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抑郁症自测
这是一篇关于抑郁症自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自测量表类型,自测核心维度,自测结果解读,在线自测资源,自测后行动建议,自测的适用场景。
编辑于2025-03-26 14:57:48这是一篇关于新入职员工购物清单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你快速思考新入职的时候需要准备什么东西,主要内容包括:办公用品,职业着装,通勤必备,数字工具订阅,心理与适应准备。希望这个思维导图对你有用,如果喜欢我,快来关注我吧!我会持续发布对你有用的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抑郁症自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自测量表类型,自测核心维度,自测结果解读,在线自测资源,自测后行动建议,自测的适用场景。
这是一篇关于抑郁症是什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定义与诊断,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学研究,神经生物学机制,治疗方法与效果,预后与复发,特殊人群抑郁症,共病状况与管理,预防与早期干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新入职员工购物清单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你快速思考新入职的时候需要准备什么东西,主要内容包括:办公用品,职业着装,通勤必备,数字工具订阅,心理与适应准备。希望这个思维导图对你有用,如果喜欢我,快来关注我吧!我会持续发布对你有用的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抑郁症自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自测量表类型,自测核心维度,自测结果解读,在线自测资源,自测后行动建议,自测的适用场景。
这是一篇关于抑郁症是什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定义与诊断,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学研究,神经生物学机制,治疗方法与效果,预后与复发,特殊人群抑郁症,共病状况与管理,预防与早期干预。
抑郁症自测
自测量表类型
临床常用量表
患者健康问卷(PHQ-9)
9个条目评估DSM-5抑郁症状
例如:"过去两周内,做事情没有兴趣或乐趣"
评分方式:0(完全没有)到3(几乎每天)
得分范围0-27分
0-4分:无抑郁症状
5-9分:轻度抑郁症状
10-14分:中度抑郁症状
15-19分:中重度抑郁症状
20-27分:重度抑郁症状
临床应用特点
完成时间约2-3分钟
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快速筛查
对治疗反应敏感,可监测疗效
贝克抑郁量表(BDI-II)
21个条目评估抑郁严重程度
例如:"我感到悲伤"(0-3分四个选项)
包含情绪、认知、动机和躯体症状
得分解释标准
0-13分:抑郁症状极轻微
14-19分:轻度抑郁
20-28分:中度抑郁
29-63分:重度抑郁
应用价值
完成时间约5-10分钟
广泛用于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估
对认知症状评估更为敏感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
20个条目评估一周内抑郁症状
例如:"我感到孤独"(0-3分四个频率选项)
关注抑郁情绪、积极情感缺乏等
评分标准与应用
得分范围0-60分
≥16分提示可能存在抑郁
适用于社区流行病学调查
特殊优势
对亚临床抑郁症状敏感
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人群
有多种语言版本验证
特殊人群量表
老年抑郁量表(GDS)
版本与特点
30题标准版:更全面评估
15题简化版:减轻认知负担
5题超简版:适合初级筛查
设计特色
是/否二分选择,简化作答
避免躯体症状条目,减少慢性病干扰
字体放大版本适合视力减退老人
评分标准
标准版:≥11分提示可能抑郁
简化版:≥5分建议进一步评估
特别关注自杀意念相关条目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10个条目专为产后女性设计
例如:"我能够笑并看到事情有趣的一面"
每题0-3分,总分0-30分
临床应用指南
产后6-12周是最佳筛查时间
≥13分提示可能存在产后抑郁
特别关注第10题(自伤想法)
全球应用情况
已被翻译成超过50种语言
敏感性约86%,特异性约78%
产科常规筛查工具
儿童青少年抑郁量表
儿童抑郁量表(CDI)
27个条目,适用于7-17岁
考虑学校表现和同伴关系
父母和教师版本提供多角度评估
青少年抑郁评定量表(RADS-2)
30个条目,适用于11-20岁
评估负性情绪、生理症状等四个维度
设有效度指标检测作答真实性
自测核心维度
情绪症状评估
持续性情绪低落
表现特征
几乎整天感到悲伤或空虚
情绪低落持续至少两周
早晨症状常加重(晨重晚轻)
自测问题示例
"你是否感到悲伤、沮丧或绝望?"
