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9世纪法国美术
19世纪法国美术是美术史上的一次高峰。19世纪法国美术的发展摘要:在西方美术的历史长河中,19世纪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艺术传统的中断和持续的艺术革命,使这百年显得流派纷呈,大师辈出。
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发展阶段。本图梳理了世界现代设计史中美国部分的知识内容,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行业、家具行业等,记得点赞收藏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19世纪法国美术 (第三次高峰)
新古典主义
概述
18世纪中期出现,19世纪上半期到达顶峰
一方面要求复兴古代趣味(古希腊、罗马的庄严、肃穆、优美典雅的艺术形式)
一方面极力反对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
以古典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及对古代景物的偏爱,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
绘画特点
取材
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的历史故事
艺术形式上
注重造型和对称、和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庄重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宣传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
技巧上
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
代表人物
大卫
地位
新古典主义创始人
强调古典艺术强有力的结构关系,追求简洁、质朴和庄严感
但过分追求理性导致艺术的冷漠和呆板,失去了艺术家的独创性
代表作品
《马拉之死》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苏格拉底之死》
《布鲁图斯》
安格尔(学习拉斐尔)
新古典主义最后的继承人
多宗教神话、肖像、女人体
造型形式上
常按自己意愿去主观塑造或改变形体,有时甚至达到极端
油画史上罕见的高超技巧,运用技巧对繁复的细节作了巧妙地处理,使之各得其所
杰出的素描大师,对自然的表现是主动的,是通过分析与改造的
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第二种艺术,只有一种艺术,其基础就是永恒的美和自然,在“极端的美”和“自然”之间寻找和谐的结合点
影响
素描、肖像和女人体作品构成他艺术中最辉煌的部分
《大宫女》
《泉》
《土耳其浴室》
浪漫主义
出现于18世纪晚期
与古典主义完全相反,否定、破坏古典主义的理性、严谨、规范
人们把那些同传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称为浪漫主义
常取材于中世纪传说、当今震惊性事件和文学名著
反对官方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美术
重感情和个性,重色彩和色调对比
主张创作自由和艺术独创,强调艺术幻想和激情,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对比的手法
籍里柯
法国浪漫主义开派人物
贡献
他的艺术是由浪漫主义向现代倾向迈进关键性一步
率先向文艺复兴的古典传统挑战,扩大视觉再现方式,认识到由于传统再现方式束缚使艺术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从此,艺术个性化,能动创造性和艺术自身价值逐渐有了主导地位
作品中往往流露出米开朗基罗般的宏伟感和运动感,偏爱强烈的运动和有利的造型
《梅杜莎之筏》
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的狮子”
《但丁之舟》
浪漫主义狮子的第一声怒吼
《希阿岛的屠杀》
标志着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
画家取材于举世瞩目的事件,表现希腊民族所遭受的凌辱。
土耳其骑兵把希腊妇女拖在马后,婴儿在已被折磨死的母亲身上爬来爬去寻找乳头,悲天悯人的艺术激起人们对压迫者的无限同情
《自由领导人民》
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攀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向前
画面气势磅礴,色彩炽烈,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
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康斯坦布尔
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
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瞬息万变的自然
《干草车》
《索尔兹伯里大教堂》
透纳
杰出的风景画家
尤以光亮、富有想象力的风景及海景而闻名
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尤其对水汽弥漫的效果掌握有独到之处
为日后的印象派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暴风雨》
《雨、蒸汽、速度》
《奴隶船》
现实主义
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
反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以忠实地描绘生活真实为最高创作原则,提出了直接描绘当代生活和自然风貌的主张
具有真实性、思想性、民主性特征,表现手法质朴、深沉
重现实
对历史题材和古典神话不感兴趣,直接刻画当代各阶层人物及其生活。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
重客观
反对主观臆造、反对粉饰现实,力主如是、客观地描绘人物和事件,不论它们是美的丑的
重批判
着重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强调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鞭挞与批判
库尔贝
法国现实主义大师
画风朴实、反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确立了以反映生活的真实为创作的最高原则,并肯定了平民生活的重要性和巨大意义
丰富了油画技巧,开辟了油画刮刀的新技法
激烈地反对学院派所倡导的历史画、神话画、宗教画,排除作品中的文学、象征因素
《奥尔南的葬礼》
第一次把农民的葬礼搬入画面
《石工》
第一次把碎石工搬入画面,表现出对贫苦底层人民的同情
《画室》
《绝望》
巴比松画派
第一批对景写生的画派
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提出“面对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
柯罗
《蓝衣女人》
《带珍珠的少女》
《梳妆》
《林中仙女之舞》
《摩特枫丹的回忆》
卢梭
巴比松画派的元老和代表
画风沉郁浑穆,尤擅描绘树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泽的深邃
《橡树林》
《阳光下的橡树》
《森林出口》
没有巴比松,就没有真正的风景画
米勒
农民画家
以农民劳动及生活为题材,所塑造的农民形象崇高庄严,富有纪念碑意义,充满庄重和人道主义精神
形式上追求浑然一体的表现效果和画面整体的和谐统一
艺术语言平静,造型概括,具有雕塑般力度,情调含蓄,色调浑厚,苍茫沉寂,给人以质朴凝重,感情真挚动人的印象
《播种者》
《拾穗者》
《晚钟》
《牧羊女》
印象主义
19世纪60-90年代兴起于法国
画家吸取自然科学对光学的研究成果,在写生实践中充分正确地表现物体的色彩变化,反映光线、环境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描绘瞬间印象,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并最终导致了现代艺术的产生
重外光、重瞬间、重色彩
法国新古典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第一段
定义两个画派、扣题,具体分析如下(具体表现在):
第二段
区别:
联系:
第三段
总结(承前启后) 法国-世界
西班牙戈雅;法国籍里柯、德拉克洛瓦;英国康斯坦布尔、透纳
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法国
库尔贝、米勒、杜米埃、罗丹、巴比松画派
德国
门采尔《轧铁工厂》
俄罗斯
巡回展览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