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梳理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
月球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特殊性
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生命产生发展的原因
内部原因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地表温度适宜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液态水的存在
体积质量适当
吸引,保存大气
外部原因
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生命演化继续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宇宙环境安全
地球运动
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对地理环境影响
气旋:逆时针方向流动
反气旋:顺时针方向流动
季风环流
洋流
昼夜交替
周期为24h,一个太阳日
时差
晨昏线
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00
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
周期:23小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
速度
线速度:由赤道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15度/h
地转偏向力
由自转产生
规律: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转
公转
周期:一年
方向:北逆南顺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
影响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高度最大值为九十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距太阳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的规律
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近大远小规律: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则相反
计算公式:H=90度-两点纬度差(两点: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地球结构
内部圈层划分
地壳
地幔
地核
外部圈层划分
大气圈
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圈
海洋水
陆地水
地表水
地下水
大气水
生物水
生物圈
位于大气圈底部,岩石圈顶部,水圈全部
太阳
太阳辐射
紫外光
可见光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因此可见光区辐射能力最强
红外光
对地球影响
动植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太阳辐射经过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生物化学能
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
定义: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光球层
太阳黑子
活动周期:约11年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色球层
耀斑
日冕层
太阳风
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极地地区形成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