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迦陵论词丛稿》思维导图
《迦陵论词丛稿》真实地记录了叶嘉莹先生从事词学研究多年来的坚实足迹,由对个别词人词作的评赏到对词学批评理论的深入反思。书中收辑的论词之作,不仅涵盖了温庭筠、韦庄、欧阳修等经典词人的作品分析,还包括对梦窗词、碧山词等南宋古典词人的再评价,以及对陈子龙词之成就的新理论角度探讨。此外,书中还对花间词派及王国维的境界说等词学理论做出了深入的探究。
编辑于2025-02-13 10:53:46这是一篇关于《了不起的敦煌》巫鸿等18万,25062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尾声-顾春芳,穿越-张元林,聆听-顾春芳,想象-陈菊霞,观摩-何鄂,波澜-郑炳林、马振颖,供养-张先堂,探索-杭侃,回望-郑炳林,重返-荣新江,引论-巫鸿。
这是一篇关于《垂向时间:地质学家的计时簿》【美】马西亚.比约内鲁德250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八、后记,七、垂向时间、乌托邦与科学,六、大加速(人类世),五、大气层的变化,四、地球的步伐,三、时间地图集,二、垂向时间的意义,一、垂向时间的魅力。
这是一篇关于《盛夏方程式》【日】东野圭吾25060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解读,故事线,人物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了不起的敦煌》巫鸿等18万,25062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尾声-顾春芳,穿越-张元林,聆听-顾春芳,想象-陈菊霞,观摩-何鄂,波澜-郑炳林、马振颖,供养-张先堂,探索-杭侃,回望-郑炳林,重返-荣新江,引论-巫鸿。
这是一篇关于《垂向时间:地质学家的计时簿》【美】马西亚.比约内鲁德250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八、后记,七、垂向时间、乌托邦与科学,六、大加速(人类世),五、大气层的变化,四、地球的步伐,三、时间地图集,二、垂向时间的意义,一、垂向时间的魅力。
这是一篇关于《盛夏方程式》【日】东野圭吾25060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解读,故事线,人物关系。
《迦陵论词丛稿》思维导图
一、古典诗歌兴发感动之作用(代序)
(一)“兴” 的含义:源自《诗经》“六义”,是激发情感、引发联想的手法,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具体事物触发情感和思绪。
(二)“兴发感动” 的过程:包括感物(对自然或社会现象感知,情感涌动)、起兴(捕捉灵感转化为诗兴)、表达(用想象力和技艺转化为诗歌语言
(三)“兴发感动” 的作用:是诗人创作的灵感之源;让读者与诗人情感共鸣,体验意境与哲思;赋予诗歌生命力,成为跨越世代的情感桥梁,传递不朽的艺术魅力。
二、温庭筠词概说
(一)温庭筠其人:晚唐诗人,仕途多舛,放荡不羁,恃才傲物,不拘礼法,是花间词派始祖,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二)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语言辞藻华丽、精雕细琢、音律和谐;
善于运用香草美人、闺阁庭院等意象营造朦胧意境;章法严谨,层次分明,善于铺陈渲染。
风格秾艳绮丽(色彩浓艳,辞藻华丽,情感浓烈)、含蓄蕴藉(情感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音律和谐(注重音律,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题材包括闺情(描写女性生活、情感,细腻婉约)、艳情(描写男女情爱,香艳绮丽)、咏史、怀古、写景等。
(三)温庭筠词的评价与影响:褒扬其艺术成就高,批评其内容狭窄、格调不高。开创花间词派,成为婉约词派典范,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四)叶嘉莹对温庭筠词的解读:温词充满 “兴发感动”,情感真挚能引发共鸣;词具有语言美、意象丰富、结构巧妙的艺术魅力;作品在主题和内容上存在局限性。
三、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
(一)温庭筠:风格精妙绝人、镂金错彩,辞藻华丽,意象密集,情感表达含蓄委婉。
代表作品有《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描绘女子晨起梳妆情景,展现内心孤独哀愁;
《更漏子》(玉炉香)以玉炉香烟引入,描绘夜晚静谧景象,抒发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二)韦庄:风格情深语秀、自然流露,语言清丽自然,情感真挚直率,意境清新明朗。
