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确心力衰竭的病因,了解是否存在容量负荷过重,以及循环灌注情况。如果容 量负荷过重,不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尽早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包括 单纯超滤、血液透析和 CRRT),以减少体内过多容量。如果患者存在心源性休克和/或 呼吸衰竭,需立即提供循环支持和/或通气支持;病情稳定后依据容量负荷评估情况,给 予血液净化治疗。
1.减少静脉回流 透析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2.吸氧 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对血氧饱和度<90% 或动脉氧分压(PaO2)<60mmHg 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给予吸氧治疗,面罩给氧较鼻导管给氧效果好。当无创通气不能纠正呼吸衰竭导致的低 氧血症(PaO2<60mmHg)、高碳酸血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和酸中毒(pH<7.35)时,推荐机械通气。
3.超滤脱水 对于血压稳定者,立即给予单纯超滤,超滤脱水速度 0.5~1.0L/30min, 以快速减少容量负荷,可迅速改善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
4.镇静 当患者烦躁不安时,首选吗啡 3~5mg,静脉注射,可以缓解呼吸困难, 且可使周围血容量增加,减少静脉回流。此药抑制呼吸中枢,对于高龄、慢性支气管炎 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需要慎用,以防呼吸中枢被抑制。建议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备有通气支持用具。
5.血管扩张药物 高血压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静脉使用血管扩张药物以缓解 症状,同时需密切监测血压。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硝酸酯类、硝普钠、乌拉地尔、酚妥拉 明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一种药物。有显著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者慎用血管扩张药物。 对于收缩压<90mmHg,禁忌使用血管扩张药物。
(1)硝酸甘油:具有扩张静脉和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与大动脉的作用,当患者有 心绞痛伴有高血压时,优先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硝酸甘油开始以 5~10μg/min 静脉滴注,根据血压调整剂量,可以调整到 20~50μg/min。 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初始剂量 1~2mg/h,根据患者血压调整剂量,最大剂量通常不 超过 8~10mg/h。
(2)硝普钠: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前后负荷。硝普钠 50mg+5%葡萄糖 50ml, 恒速泵静脉滴注,开始 0.6ml/h(10μg/min),须监测血压并根据血压调整剂量,极量为 10μg/(kg•min)。
(3)乌拉地尔: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扩张血管作用,可有效降低血管阻力,降低 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但不影响心率,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通常静脉滴注 100~ 400μg/min,可逐渐加量,并根据患者血压和临床表现予以调整。
(4)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0.1~1mg/min,也可迅速降压和减轻后负荷,但可导致 心动过速,其降低前负荷的作用较弱。
6.正性肌力药物 对于容量充足但血压仍低(收缩压<90mmHg)和/或有低灌注 症状/体征的患者可短期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以增加心输出量和血压,改善外周灌注。
(1)多巴酚丁胺:100~250μg/min 静脉滴注。需注意监测血压,常见不良反应有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2)多巴胺:小剂量多巴胺[<3μg/(kg•min)]降低外周阻力,扩张肾、冠脉和脑 血管;较大剂量[>5μg/(kg•min)]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多巴胺起始量 2~ 20μg/(kg•min),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调整剂量,最高可以达 20μg/(kg•min)。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适用于对洋地黄、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或效果欠 佳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首剂 25~75μg/kg 缓慢静脉 注射(大于 10min),继以 0.375~0.750μg/(kg•min)静脉滴注。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 和心律失常,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必要时调整剂量。
7.血管升压药 经另一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后仍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优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在使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升压药期间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8.其他药物治疗 洋地黄类药物能轻度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和改善症 状。对于快心室率房颤者,可应用 0.2~0.4mg 去乙酰毛花苷缓慢静脉注射,2~4h 后可 再用 0.2mg。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 24h 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β 受体拮抗 剂可作为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的一线药物,也可使用胺碘酮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
9.非药物治疗 主要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 心室机械辅助装置等,可以短期内改善心肌灌注,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增加心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