诚的(样子),去演好
后记
祝各位同学一路平安
人其实不需要被教导,人只需要被提醒
名气不过只是一种气体,它看似属于你,又不属于你。你会感受到它给你带来的温暖、凉爽与惬意,也会感到它带来的凛冽、寒冷与刺痛
所谓声誉,最重要的是你最爱之人的评价,那些愿意和你建立真实的关系之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