"你的情绪低落是否持续大部分时间?"
"早晨起床时情绪是否特别糟糕?"
悲伤、空虚或绝望感
主观体验描述
内心感到空洞或麻木
无法体验快乐或满足感
对未来感到绝望或无助
评估方法
视觉模拟量表(0-10分)
情绪日记记录波动模式
比较当前与既往情绪差异
易怒或烦躁情绪
特殊表现形式
男性和青少年抑郁常见表现
对小事过度反应或发脾气
内心紧张感和不耐烦
区分普通烦躁与抑郁症状
持续性而非偶发性
与既往性格明显不符
伴随其他抑郁核心症状
认知症状评估
消极思维模式
认知扭曲类型
非黑即白思维(极端化思考)
灾难化思维(预期最坏结果)
个人化(过度自责)
选择性关注负面信息
自测问题示例
"你是否经常预期最坏的结果?"
"你是否倾向于忽视积极事件?"
"你是否用'总是'、'从不'等词描述自己?"
自责或无价值感
表现特征
过度自责或不合理的内疚感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无价值
对小错误反复纠结
评估要点
与实际成就的不匹配程度
是否影响社交和工作功能
是否有明确的自我贬低言论
注意力与决策困难
认知功能受损表现
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日常决策变得异常困难
思维迟缓或感觉"脑雾"
自测问题示例
"你是否难以集中精力阅读或看电视?"
"做简单决定是否变得异常困难?"
"你是否感觉思考速度变慢?"
行为症状评估
兴趣与愉悦感丧失
快感缺失表现
曾经喜爱的活动不再有乐趣
对爱好和娱乐活动失去兴趣
性欲减退或丧失
评估方法
列出既往喜好活动并评估当前兴趣度
询问是否能从通常愉快的事中获得乐趣
评估参与社交活动的动机变化
社交退缩行为
人际互动变化
减少社交活动和聚会参与
回避朋友和家人联系
电话和信息回复延迟或不回复
自测问题示例
"你是否比以前更倾向于独处?"
"与朋友交往是否感到费力?"
"你是否经常找借口推掉社交活动?"
活动水平降低
日常行为变化
个人卫生和仪表维持困难
家务和责任完成度下降
说话和行动速度明显减慢
评估要点
与既往功能水平对比
是否需要他人提醒和督促
活动减少是否影响工作和生活
躯体症状评估
睡眠问题
失眠表现
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
睡眠维持困难(夜间频繁醒来)
早醒(比计划早醒至少1小时)
嗜睡表现
睡眠时间明显延长(>10小时)
白天频繁打盹
醒来后仍感疲惫
自测问题示例
"你的睡眠模式近期是否发生变化?"
"你是否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醒来后是否感到休息不足?"
食欲改变
食欲减退
无饥饿感或对食物兴趣下降
需强迫自己进食
体重非故意下降(一个月>5%)
食欲增加
情绪性进食或暴饮暴食
特别渴望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体重明显增加
评估方法
记录每日进食次数和量变化
测量体重变化趋势
区分是否为季节性模式
精力减退与疲乏感
表现特征
持续性疲劳感,休息后不缓解
日常活动需要额外努力
即使小任务也感到精疲力竭
自测问题示例
"你是否感到异常疲倦或没有精力?"
"完成日常任务是否比以前更费力?"
"休息后疲劳感是否仍然存在?"