代表作品为《菩萨蛮》,细腻描绘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哀愁,情感深沉而含蓄。
(三)冯延巳:风格深美幽咽惝恍,情感表达深沉婉转、回环往复,意境朦胧迷离,语言优美流畅,音律和谐。
代表作品有《鹊踏枝》《抛球乐》,在《抛球乐》中,巧妙运用典故与意象,展现词的雅致与风流,体现词风的高远与含蓄。
(四)李煜:前期风格绮丽柔靡,后期风格沉郁悲凉。情感感慨遂深、眼界始大,语言自然真率,意境开阔深远。
代表作品有《玉楼春》《虞美人》《相见欢》。如《相见欢》中 “林花谢了春红” 一句,以落花喻人,表达对生命无常和美好易逝的哀怨与感慨。
(五)叶嘉莹的解读:
温韦冯李四家词作情真意切,感染力强;
词艺高超,对词坛贡献大;
词风各异又有相同之处。
叶嘉莹称四家词因内心情感真实流露而流传,具强烈感染力,能触动人心;通过比较揭示四家词风格及情感意象异同;称赞其艺术卓越,影响后世词人无数。
四、大晏词的欣赏
(一)理性与感性的交融:晏殊词既有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又能平衡情感与哲理;情感表达含蓄,避免过度宣泄。
代表词句如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二)富贵气象与精神超脱:晏殊词描绘富贵生活,如宴饮歌舞、闲雅生活场景,同时蕴含对生命孤独的领悟和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也有隐含的寂寞感。
代表词句如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 。
(三)词体雅化的开拓者:晏殊改造晚唐五代词,去除艳俗,增添雅致,语言清丽、结构工稳,对苏轼、欧阳修等文人词的成熟产生影响。
代表词句如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浣溪沙》)。
(四)叶嘉莹的 “感发” 理论:晏殊词意象深藏其意,能激发哲理联想,平静表面下有情感暗流;可结合晏殊生平解读词作,体现西方新批评与中国传统的结合。
代表词句如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五)晏殊词的艺术价值:晏殊词在理性与感性间平衡,不溺于情,不滞于理;体现士大夫审美趣味,为后世文人词开辟新路。
代表词句如 “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
(六)拓展阅读与思考:推荐阅读叶嘉莹其他著作《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晏殊 “三种境界说”,以及晏殊《珠玉词》中的《清平乐・金风细细》《踏莎行・小径红稀》。
五、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
1.梦窗词的传统评价及其两点现代化特色
传统评价
负面评价
南宋起梦窗词评价不佳、流传受限。张炎在《词源》中评价梦窗词 “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认为其词虽辞藻华丽,但缺乏内在连贯性。
近世胡适批评梦窗词靠古典与套语堆砌,内容空洞。
胡云翼指出梦窗词太讲究用事和字面,不注重整体脉络,难以形成有情绪之流的文艺作品。
正面评价
周济称赞梦窗词立意高、取径远,有奇思壮采,能将南宋词的清泚风格转变为北宋词的秾挚风格。
戈载认为梦窗词运意深远,用笔幽邃,词中有灵气流动。
吴梅肯定梦窗词才情超逸,在超逸中蕴含沈郁之思。
现代化特色
时空的交错杂糅
中国传统文学写作,像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抒情诗蔡琰《悲愤诗》等,多遵循理性的层次与解说,叙事条理清晰、抒情逻辑连贯。
梦窗词打破传统,其叙述中时间与空间交错杂糅。以《琐窗寒》(咏玉兰)为例,词中描写对象在人和花之间频繁转换,空间也随之不断变动,与传统线性叙事差异明显。
感性的修辞运用
传统诗歌修辞依循理性习惯,意象组合和表达符合常规认知。
梦窗词凭借感性进行修辞,意象组合新奇独特。在描写情感时,常将看似不相关的意象并置,不遵循常规思维和表达逻辑,虽增加理解难度,但营造出独特艺术氛围。
梦窗词的价值与困境
兼美与困境
梦窗词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创新元素。
因其形式采用古典诗词格律、用典等,运笔修辞却背离古人传统,所以既不被古人欣赏,也不易被现代人理解接受。
时代超越性
梦窗词时空杂糅、感性修辞的手法,在现代电影、小说及诗歌中常见。
现代文艺作品中时空跳跃、意识流等手法与梦窗词相似,其曾经被诟病的特点,实际是超越时代的证明,具有独特价值。
2.梦窗词的释例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整体意境与情感基调
时空交织营造氛围
“三千年”跨越时间展现历史感
“残鸦外”拉伸空间凸显荒远感
字词蕴含深层情感
“无言”背后是难以诉说的隐痛
“倦”字写实并暗指忧患劳生
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运用
历史变迁的呼应
“逝水移川”等句呼应“三千年事”
