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观察方法
学前教育观察,总结了包含描述观察法、图表观察法、取样观察法,评价观察法等。一张图带你完全了解相关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帮你提高效率,赶紧来试一试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观察方法
描述观察法
日记描述法
新行为或重要事件
常接触、亲密,特殊幼儿
运用
选择目标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记录客观事实
分析行为表现
评价并提出建议
优缺点
优点
简单、灵活、易操作
记录内容详实性
资料具有永久保存性
资料具有一定广度
缺点
限制观察者:亲密的人
主观倾向
内容与实际有出入
缺乏普遍性和代表性
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感兴趣的、有意义的
分类
有主题
无主题
干扰师幼互动
实况详录法(连续记录法)
特定幼儿或幼儿群体 ,所有行为
摄像机或录音机
一人1h
注意力,疲劳感,轮流观察
四点
观察人数不受限,具有代表性
此法可用于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能力:高水平观察能力、速记能力
资料处理难度大
设备费用
耗时耗力
班级儿童日志
记录班里每位幼儿情况
记录迅速方便
所填可作为基本资料
幼儿离开或进入班集体需重新记录
能记录的资料和数据有限
需重复记录
图表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
记录个别或群体。通常记录一名幼儿
图表记录法
提供完整活动轨迹
了解器材是否满足幼儿需要
数据封闭性,不知道幼儿活动具体表现
费时费力(事先画图)
社交图形法
社会性接触,社交关系
方便
适合较大的群体
需预先制定观察方案
依赖某一具体时间内在场幼儿的观点
深思熟虑后对数据合理解释
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法
时间间隔,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次数和持续时间
特定幼儿或幼儿群体。频率高。易观察。根据目标选观察对象
要对观察的目标行为分类
详尽性原则
相互排斥原则
制定系统观察表,间隔时间的长度取决观察时距的长度,观察对象数量,记录细节多少
不需要参与幼儿活动
省时省力高效客观
了解行为发生的频率
仅试用易于观察且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为
受观察时长限制
只观察行为是否发生,不了解背景和原因
没有对幼儿实际行为记录,无法了解行为程度
事件取样法
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
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后立即记录,充分了解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境(立即辨认、记录),事先制定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内容
持续时间
背景
经过
结果
影响
景,过,时,果,影
省时、高效、完整,实用
事情发生的全过程资料
难以记录背景
资料量化不够
稳定性低(不同情境性行为的性质和意义完全不同)
符号系统记录法
预先设计好一系列符号代表不同行为,只观察目标行为,对行为分类
叙事描述记录法
具体、详实(背景,原因)
子主题
评价观察法
行为检核表法(清单法,检测表单法)
实用性,便捷性
事先拟订观察项目。说明:
制定行为检核表 (制定计划是关键,计划的核心是界定行为)
确定观察目标,列出目标行为
组织整理行为指标,制定行为检核表
观察记录
熟知观察项目
预观察
调整完善,选择适宜的地点和情境
保持客观
统一的记录方式
简单,方便,实用
便于量化处理
和其他方法结合实用
对观察者要求高(熟知观察项目)
不能详细记录
编制表格易不完善
等级评定法
数字等级量表
图形量表
标准化量表
累计点数量表
强迫选择量表
注意事项
多次观察
多人观察
提高观察者专业性
简单、方便
使用范围广
发现幼儿个体差异
主观,偏颇
没有记录具体
等级划分不明确
划分行为类别,下操作性定义 预先制定观察记录表
现场同伴提名法 幼儿友谊建立和破裂都很迅速
简洁,形象,直观 强调活动轨先后顺序、持续时间 观察前预先选择观察地点,画出简易图纸
注重真实性,强调客观性
评价:指南,幼儿本身,同龄幼儿
研究幼儿心理发展最早采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