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际贸易合同
这是一篇关于国际贸易合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五、深度解析,四、补充性法律工具,三、交叉融合领域,二、主次关联与应用场景,一、主要法律框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电费水费思维导图
D服务费结算
博弈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章 外国行政组织理论
培训计划思维导图
车队管理
《我不是药神》电影影评导图
管培生课程作业
行政人事工作分析
国际贸易合同
一、主要法律框架
1. 国际贸易法(宏观层面)
WTO规则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区域贸易协定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次级关联
进出口管制
技术出口限制(如半导体技术管制)
禁运清单(涉及制裁国家/地区)
贸易救济措施
反倾销调查(WTO《反倾销协议》约束)
反补贴措施(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争端解决机制
WTO专家组程序(平均审理周期2年)
上诉机构裁决(因成员争议暂停后重启)
2. 国际商法(微观层面)
国际货物销售规则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适用84国)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20,13项术语)
国内法
如果合同明确指定适用某国法律(如“本合同适用中国法律”),或在法律适用未明确时,通过冲突法规则确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现已并入《民法典》)
国际支付体系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托收统一规则(URC522)
运输法律
《海牙规则》(承运人最低责任)
《汉堡规则》(承运人全风险覆盖)
保险条款
平安险(FPA,仅承保重大事故)
一切险(All Risks,覆盖非战争风险)
争议解决
ICC国际商会仲裁(年均受理案件800+)
《纽约公约》(跨境仲裁裁决执行)
二、主次关联与应用场景
1. 国际贸易法主导场景
国家间贸易政策协调
WTO裁定某国农产品补贴违规,需调整国内农业政策
区域协定原产地规则(如RCEP要求40%区域增值)
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
欧盟REACH法规(化学品注册审查)
美国FDA食品进口标准(微生物检测要求)
2. 国际商法主导场景
合同执行争议
CISG第35条货物相符性判定(品质不符索赔)
FOB术语下装船时间争议(滞期费计算)
支付风险管控
信用证软条款识别(如“检验报告需买方确认”)
D/P托收拒付应对(货物滞留港口处理)
三、交叉融合领域
知识产权保护
国际贸易法:TRIPS协议强制专利保护期≥20年
国际商法:技术许可协议中的地域限制条款
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法:WTO电子商务谈判(数据本地化限制争议)
国际商法:电子签名有效性(《联合国电子通信公约》第9条)
四、补充性法律工具
中国:《出口管制法》(建立出口管制清单)
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反海外腐败法》(FCPA,禁止商业贿赂)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影响跨境数据流)
国际惯例
港口惯例:速遣费/滞期费计算(装卸效率标准)
行业规则:GAFTA谷物贸易标准合同(质量争议仲裁条款)
五、深度解析
1. 国际贸易术语全解析
EXW(工厂交货):买方自提货(卖方无运输责任,适用简单贸易)
DDP(完税后交货):卖方承担目的港清关及税费(高合规成本)
CIP(运费保险付至):陆运国家偏好(类比海运CIF,含保险)
2. 争议解决机制对比
仲裁优势
保密性(不公开审理)
跨境执行力(172个《纽约公约》缔约国)
诉讼风险
管辖权冲突(如中美平行诉讼)
判决执行难(需双边司法协助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