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通关指南
这是一篇关于管理通关指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素养篇,思维认知篇。如果一个人缺乏成长型思维,是不可能做到有效的学习的,因为他会杜绝信息的输入。所以要建立成长型思维,像海绵一样学习新知识,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
编辑于2025-02-25 09:01:47管理通关指南
思维认知篇
一个人了不起的能力:认知力,执行力,心力
认知力:洞察本质
核心就是修炼你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考就是看见整体的修炼,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不是单一的事件,看见变化的形态,而不是转瞬的一幕
系统化思维的三个维度
深度思考
核心就是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剥洋葱,从现象抓到事情的本质,一杆子插到底
全局思考
我们只看到了大象的一条腿,就误认为大象的腿就是大象本身。所以要跳出来,考虑到整体。
动态思考
你一定要纳入时间的维度。同一件事,不同的时间去看,你的视角,你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
认知力强,就能让我们直达本质,了解人事物运转的规律和发展的底层逻辑
执行力:干起来,解决80%的问题
极度渴望
内驱力,决定了你的执行力
制定清晰可行的目标
定期复盘
心力:迎难而上,解决困难
增进心的容量
如何扩大容量?其实就是通过每一次的小胜利,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减少心的损耗
明确自己的主线,将心力集中起来,思考如何解决那些少而重要的事情
认知力,洞察本质了解规律;执行力,凡事先搞起来能解决80%的问题;心力,迎难而上战胜困难
构建认知体系,7个思维模型
邓宁-克鲁格效应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个时候会盲目自信,以为自己知道,实际上不知道,这是处在愚昧之巅。因此,你就要向外看。比如假期,你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牛人交流,向他人学习,来刷新自己的认知,推倒思维的高墙。
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就会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内心充满痛苦,跌入绝望之谷。这时候怎么办?就要向内求,疯狂精进,你是管理者,你知道自己缺管理的体系,趁着假期就去学习。通过学习,来弥补差距。
知道自己知道
你知道自己知道,其实也就意味着,你抓住了事情的规律。甚至形成了一定的框架,已经攀上了开悟之坡。但这还不够,还要验证框架,最后能将经验迁移到其他区域,让你换业务线,换行业,换公司都能取得成功。
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是认知的最高境界。这时候,更需要保持空杯心态,有谦卑之心,永远保持着求知欲,一直走在成长之路上。
你能克服自我的弱点,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学习回路模型
认知-行为-反馈-结果
认知
如果一个人缺乏成长型思维,是不可能做到有效的学习的,因为他会杜绝信息的输入。所以要建立成长型思维,像海绵一样学习新知识,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
行为
我非常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只有数量达到一定的量级,才会提升质量。所以你掌握了一个认知,就要去行动,去实践
反馈
我们学到了知识,一定要进行实践,只要有行动,就会有反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得到的反馈进行改进和迭代。
结果
找到问题点后,要不断优化,直至产生好的结果为止
学习不在于你看了哪些书,记住了哪些知识,而在于你有没有解决问题。
黄金圈法则
看问题的三个层面
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why层面: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黄金圈法则帮助我们先从问题核心入手,会让我们的逻辑简单,直接,犀利
先思考why,为什么要干这个事,做这件事要达到什么目标
然后是how,如何做这些事,打算怎么干,有着怎样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才是what,具体做的每一件事,从而实现预期的结果
费曼学习法
选择目标。首先你要确定一个你想学习的知识点
教学。学完后,尝试将知识交给别人
纠错学习。在模拟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卡壳的地方,这个时候你要重新学习和回顾
简化,最后你搞懂了,还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表达
你要用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向别人讲清楚,并且让外行人听懂。
马斯洛需求模型
尊重
人性中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因此,你要视人为人,不要把下属当成是工作的机器,要把他看成有血有肉的人,尊重他,平等的看待他。
欣赏
每个人都有被欣赏,被尊重的需求。如果你不懂得欣赏下属,看不见下属身上的优点,那他永远也不会进步。心理学有个“罗森塔尔效应”,大意是说,当你看属下不顺眼时,他可能就真的越来越差了。相反,如果你真心地欣赏,表扬某个属下时,他可能就真的越来越出类拔萃,最后成为你期待的人。所以,你要懂得欣赏下属,要始终要对员工保持“期待”的态度。
激发
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只有顺应人性,学会激发人性中的善意,才能带好团队。
冗余备份模型
能让我们做好最坏的打算,朝着最好的方向去准备。
PDCA循环
PLAN计划
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你就要做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你要给自己找到一个重要的目标,想清楚,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任务应该怎么分配,需要哪些人协同?
