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前行第二十四课
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大部分:课前开示部分和正文部分内容。学员要把握机会,对共同前行打下稳固基础,从内心深处有感而发,慈悲众生,精进修行,对来世有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个关于中心主题入行论的思维导图,《入行论》,详细的总结了入行论的作者,发心。过患,依止四想,科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前行第二十四课
课前开示部分
1总说:
⑴上师角度:讲一些对我们有利益有帮助的教言。
⑵弟子角度:把前行放在重要位置并实地修行。
⑶达成目标:务必对共同前行部分生起定解。
2分说:
⑴实地修行
①上师角度宣讲:
❶缘起:无论藏汉,虽然前行有人讲学,但真正实修的比较罕见,所以上师考虑以后决定带大家修行。
❷原因:光口头说而没有贯彻到相续中,想要调伏烦恼相当困难。
②弟子角度宣讲:
❶方式:以闭关的方式好好修行,对共同加行部分打下稳固的基础。
❷如何做:关键看自己自觉修行,不用制度约束,不用强迫手段逼迫。
③从过患角度宣讲:
❶暂时可能有一些验相或成就,但相续与四加行不相应,很难得到真实利益。
❷若没有真正了解前行法,串习每一个道理,修行不可能圆满成功。
❸如果离开前行,只是在自相续种下善根而已,要断除轮回之根非常困难。
④小结:
❶有了修行的因缘,千万不要放过,把重心放在共同加行的修法上,同时不间断闻思。
⑵生起定解
①目标:希望大家对共同加行能够真正有所体会,对不共的观修方法,仔细观察,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具足。
②方法:要求我们每天早上观修人身难得,对此生起坚定的信念。
③重要性:我们要以次第修行,从基础修起,共同前行法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④对比说明:
❶反面说:人们对项袋金刚橛de信心很好,很耽执,对于生圆次第不明白,只是觉得它好看,可以降魔遣除违缘。
❷正面说:没有人重视前行fa,随身携带的恐怕也没有,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
3小结:
⑴大家要把握好机会,希望每个人对共同前行打下稳固的基础。
⑵大家要真正的生起一种觉受,从心坎深处有感而发,慈悲众生,精进修行,对来世也是极殊胜的缘起。
⑶学习佛法为的是把佛法融入于心,这也是历代上师传承佛法的目的所在。
正文部分内容
1学习前行的意义所在:
⑴华智仁波切的前行具有相当殊胜的加持,希望我们法本不要离身。
⑵前行令我们在对治烦恼,断除我执方面,更具有实修性窍诀。
③依靠传承上师的无形加持,因缘聚合时,我们相续中必定会生起慈悲智慧等一些暖相。
2要详细观察十六种无暇
⑴了知道理:不善加观察的过患
❶略说:一旦落入无瑕的控制中,即使矫揉造作的修法,也终究不能迈入正道。
❷详说:
⒈总说:倘若没有好好观察,自相续被十六种无暇束缚,自己就没有步入正法之门。
2.分说:
例子:
以上师为例:上师谦虚地觉得自己很可怜,不值得大家这么尊敬。
修行人堕落的公案:
五台山法爱和尚以僧财买地留给弟子,后世变牛偿还,牛死后做鼓警示后人。
国清寺的好几位出家师不持戒而转生为牛,以此告诫大众因果不虚。
遣疑:
观点:修行人是否更容易堕落,世间人则不会?
谴除:并非如此。
原因:一般人更危险,没有修行机会,造业更可怕。
⑵该如何做:行为如何取舍?
①仔细观察
❶原因:如果没有生起人身难得之心,就会牵扯到后面的修行,乃至延误生生世世的重大问题。
❷分析:
⒈正面说:
对十八种暇满通过观察进行分析,将每个道理与自相续一一对应,必定会对佛法产生信心,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2.反面说:
大家不能提前进入形象上的修法,修行却没有什么感受,说明今后很容易变质,甚至退失。
②得出结论:
❶其实没头发并不是出家的标志,内心深处生起真正的定解才是最关键的。
❷外在的形式虽然也需要,但最根本是要好好观察,看自己是否具足十八暇满,远离十六种无暇。
❸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有些修行不过是形象而已,法并没有融入于心,要对后世的修法相当重视,不会忙于世间琐事,那些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❹一定要仔细观察,务必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照,只说不做,修行很难出现奇迹。如果具足,值得欢喜,并尽心尽力修持正法。教言:无垢光尊者《三十忠告论》: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
⑶两种结果:
❶具足暇满:尽心尽力修持正法。
1.略说:
具足暇满难得相当困难,一定要仔细观察,务必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照,只说不做,修行很难出现奇迹。如果具足,值得欢喜,并尽心尽力修持正法。教言:无垢光尊者《三十忠告论》: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
2.广说:
因方面:需要守持清净的戒律,具足清净信心
教证:《中观宝鬘论》: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
教证:世亲论师云:为得善趣戒重要,为离烦恼修重要。
缘方面:必须具备布施,发殊胜愿等因缘。
比喻体性方面:也都极不容易获得。
意乐方面:要发自内心对修行有强烈意乐,打好基础,万法向内观,不心外求法,下好功夫,一定可以修成。
障碍方面:在闻思修行中,故意断传承,或者不愿意修行,就是所谓的魔障。
教言:莲师说凡是对修行有障碍的,造成违缘的都是魔障。
❷不具足暇满:全力以赴使自己具足。
1.务必要集中精力观察自相续有没有此等暇满的功德。
2.有生之年,随时随地都要观察,因为我们修行并不精进,容易受环境和时间影响,一定要随时随地坚持自己的修行,这才叫真正有恒心。
⑷观察的必要性:
❶总说:只要有一种不齐全,也不具备真正修持妙法的缘分。
比喻说明:开车的司机技术再好,车轮坏了,或者没油了,车就不能安全行驶。
对比修行:修行不成功是因为因缘不具全,三十四种暇满最关键,其中一种不具足,修行因缘也会中断。
修行一旦出现问题,就说明在这些上面出现问题了,掌握这些窍诀很重要。
❷例说:成办世俗中的小事情也需因缘和合,修行正法也需要具足众多因缘。
例子:烧茶需要具足众多因缘,一样不具足也不行。
同样:三十四种暇满一种不具足,也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
例子:烦恼粗重者无法控制脾气,离开团体,后面的修行只能放弃。
❸劝诫:
正面说:具足顺缘,自由自在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机会,以免将来后悔。教言:月称论师《入中论》: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
反面说:人身难得,一旦浪费这个人身或者造下恶业,今后想重新获得则难如登天。
教证:人身难得而易失,光阴易往而难追。
教证:《梵网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得出结论:
我们要依靠善知识的教言,圣者的殊胜窍诀,有种自我挽救的心态。
我们要仔细观察,细细思维,只听不修有很大的差别,要想区分差别必须要实地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