自测结果解读
分数界值意义
阴性筛查:低于临界值
结果解释
当前抑郁风险较低
可能存在轻微情绪波动但在正常范围
不排除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建议行动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自我情绪监测
学习基础压力管理技巧
轻度抑郁:需要关注和自我调节
结果特征
PHQ-9:5-9分
BDI-II:14-19分
CES-D:16-20分
建议措施
增加身体活动和户外时间
学习基础认知调整技巧
改善睡眠和饮食习惯
考虑寻求心理咨询
中度抑郁:建议寻求专业评估
结果特征
PHQ-9:10-14分
BDI-II:20-28分
CES-D:21-30分
专业帮助必要性
症状可能影响日常功能
自我调节效果有限
专业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建议措施
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评估心理治疗需求
考虑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重度抑郁:需要立即专业干预
结果特征
PHQ-9:≥15分
BDI-II:≥29分
CES-D:≥31分
紧急处理建议
立即预约精神科医生
评估自伤自杀风险
考虑综合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不要独自应对重度症状
告知亲友并寻求支持
遵医嘱规范治疗
结果局限性
自测非诊断工具,仅供筛查
诊断与筛查区别
诊断需专业医生评估
筛查只提示可能风险
需排除其他疾病影响
常见误解澄清
高分不等同于确诊抑郁症
低分不完全排除抑郁症
单次测试结果可能波动
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
假阳性原因
暂时性情绪波动
其他疾病症状相似(如甲状腺功能减退)
测试时特殊环境影响
假阴性原因
症状否认或最小化
文化因素影响症状表达
非典型抑郁表现(如躯体化)
提高准确性方法
多次测试取平均结果
结合多种量表交叉验证
请亲友提供客观观察
需结合临床评估确认诊断
临床评估内容
详细病史采集
精神状态检查
排除躯体疾病和药物影响
专业评估优势
考虑症状背景和发展过程
评估功能受损程度
鉴别诊断其他精神障碍
动态监测价值
定期自测可监测症状变化
推荐监测频率
轻度症状:每2-4周一次
中度症状:每1-2周一次
治疗期间:每周一次
记录方式建议
电子应用程序自动记录
情绪日记配合量表评分
图表化展示变化趋势
评估治疗效果的辅助手段
治疗反应指标
PHQ-9分数下降≥5分视为有效反应
症状减轻50%以上为显著改善
分数降至临界值以下为缓解
应用案例
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评估
心理治疗进展监测
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识别早期复发信号
复发预警信号
睡眠模式突然改变
情绪波动加剧
兴趣和动力再次下降
预防复发策略
识别个人特定复发前兆
制定复发应对计划
维持治疗依从性
在线自测资源
权威机构平台
世界卫生组织(WHO)心理健康自测
平台特点
多语言版本支持
基于全球验证的评估工具
提供文化适应性调整
使用方法
通过WHO官方网站访问
完全匿名,不需注册
提供基础解释和资源推荐
美国心理协会(APA)抑郁筛查工具
工具特点
整合多种评估量表
提供详细结果解释
链接专业帮助资源
使用体验
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完成时间约5-10分钟
提供打印和保存结果选项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推荐量表
本土化量表优势
考虑中国文化背景
有中国人群常模数据
语言表达符合本土习惯
获取渠道
官方网站在线测试
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
移动应用程序
Depression CBT Self-Help Guide
功能特点
整合PHQ-9自测与CBT技巧
提供症状追踪图表
包含冥想和放松练习
使用体验
界面简洁直观
可设置定期提醒
数据可导出分享给医生
MoodTools
核心功能
包含多种抑郁自测量表
提供思想记录和活动计划
安全计划和危机资源
应用亮点
基于循证治疗方法设计
提供个性化反馈
支持离线使用
国内心理健康APP
壹心理
提供专业量表测评
匿名社区支持
连接专业咨询师资源
简单心理
标准化心理测评工具
测评结果专业解读
可预约线上心理咨询
注意事项
选择有科学依据的工具
评估工具质量标准
是否基于循证研究
是否有良好的信效度
是否经过专业机构认可
避免问题工具
缺乏科学依据的"性格测试"
过度简化的"快速诊断"
商业化推广的未验证量表
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隐私保护措施
检查平台隐私政策
了解数据存储和使用方式
避免过度分享个人信息
安全使用建议
使用匿名选项(如可用)
避免与社交媒体账号关联
定期清除应用数据
结果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帮助的时机
症状持续两周以上
功能明显受损
出现自伤自杀想法
专业资源获取途径
社区心理健康中心
医院精神科门诊
心理咨询热线
自测后行动建议
轻度症状建议
增加身体活动