Do行动
认知和行动,都很重要。
chech检查
检查既是为了追踪,也是为了通过复盘来发现问题
Act处理
发现问题后,就要进行改进,把发现的问题统统解决掉。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掉。解决不了的,及时求助。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则将经验固化。对于没有解决或者新的改善机会,则进入下一个PDCA的循环里,然后继续改进。
走上管理岗位,一定要有流程思维
流程的存在,是为了解决3个问题
流程就是做事的方法,是一系列连续的,有规律的动作。
第一个,解决人性带来的责权利漏洞问题。
责权利要对等,只有责权利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才能产生效率。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若干小任务,每个任务都责任到人,这样,关键节点也找得到人,出现问题就知道找谁,奖励也有据可依。
第二个,解决重复工作带来的效率问题
如果一件事情,一个工作重复发生,就一定要梳理出流程来,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个,解决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问题
不能过度依靠某个人,而是要依靠系统,通过流程化,增强人才快速复制的能力。
好的流程,需要不断优化,再造
流程优化工具ECRS
取消:删减不必要环节
合并:减少重复性工作
前后关联环节
功能相似环节
重组:使流程次序最佳化
简化:降低复杂性
为什么真正优秀的人,都有复盘思维
什么是复盘思维
对局完毕后,复演该棋盘的记录,来检查对弈者在对局中的优势和得失关键
人生中尽量要少犯三种错误
避免犯重复的错误
避免犯低级的错误
避免犯致命的错误
复盘的3个层次
第一层:反观
很多人做事情失败了,这时候他就陷到了负面情绪里,以自我为中心,不停地内耗,甚至悔恨。也不愿意去回想,因为他不喜欢犯错误的感觉,或者把自己当一个受害者,习惯性防御。出了问题,认为自己没有责任,是环境造成的,是别人的原因,跟自己没关系。但这样其实没有用,傅盛说ego是进步最大的阻力。所以不能总想着“我,我,我”,而是要缩小ego,面对现实。先抛开情绪,回过头,聚焦在事情上,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又具体做了什么。反观,也称时光倒流。
第二层:反思
除了要仔细回看过去的“每一步”,你还要反思,想想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培根说:“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所以,我们要从结果去倒推,去看看当初做了什么,有哪些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推导到思维层面。理解当初的思维还不够,还要推导到认知层面。人这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所以你还要努力改变认知,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样你才会顿悟,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第三层:反刍
反刍是动物中的一种消化行为,即动物在没有咀嚼食物的情况下将食物吞入到胃中,然后再将其返回口中进行咀嚼和消化的过程,以增进食物的表面积,便于消化吸收。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不是思考得出一个结论,一个认知就到此为止了。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只知不做也等于未知。核心就是根据我们的认知,进一步调整自身行动,从而迭代,得到新的认知,做到真正吸收。你要以问题为导向,疏通堵点,痛点。还要以结果为导向,实现目标成果化。
复盘,这么做就对了
回顾目标
仔细想想当初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当时为什么要定这个目标?如果目标不对,一定是拿不到结果的。
评估结果
你明确了目标,那你就要评估结果,结果是好是坏?完成度如何?哪些事情没有落地?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
分析原因
有了事实结果,就要进行诊断和分析。为什么目标达不成?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达成,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哪些动作?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动作?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在思维方式背后,藏着什么样的认知?通过你分析原因,你就能找到思维的问题,最终一直剥洋葱,剥到认知层面
总结经验
当你抵达本质,你会得到一些经验。对于好的经验,要沉淀下来,将他流程化,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而你萃取的经验,也可以赋能到团队。而你也会得到一些教训,就可以想方设法去避免它,做到孔子说的“不贰过”
行动计划