大禹治水痕迹难寻体现沧桑变化
神话传说的运用
禹庙梅梁典故增添奇幻色彩
“蓱”字巧用关联《楚辞》营造氛围
情感逻辑与层次
相聚场景铺垫怀古
与友人剪灯夜话为怀古做铺垫
体现友情同时引出对历史追忆
景情对比强化情感
“霜红罢舞”与“山色青青”对比
以乐景“画旗喧赛鼓”衬哀情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整体背景与主旨把握
创作背景探究
陪庾幕诸公游览灵岩引发创作灵感
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影响创作心境
主旨情感剖析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政治
抒发个人身世之感与历史沧桑感
意象与典故解析
开篇意象解读
“渺空烟四远”描绘壮阔空茫景象
“青天坠长星”引入神秘历史感
典故运用分析
吴王与西施典故反映兴衰无常
范蠡典故表达对清醒者的感慨
艺术特色鉴赏
时空交错之美
空间上从灵岩山扩展到四方
时间上从春秋跨越到南宋
情景交融手法
自然景色与历史沧桑感相融合
借景抒情表达内心复杂情感
语言风格品味
用词精妙独特
“酸风射眼”中“酸”字新颖独特
“腻水染花腥”用词大胆新奇
句式韵律和谐
长短句结合增强节奏感
押韵使词作韵律优美朗朗上口
3.关于梦窗之为人的几点值得论辩的话题
梦窗与权贵的关系
质疑之声
有人认为梦窗词多投献之作,有攀附权贵之嫌
其部分词为迎合权贵喜好而作
叶嘉莹的辨析
从社会背景出发,当时文人多依附权贵求生存
梦窗词中也有真挚情感表达,并非单纯谄媚
梦窗词的酬赠性质
常见观点
酬赠词被指缺乏真情实感,多为应酬
认为此类词创作目的功利,文学价值低
叶嘉莹的见解
指出酬赠词中也蕴含梦窗个人的感怀与寄托
以具体词作分析,展现其中的情感深度与艺术价值
梦窗的身世谜团
未解之谜
梦窗生平资料匮乏,出身背景难以确定
其行踪与经历在不同时期的记载模糊不清
叶嘉莹的推测
根据其词作线索,推测可能的生活轨迹与境遇
分析梦窗词风与身世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梦窗的创作心态
传统看法
觉得梦窗创作晦涩是故弄玄虚,炫技成分多
认为其创作心态不纯粹,为博取名声而作
叶嘉莹的解读
梦窗创作是情感过于深沉复杂,难以直白表达
独特的创作风格源于其对世界独特的感知方式
六、碧山词析论-对一位南宋古典词人的再评价
序论
研究目的与意义
重新评价碧山词,挖掘其价值
为南宋词研究补充新视角
研究方法与思路
结合时代背景与生平解读词作
从内容、技巧多维度剖析
碧山的时代及生平
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
政治腐败,国家面临灭亡危机
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王沂孙的生平轨迹
早年生活经历对创作的潜在影响
宋亡后的遭遇及心态变化
对碧山词内容及技巧的分析
碧山词的主题内容
咏物词中的家国情怀体现
伤春悲秋背后的人生感慨
碧山词的艺术技巧
用典使事增强词的内涵深度
布局谋篇的精巧构思
《天香・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尊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
整体意境与情感基调
奇幻意境营造
开篇“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描绘出神秘奇幻的采香场景,从海中礁石到骊宫,充满神话色彩
构建出一个超脱现实、如梦如幻的氛围
情感线索梳理
上阕着重写龙涎香的采集、制作过程,情感相对平淡,侧重于对物的描绘
下阕由回忆往昔生活场景,如“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到感慨“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尊前旧风味”,情感逐渐转为深沉的怀旧与失落,表达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意象解析与象征意义
龙涎香相关意象
“铅水”代指龙涎香,其采集过程的描写暗示着珍贵与来之不易
“冰环玉指”描绘龙涎香制成后的形状,象征着精致与美好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焚香时的景象既写出龙涎香的独特香气,又象征着对往昔生活的缥缈回忆
生活场景意象
“翦春灯、夜寒花碎”,春灯、花碎等意象营造出温馨浪漫的夜晚氛围,代表着过去美好的时光
“小窗深闭”“故溪飞雪”构建出静谧、温暖的空间,象征着宁静美好的生活片段
典故运用与内涵挖掘
荀令典故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尊前旧风味”,以荀彧自比,荀彧爱香,这里表示自己如今已老,不再有过去的风流韵味和生活情趣
体现出岁月对人的消磨,以及对往昔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与伤感
潜在文化典故关联
龙涎香本身在古代文化中是珍贵香料,与贵族、高雅生活相关联,暗示作者曾经的生活环境与社交圈子