推荐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步行、游泳、骑车)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
分散为每天20-30分钟更易坚持
运动益处
促进内啡肽释放
改善睡眠质量
减轻压力和焦虑
改善睡眠习惯
睡眠卫生建议
固定睡眠和起床时间
睡前1小时避免电子屏幕
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放松技巧
睡前渐进性肌肉放松
腹式呼吸练习
冥想或引导想象
学习基础压力管理技巧
认知调整方法
识别负面自动思维
质疑非理性信念
练习积极自我对话
日常减压活动
正念冥想(每天10-15分钟)
写感恩日记
培养创造性爱好
中度症状建议
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
选择合适的专业人士
心理咨询师:适合轻中度抑郁
临床心理学家:提供专业心理治疗
精神科医生:可评估药物治疗需求
咨询方式选择
面对面咨询:互动性最佳
在线视频咨询:便捷灵活
电话咨询:保持匿名性
考虑认知行为治疗(CBT)
CBT核心技术
识别认知扭曲
行为激活(增加愉快活动)
问题解决训练
实施方式
专业治疗师指导(8-16次)
自助CBT工作手册
线上CBT课程或应用程序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支持来源
家人和亲密朋友
同伴支持小组
社区资源和服务
有效沟通技巧
明确表达需求
设定合理边界
接受他人善意帮助
严重症状建议
立即咨询精神科医生
就诊准备
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和变化
列出当前服用的所有药物
准备详细描述功能受损情况
评估内容
全面精神状态检查
自杀风险评估
共病状况筛查
评估药物治疗必要性
药物治疗指征
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功能
既往有良好药物治疗反应
有家族药物治疗正性反应史
常用药物类型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
用药注意事项
药效通常需2-4周显现
初始可能有短暂副作用
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制定综合治疗计划
多模式治疗组合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社会支持干预
治疗进程预期
急性期(2-3个月)
巩固期(4-9个月)
维持期(至少6-12个月)
紧急情况处理
出现自伤自杀想法立即求助
危险信号识别
谈论死亡或自杀
感到自己是负担
赠送贵重物品或交代后事
紧急应对步骤
不要独处,联系信任的人
移除可能的伤害工具
直接前往医院急诊
拨打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国际热线资源
美国:全国自杀预防生命线988
英国:撒玛利亚人116 123
澳大利亚:生命线13 11 14
中国热线资源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010-82951332
上海心理援助热线:021-12320-5
全国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400-161-9995
前往医院精神科急诊
就诊指南
优先选择有精神科的综合医院
带上身份证和医保卡
如可能,请家人陪同
急诊处理流程
初步评估和风险筛查
必要时考虑短期住院
制定危机干预计划
自测的适用场景
预防性筛查
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
风险人群类别
抑郁症家族史阳性者
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
产后女性和更年期人群
筛查频率建议
一般人群:每年1次
中等风险:每6个月1次
高风险人群:每3个月1次
重大生活事件后评估
关键生活事件
亲人离世或重大失落
失业或重大经济变故
离婚或重要关系破裂
评估时机
事件发生后2-4周
3个月后复查
6个月后长期影响评估
家族史阳性个体监测
遗传风险因素
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增加2-3倍
双亲均患病风险更高
早发型抑郁家族史风险更大
预防性监测策略
青少年期开始定期筛查
压力期加强监测频率
结合生物标志物评估(如可能)
症状早期识别
情绪变化持续2周以上
早期情绪信号
持续性情绪低落或易怒
对通常愉快的事物反应减弱
情绪波动加剧
自我观察要点
情绪变化的持续时间
是否影响日常功能
是否有明确诱因
功能受损但未就医者
功能受损表现
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社交活动减少或质量下降
自我照顾能力减弱
常见障碍因素
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
认为"应该自己解决"
不确定症状严重程度
躯体不适排除器质性病变后
常见躯体表现
持续性疲劳和乏力
不明原因的疼痛(如头痛、背痛)
消化系统不适(食欲改变、胃肠不适)
鉴别要点
症状与情绪变化相关
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
症状波动与压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