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要在生存环境中常遇佛法,常遇菩提心教授。要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未来继续修学的保障
远离能坏的四黑法
第一种黑法,即欺骗和尚 阿阇黎 尊长 福田这四类人。
断除黑法就是白法,是善行。像杀生 偷盗邪淫 妄语是不善行,不杀 不盗 不邪淫 不妄语就是善行。
第二 别人发菩提心,行菩萨行 或是持戒、修定,对这些如法行为修的很有信心,你却给他一些错误引导,使他对这些修法产生怀疑,影响到他的信心,甚至想放弃,这是很严重不善行为
如果别人如法修行,发菩提心 发出离心 在持戒 修定,你让他对本来不该后悔的事后悔,罪过很大。相反如果对方干坏事 你让他心生后悔,功德无量
第三对于发菩提心 行菩萨行的人,你不懂得随喜 反而诽谤,罪过很重
如果对发菩提心 行菩萨行的人,诽谤 轻视一刹那,将来要堕落地狱长达一劫。如果作为发心菩萨,却诽谤其他菩萨,就会堕落地狱。其他任何罪业都不能使菩萨堕落地狱
没有经过佛陀授记的菩萨,如果对已被佛陀授记的菩萨产生嗔心,或诽谤对方,根据他生起多少刹那的嗔心,在那么多劫中,所有修行要重新开始。生起几个刹那的嗔心,将来修加行的过程,就要增加几劫时间
黑法的重点就是嗔恨,它的破坏力很大,会造下极重的罪业。要灭除嗔恨,以慈悲对治嗔心。一旦嗔心起,马上忏悔,防护正念,不让嗔心产生作用。
第四 是心不正直,没有德行却诈现有德行,以此欺骗别人。它的对镜 是一切有情产生欺骗心
谄诳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欺诈别人钱财。诳就是自己没有功德却装作有德行的样子。谄就是自己把所造恶业隐藏起来,让别人以为你很圣洁
受持不坏的四白法
第一种白法的所缘境,是一切有情,无论何时都不说妄语。以此帮助我们培养不妄语的良好相续。
第二种白法的所缘对象,还是一切众生。
所做的是对一切众生不起谄和诳的心。诳,是没有功德诈现有德。谄是明明自己有罪过,隐藏不显。对一切众生远离谄诳,修正直心,就要把自己如实显露出来,所谓“直心是道场”。
第三种白法的所缘对象,是一切菩萨。
这是针对诽谤大乘菩萨的黑法,所以修这个白法,也要对菩萨来修。看到一切菩萨 一切发过菩提心的人,都要当作佛那样看待。因为我们对佛不会心生轻毁,更不敢诽谤。还要从各方面称扬菩萨功德。
我们要去除对同修道友及菩萨行者的嫉妒 诽谤 轻视等不良行为,那就会避免诽谤罪
我们不知道谁发了菩提心 谁是菩萨,如果乱造口业 不小心就会诽谤菩萨,造下罪业。
怎样不会造下诽谤菩萨罪业?就是把一切众生看作佛。这是修净相,也是净观。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将来都要成佛。所以把众生看作佛,是有根据 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把一切众生看作佛 那就只有恭敬心和清净心,而没有是非 烦恼心,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所谓护功德,是有特定所指的。如果面对菩萨,因缘现前要去称赞。如果因缘没有现前,不称赞没关系。这是对治第三种黑法,“诽谤安住大乘有情”
第四种白法的对镜,是声闻 缘觉等修行有所成就的众生。
要劝导这些众生,不要只喜欢解脱道 声闻果位,应该追求圆满的无上菩提,作为发心和修行的目标。这是断第二种黑法“于无悔处生悔”。通过第四种白法的修行,来断除第二种黑法。
我们每天都要发心,使一切有情究竟安乐 远离痛苦。做的事 说的话都是将有情导向安乐 导向无上菩提,我们必然不会失去菩提心。
《师子问经》:生生世世生菩提心,即使睡觉 起烦恼时候也离菩提心,使菩提心在相续中形成巨大力量,穿透一切时 一切心行
佛陀告诉我们,每个当下 做每件事 具有自觉和觉他两方面功用。从自己来说,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能保持智慧观照 想着利益众生。从利他来说,也是建立在觉醒的基础上。整个佛法修行,都要通过觉的力量完成
《文殊庄严刹土经》告诉我们,要断除我慢 嫉妒悭吝,以及看到对方取得成就或利益就心生欢喜。做到这四点就能守护菩提心,不会舍弃
《宝积经》说,如果能在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中修菩提心,做任何善行前首先修菩提心 想着我要利益一切众生,就会养成习惯,形成相续,未来生命不会离开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