仅仅反思是不够的,还要有反刍,也就是要有行动计划,不能只喊口号,不出实效,而是要做到目标成果化。你通过复盘沉淀了经验,得出了结论,这时候你要清楚明天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和策略。胜算,往往取决于精密的计算,为了拿到结果,你要拆解到每一周每一天。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用海尔的日清工作法。做到日事日毕。我们要大方承认自己没有那麽多天赋,我们要做的就是敬天爱人,每日精进。当你在不断进化,慢慢地你就超过了大多数人。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少说“我觉得”
摆脱惯性,打开思维
多听别人说
多听别人说,核心就是要不断摄入外部的观点,来丰富自己的认知
常问为什么
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每当你多问一个为什么时,你就往事情的本质更近了一步,最后从繁杂的表象中,抓到本质
勤去试一试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一个人若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他的行为先发生了改变
核心就是你要去试一试,去做到知行合一
每天盘一盘
每天早上,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摈弃杂念,聚焦,专注在你觉得重要的事情上。而到了晚上,结束了一天工作后,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深度的复盘和沉淀。通过复盘,你要将你的这些认知,你的这些思考关联起来,形成一个个框架,最后搭建起一个最基本的认知系统。然后,疯狂学习,在这个基础的系统上,添砖加瓦,当你这么做,你的进步速度是非常快的,永远不要低估时间的力量,日复一日的复盘,你的系统就会变得很强大。当你的系统越来越强大,你也就具备了一眼看透本质的能力。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成长,而深度思考,是一个人进步最快的方式。“那些花半秒就看透事情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情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管理素养篇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思维
管理体系:解决带团队拿结果的问题
所谓体系就是你的思维认知,知识经验,方法工具所形成的一整套支持体系
自我管理体系:就是作为管理者,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培养优秀的工作习惯。比如,你如何定工作的优先级?怎么规划自己的时间,如何做计划?
业务管理体系:你要会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比如,怎么科学定目标?如何正确拆解目标?过程怎么追?追什么?如何才能让团队高效又高质完成任务。结果如何评定?如何做好总结复盘?
团队管理体系:就是搭班子,练团队,建文化。怎么找到合适的人?你有自己的“人才关键图”吗?团队怎么练,练什么?怎么激发团队敢闯敢拼?怎么建立团队文化?建立什么文化?以便让团队即敢闯又能守住底线?
思考体系
深度思考:要想成事,必须得具备从现象抓到事物本质的能力
动态思考:不要经验主义
全局思考: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要看到全局
行动体系
PDCA: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PLAN: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你就要做最重要的事情,要事当先。你要将80%精力花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找到最重要的事情后,你还要进一步拆解,从而制定计划,找到策略和方法。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任务该怎么分配,需要哪些人协同?这些,最开始就要想清楚,要通盘思考,要事当先,想不透的事情持续想,如果你没有计划,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Do:有了规划后,不能弃之不顾,核心要按照规划行动。但在做的过程中,要一杆子插到底。不拿结果誓不罢休。为了成功,要做到最细的颗粒度。雷军的方法论:可能出错的地方一定会出错,怎么办?就是检查肯能出错的所有地方。在有价值的地方,在影响结果的地方,一定要抠到最细的颗粒度。
Check:核心是检查:有没有执行到位?实际完成情况如何?过程中有没有产生误差?到底有没有走偏?或者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发现?因为你去做某件事,你的行为开始发生改变,这时候,也会产生新的认知。检查,既是为了追踪,也是为了发现问题。
Act:发现问题后,就要进行改进,把发现的问题统统解决掉。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求助。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则将经验固化。对于没有解决或者新的改善机会,则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里,然后继续改进。
要有管理体系,解决带团队拿结果的问题;要有思考体系,解决肤浅综合症问题;要有行动体系,解决做事没章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