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律力
这是一个关于自律力的思维导图,详细分析了人们难以自律的心理和行为原因,如拖延、恐惧、缺乏动力等。给出了一系列专业、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克服自律障碍,实现个人成长和转变。
这是一个关于不知死,焉知生的思维导图,《不知死,焉知生》是上野正彦退休后的第一本著作,书中将他60年的法医生涯浓缩成43个真实故事。这些故事以质朴却不失风趣的文字,呈现出一幕幕与死亡相关的悲喜剧,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
这是一个关于非暴力不沟通的思维导图,《非暴力沟通》是一本关于沟通方式的经典之作,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建设性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这种方式旨在帮助人们摆脱暴力沟通的束缚,以更加平和、理智的态度去面对他人,解决冲突,增进理解。
这是一个关于活法的思维导图,《活法》是稻盛和夫先生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对人生、工作、经营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总结。书中,稻盛和夫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阐述了自己的“活法”,即人生观或生活哲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让你什么事都做成功的秘密方法
作者:马歇尔古德史密斯博士
懂了和你做过了是两回事。 我们千万不要觉得我懂了就是我做过了, 所以知和做中间巨大的屏障, 一定要把它跨越过去。
二、知和做中间有一个天然的屏障
自控是什么?
自控是一种不受干扰的状态
自律是什么?
自律是从行为上改变
我们为啥要改变自己?
因为诱因
诱因是什么?
诱因就是所有重塑我们思维和行为的刺激因素
三、我们是高级的策划人却是低级的执行者。
为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因为你脑子里两个小人,做领导的和做下属的他都是相互独立的,它不是一体的。如果是一体的你有一个什么想法我马上就去做掉,这叫一体,但它不是一体它是相互独立的。
改变的两个真理
第一个真理:有意义的行为习惯改变是很难做到的
1、不肯承认自己需要改变
2、我们不重视自身习惯的力量,惯性把我们阻挠在舒适区的地方,所以我们不愿意改变。
3、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改变
第二个真理:没有人能让我们改变除非我们甘愿改变
如何才能真正做出改变呢?
我们首先来看改变的敌人是什么? 改变的敌人叫我们曾经的行为习惯。习惯是改变的敌人
行为习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暗示 第二个阶段叫惯常行为 第三个阶段叫奖赏
如何改变一个惯常行为?
第一个:暗示 第二个:冲动 第三个:察觉 第四个:选择 第五个:行为
它的最大的重点是你要抑制自己的第一冲动,所有人的第一冲动都是自己情绪控制的。所以总是错的,它是不通过大脑的理智的分析和判断。
自律的15个魔鬼误区
1、如果我知道我就能做到 2、我意识很坚强(我不会向诱惑投降的) 3、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4、我至少比某某某强,对比来豁免自己 5、我不需要规划和帮助(我想我就能做到) 6、我不会累 7、我的激情也不会消退 8、我有很多时间(这件事情导致拖延症) 9、一次顿悟会瞬间改变我的生活 10、我的改变是永久性的 11、我在解决老问题的时候是不会有新问题的 12、我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公正的回报 13、没有人在关心我,所以我无所谓 14、如果改变自己我就不真实 15、我有自知之明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同仁堂
改变之轮分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叫创造
为了实现你的新目标你应该去做些什么事情,创造性地去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而不是跟风。
第二个部分叫保留
也就是在你以往的习惯里面,或者你的精神价值你的生活里面,有什么是值得保留的。
第三个部分叫消除
以前的行为习惯里面有什么东西一定要消除掉的,这个东西不消除掉,你的新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个东西是一定要消除的。
第四个部分叫做接受
接受是什么,就是做了这个行为习惯改变之后,那以后这种生活方式我已经不可能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