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5年中级财务管理第一章 总论
2025年中级财务管理备考,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准备参加考试的学生,这张脑图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编辑于2025-02-23 11:42:49第一章 总论
企业与企业财务管理
三种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的目标:创造财富
三种组织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
一个自然人投资 全部资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 全部债务由投资者个人承担的经营实体(非法人组织)
合伙企业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包括法人或其他组织) 合伙经营的企业(非法人企业) (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有限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人
普通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人
有限合伙人
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公司制企业
投资人(自然人或法人) 依法出资组建,有独立法人财产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法人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特殊形式 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
股份有限公司
三种企业组织形式的特点比较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投资管理
项目投资 证券投资
筹资管理
筹资分类 资金需要量 资本成本 杠杆效应 资本结构
运营管理
现金 应收账款 存货 流动负债
成本管理
本量利 标准成本 作业成本 责任成本
收入分配管理
收入管理 纳税管理 分配管理
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利润最大化
利润=收入-成本 全责发生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 高收益一般伴随着高风险—没有考虑风险 绝对数指标—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不可比 面向过去、已经发生、不考虑未来—容易有短期化行为 利润最大化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每股收益最大化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优点: 能够反应创造剩余产品的多少 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缺点: 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 没有考虑风险问题 (绝对数)没有反应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长远发展
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股票数量×股票市价
优点: 考虑了风险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短期行为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比较容易量化(股价),便于考核和奖惩
缺点: 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不能完全准确反应企业财务管理状况 强调得更多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股东权益+债权人权益)的市场价值 =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优点: 考虑了取得收益的时间 考虑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获利能力放在了首位,能克服企业的短期化行为 用价值代替价格,避免了过多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缺点: 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 对于非上市公司,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相关利益最大化
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
优点: 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提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提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都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基础,在强调公司应尽的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应当允许企业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与利益冲突
委托代理问题与利益冲突
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协调
利益冲突(目标不一致)
股东:支付较少的报酬实现更多的财富
经营者:在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同时,能获得更多的报酬,避免各种风险
协调方式
解聘:通过股东约束经营者
接收: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
激励: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直接挂钩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协调
冲突的根源—信息不对称
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主要形式
利用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的资产
非法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或以上市公司的名义进行进行担保和恶意筹资
通过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股价操纵,欺骗中小股东
为大股东委派的高管支付不合理的报酬及特殊津贴
采用不合理的股利政策,掠夺中小股东的既得利益
冲突协调
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增强中小股东的投票权和知情权
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
建立健全监事会
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协调
利益冲突(目标不一致)
股东可能要求经营者改变举债资金的原定用途,将其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
股东可能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举借新债,降低原有债权的价值
协调方式
限制性借债
收回或停止借款
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冲突
对员工的责任 对债权人的责任 对消费者的责任 对社会公益的责任 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 遵从政府管理、接收政府监督
财务管理原则和环节
财务管理原则
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南
系统性—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 风险权衡 现金收支平衡 成本收益权衡 利益关系协调
财务管理环节
财务预测
财务决策 (核心)
财务计划
财务预算
财务控制
财务分析
财务考核
财务管理环境
技术环境
经济环境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主要表现: 引起资金占用的大量增加,增加企业的资金需求 引起资金供应紧张,增加企业的筹资困难 引起企业利润虚增 引起利率上升,有价证券价格下降
通货膨胀的防范措施
防范思路: 不要持有货币、要投资 买东西或借钱时要长期低价 不要借钱给别人
通货膨胀初期: 进行投资可避免风险,实现资本保值 签订长期购货合同,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取得长期负债,保持资本成本的稳定
通货膨胀持续期: 采用比较严格的信用条件,减少企业债权 调整财务策略,防止减少企业资本流失
金融环境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工具
基本金融工具
货币、商业票据、债券、股票
衍生金融工具
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期权合同
特征: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
金融市场的分类
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
集权型
管理思路:所有财务管理决策都集中于总部,各所属只是执行各种指令
优点: 充分展现一体化管理优势 有利于内部优化资源配置
缺点: 各所属单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可能因决策程序相对复杂而失去适应市场的弹性,丧失市场机会
分权型
管理思路:财务决策权和管理权完全下放到各所属单位
优点: 有利于针对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决策,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 促进所属单位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的成长
缺点: 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可能导致资金管理分散、资本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
结合型(集权下的分权)
管理思路:企业对各所属单位在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处理上实行高度集权,各所属单位对日常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特点:吸收了集权型和分权型体制的优点,避免了二者各自的缺点,从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影响财务管理体制选择的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
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
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相互制衡原则
明确财务综合管理和分层管理思想的原则
与企业组织体制相适应的原则
U型:集中控制
M型:比H型组织的集权度高
H型:各子公司保持较大的独立性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实践
集权事项: 制度制定权 (与资金有关的权利)筹资、融资权;投资权;用资、担保权;固定资产购置权;收益分配权 财务机构设置权
分权事项:(与经营有关的权力) 经营自主权、业务定价权 分散人员管理权 费用开支审批权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股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