整个词作借龙涎香串联起神话、生活、历史典故,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
艺术手法与技巧
写作视角转换
上阕从龙涎香的产地、采集到制作,采用第三人称客观视角
下阕转入回忆与自身感慨,变为第一人称主观视角,视角转换自然流畅,使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情景交融手法
描写龙涎香的制作、焚香景象与回忆中的生活场景紧密结合,如“红甆候火”与“几回殢娇半醉”
借景抒情,在对香和场景的描写中融入对时光、人生的思考,使情与景相互映衬,增强艺术效果
语言雕琢
用词精准,如“蟠”“蜕”“汛”“候”等动词,生动展现龙涎香相关过程
语句优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体现吴文英词的语言特色
《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
整体意境与情感基调
悲剧氛围营造
开篇以“一襟余恨宫魂断”,借齐后化蝉的传说奠定悲剧基调,渲染出哀怨、沉痛的氛围
从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入充满愁绪与哀伤的情境之中
情感脉络梳理
上阕着重写蝉的鸣声与姿态,借蝉抒发离愁别恨,情感较为细腻婉转
下阕从蝉的生存困境,如“病翼惊秋,枯形阅世”,延伸到对生命短暂、命运无常的感慨,情感逐渐深沉悲怆,结尾处“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又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
意象解析与象征意义
蝉意象
蝉作为核心意象,象征着高洁、孤独以及命运的坎坷。它“乍咽凉柯,还移暗叶”,居无定所,暗示着漂泊无依的状态
以蝉的生存状态和鸣声,映射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哀怨,借蝉的形象自比,表达自身的遭遇和心境
其他意象
“西窗过雨”象征着人生的挫折与磨难,为蝉的哀鸣增添凄凉之感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金铜仙人及承露盘的意象,象征着国家的衰败、美好事物的消逝,同时也暗示着蝉失去生存依托,进一步强化了悲剧氛围
典故运用与内涵挖掘
齐后化蝉典故
“一襟余恨宫魂断”引用齐后化蝉的典故,赋予蝉以幽怨的灵魂,为全词的情感表达奠定基础
借古人的悲剧故事,抒发自己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怨恨,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和历史感
金铜仙人典故
运用金铜仙人辞汉的典故,“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以金铜仙人的离去和承露盘的消失,暗指朝代的更迭、家国的变故
表达对国家灭亡、往昔繁华不再的悲痛与无奈,借古伤今,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
艺术手法与技巧
比兴寄托
全词运用比兴手法,以蝉自比,借蝉的经历和情感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
表面写蝉,实则句句写人,将自身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对蝉的描写之中,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动静结合
上阕“乍咽凉柯,还移暗叶”是动态描写,描绘蝉的活动和鸣声;“年年翠阴庭树”“西窗过雨”等是静态描写,展现环境
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生动地烘托出蝉所处的环境和氛围,也更好地表达情感
语言锤炼
用词精妙,如“乍”“还”“重”等词,生动地表现出蝉鸣声的变化和情感的反复;“怪”字则写出对蝉声变化的惊讶,引发读者好奇
语句优美且富有表现力,“瑶佩流空,玉筝调柱”以美妙的比喻形容蝉声,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对碧山词之评价
传统评价的梳理
古人对碧山词的褒贬观点列举
不同历史时期评价的变化趋势
叶嘉莹的评价观点
肯定其艺术成就与情感深度
指出题材狭窄等局限性
余论
碧山词的历史意义
对南宋词发展的总结性作用
在词史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现有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
未来碧山词研究方向的设想
七、王沂孙其人及其词
王沂孙的生平背景
时代动荡
南宋末年,面临元军压境,国家风雨飘摇,社会秩序混乱,战争频繁爆发,百姓流离失所。
朝代更迭带来的政治高压,文人的言论与创作受到诸多限制。
个人经历
