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还原:在催化剂(Pb Pt Ni Rh)的作用下,一个双键能被一分子氢气完全还原成单键。
顺序:双键两端碳上取代基越多,越不容易发生加成
顺/反式异构体中,顺式结构更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反式更稳定
亲电加成:双键上Π电子云重叠密度越大哦,越容易收到亲电试剂的进攻,发生加成反应
卤代氢: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卤素原子序数越大越容易反应,反应符合“马氏规则”
硫酸:与浓硫酸在室温下反应,加成上磺酸基,然后与水反应去磺酸基加羟基,反应遵循“马氏规则”
卤素:在有机溶剂环境中,直接加成;在水中,会加成一个卤素原子和一个羟基,其中,羟基会加到含氢少的碳原子一端,卤素原子加到含氢多的碳原子一端。
自由基加成:不对称烯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溴化氢反应,进行反马氏加成(只与溴化氢反应)
硼氢化-氧化反应:烯烃与硼烷(BH3)不需要任何催化剂即可生成三烷基硼,在碱性溶液中与过氧化氢反应把硼原子用羟基取代。实际反应中使用二聚体B2H6,遵循“反马氏规则”
氧化反应:烯烃容易与强氧化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环氧化反应:在双键上引入一个氧原子形成环氧化物,工业上常用空气与乙烯制备环氧乙烷
双羟基化反应:碱性环境中,烯烃与高锰酸钾反应,在双键两端碳上各加成一个羟基
开裂氧化反应:碳碳双键被氧化开裂的反应
高锰酸钾:酸性环境下,双键断开,双键两端碳上连两个“H”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连一个“H”时生成羧基;没有“H”时生成酮羰基。 (鉴别烯烃)
臭氧:断双键,与两个碳原子形成五元环,然后在还原剂(Zn)作用下,有两个“H”生成甲醛;一个“H”生成醛基;没有“H”生成酮羰基
α-H卤代反应:与双键直接相连的饱和碳原子称为α-碳原子。烯烃在光照和高温条件下与卤素反应,卤素取代α-碳上的氢并生成卤代氢
诱导效应(判断双键电子云重叠密度):原子基团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的大为吸电子基,具有吸电子效应(-I)使得双键电子云重叠密度降低;原子基团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的小为给电子基,具有给电子效应(+I)使得双键电子云重叠密度增加。
常见的给电子基:烷基<烯烃基<炔烃基(不饱和碳键越多,给电子效应越强)
带正电荷基团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带负电荷基团有给电子诱导效应;取代基上有配位键,则具有强吸电子诱导效应。
共轭与超共轭:分子中有3个或3个以上的相邻原子p轨道侧面重叠时称为共轭。共轭效应会使电子离域,体系能量降低,更加稳定。
p-Π共轭:例如氯乙烯,烯丙基,有Π键,同一平面上还有一个含孤对电子的原子(卤素,C+,O,N,S……)
σ-Π超共轭:烷基上的电子与相邻Π键形成。例如:丙烷
σ-p超共轭:烷基上电子与相邻有孤电子原子p轨道形成。例如:乙基正离子(有C+和一个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