早年求学,积累深厚学识,心怀报国之志,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南宋灭亡后,经历亡国之痛,或隐居山林,或漂泊不定,身世浮沉,交游圈子发生变化,与遗民词人往来密切。
王沂孙词的主题内涵
家国情怀
借咏物寄托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如以龙涎香、白莲等物,暗喻南宋王朝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覆灭。
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回顾往昔繁华,抒发兴亡之感,感慨盛世不再,山河易主。
个人心境
展现孤独、落寞的心境,词中多有对自身处境的喟叹,在乱世中找不到归宿的迷茫。
表达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即便身处困境,依然不随波逐流,追求精神的超脱。
王沂孙词的艺术特色
咏物精妙
运用比兴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所咏之物紧密融合,使物皆著我之色彩,如写蝉,句句不离蝉,又句句写人。
对所咏之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精准捕捉形态、色泽、气味等特征,赋予其丰富寓意。
语言风格
用词典雅含蓄,多选用富有古典韵味的字词,避免直白浅陋的表达,营造深沉内敛的氛围。
句法多变,长短句错落有致,增强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便于抒情达意。
王沂孙词的历史影响
在南宋词坛
与同时期其他遗民词人相互呼应,共同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丰富了南宋末年词的题材与内涵。
以其精湛的咏物技艺,为南宋词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咏物词达到新高度。
对后世词派
为后世咏物词创作提供典范,后世词人借鉴其比兴手法、艺术构思来抒发情感。
对清代浙西词派影响深远,浙西词派推崇其词的雅正风格,以之为学习标杆。
八、谈陈子龙词-从一个新的理论角度谈令词之潜能与陈子龙词之成就
叶嘉莹对陈子龙词的赏析核心要点
陈子龙词的历史定位
陈子龙词在词史地位崇高,谭献认为可上追后主、直接唐人,龙沐勋称其开三百年词学中兴之盛,处于明末清初词风转变关键节点,是云间派代表人物。
其词对后世词风尤其是清词发展影响深远,为清词复兴奠定基础,开启清词注重情感真挚、风格婉约之先河。
令词的发展脉络
令词起源于隋唐伴随新兴乐曲的歌辞,《花间集》是早期 “诗客曲子词” 代表,写作背景特殊,内容多为美女与爱情,风格纤柔婉约。
发展中,作者写作心态对功能特质有影响,泛写爱与美追寻向往的词,易引发读者言外感发联想,经温、韦、冯、李、大晏、欧阳等家,潜能不断发挥,奠定令词填词正则地位。
陈子龙词的特质分析
内容与情感表达
兼具对爱情的细腻描绘,情感真挚深沉,如《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中“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借春光消逝写爱情易逝,也有对家国身世的感慨,饱含兴亡之感。
身处明末动荡,借词抒发对国家命运担忧、对明朝覆灭悲痛,如《念奴娇·春雪咏兰》以兰自喻,寄托高洁志向与家国情怀。
艺术表现手法
继承唐五代北宋令词传统,语言清新自然又不失典雅,善用意象营造意境,“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 中,“蛩声”“霜丝” 营造孤寂凄凉氛围。
比兴寄托运用巧妙,表面写物或景,深层蕴含家国身世之感,不直白抒情,使词具含蓄蕴藉之美。
《踏莎行.寄书》
无限心苗,鸾笺半截,写成亲衬胸前折。临行检点泪痕多,重题小字三声咽。 两地魂消,一分难说,也须暗里思清切。归来认取断肠人,开缄应见红文灭。
*柳如是《踏莎行・寄书》 花痕月片,愁头恨尾。临书已是无多泪。写成忽被巧风吹,巧风吹碎人儿意。 半帘灯焰,还如梦水。消魂照个人来矣。开时需索十分思,缘他小梦难寻视。
《忆秦娥.杨花》
春漠漠,香云吹断红文幕。红文幕,一帘残梦,任他飘泊。 轻狂无奈春风恶,蜂黄蝶粉同零落。同零落,满池萍水,夕阳楼阁。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从理论角度解读陈子龙词
与传统词学理论关联
契合传统词学 “风骚比兴” 观念,被评 “有风骚之遗音”“得倚声之正则”,其词中蕴含的感发力量和深远意蕴,与早期令词佳作特质相符。
以婉约风格承载深沉情感,能引发读者丰富联想,符合传统词学对好词的评判标准,可上接《风》《骚》传统。
结合西方文论阐释
从西方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理论看,陈子龙词文本含丰富潜能,其词中的意象、语码等能激发读者多元解读。
如词中某些意象作为 “语码”,可引导读者挖掘深层含义,与西方文论中强调文本开放性和读者参与解读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