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2起重技术
这是一个关于2.2起重技术的思维导图,包含起重机械的分类与选用、索吊具的分类与选用、吊装方法和吊装稳定性要求、吊装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等。
编辑于2025-04-25 15:07:42起重技术
起重机械的分类与选用
1.起重机械的分类 适用范围
1)起重机械的分类
分为轻小型起重设备、起重机、工作平台、机械式停车设备等。
(1)轻小型起重设备
①千斤顶:可分为机械千斤顶(包括螺旋千斤顶、齿条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等。 ②滑车(或称起重滑车、滑轮组):可分为吊钩型滑车、链环型滑车、吊环型滑车。 ③起重葫芦:可分为手拉葫芦、手扳葫芦、电动葫芦、气动葫芦、液动葫芦等。 ④卷扬机:可分为卷绕式卷扬机(包括单卷筒、双卷筒、多卷筒卷扬机)、摩擦式卷扬机。
(2)起重机
起重机可分为:桥架型起重机、臂架型起重机、缆索型起重机。 ①桥架型起重机类别主要有:梁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半门式起重机、装卸桥等。 ②臂架型起重机主要有:门座起重机和半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桅杆起重机、悬臂起重机等。 ③缆索型起重机主要有:缆索起重机、门式缆索起重机。
2)常用起重机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流动式起重机
流动式起重机是能在带载或空载情况下沿无轨路面运行,并依靠自重保持稳定的臂架型起重机。优点:机动性强,使用范围广,可以方便地转移场地。缺点:对场地的要求较高,必须在平整且坚硬的地面上才能正常工作。流动式起重机可分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随车起重机。 ①轮胎起重机使用特制的运行底盘,车桥为刚性悬挂,可以吊载行驶,上下车采用同一个驾驶室。由于轮胎起重机的轮距与轴距相近,能保证各向倾翻稳定性一致,又增加了机动性,可以在360°的范围内进行全周作业。轮胎起重机能带载行驶,作业适应性大,它适合于机电工程中相对稳定的作业场所。 ②履带起重机是以履带及其支承驱动装置为运行部分的流动式起重机。与轮胎起重机比较,除行走部分用履带代替轮胎外,其余各机构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由于履带的接地面积大,又能在松软的路面上行走,它具有地面附着力大、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甚至可在原地转弯)、作业时不需要支腿支承、可以吊载行驶等特点。
(2)塔式起重机
塔式起重机俗称塔吊,其塔身牢牢固定在地面,主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绕塔身旋转,驾驶室在主臂和塔身交叉处,起重小车可在主臂轨道上行走,作业空间相对较大。 塔式起重机多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另外在机电工程中,大型锅炉钢架安装、水泥生产线窑尾塔架施工以及化工装置的围护钢结构等施工均能用到塔式起重机。
(3)桅杆起重机
桅杆起重机由桅杆本体、动力-起升系统、稳定系统组成。 ①桅杆本体:包括桅杆、基座及其附件。。桅杆由多个节(或段)连接而成,是桅杆主体受力结构。桅杆本体形式有格构式、钢管式、钢管加角钢式等。大型桅杆多采用格构式截面,中小型桅杆也有采用钢管截面的。 ②动力-起升系统:主要由卷扬机、钢丝绳(跑绳)、起重滑车组、导向滑车等组成。 ③稳定系统:主要包括缆风绳、地锚等。缆风绳与地面夹角应为 30°~45°,且应与供电线路、建筑物、树木保持安全距离。 ④桅杆起重机属于非标准起重机,其结构简单,起重量大,对场地要求不高,使用成本低,但效率不高。主要适用于某些特重、特高和场地受到特殊限制的吊装作业。
(4)门式起重机
门式起重机(俗称龙门吊),其金属结构像门字形框架,主梁下安装两条支脚,沿着地面的轨道行走。有的门式起重机主梁两端还有外伸的悬臂梁。机电工程中常常用在大型设备(大型锅炉)组合场地或者钢结构预制场地。 大型建筑结构的液压整体提升和大型门式起重机的液压整体提升,这两类工程也是目前大型设备和构件整体提升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常用到门架起重机,门架起重机为非标准起重机,专门为大型设备吊装而制造。门架起重机也可用于高大设备、化工容器 的提升及桥梁的提升、旋转。
(5)门座起重机
门座起重机是将可回转的起重装置装在门座上的一种臂架型起重机,桥架通过两侧支腿支承在地面轨道或地基上构成门形座架,其大多沿地面或建筑物上的轨道运行,门形座架形成的“门洞”,可供铁路车辆和其他车辆通过。广泛应用于港口、码头货物的机械化装卸,造船厂船舶的施工、机电安装工程。
2.起重机选用的基本参数
主要有:吊装载荷、额定起重量、最大幅度、最大起升高度等,这些参数是制定吊装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记忆:两大重载
1)吊装载荷
吊装载荷的组成:被吊物(设备或构件)在吊装状态下的重量和吊、索具重量(流动式起重机一般还应包括吊钩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至吊钩的起升钢丝绳重量)。 例如,履带起重机的吊装载荷为被吊设备(包括加固、吊耳等)和吊索(绳扣)重量、吊钩滑轮组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的起升钢丝绳重量的总和。 吊装载荷=①+②:①被吊设备,②吊钩组件、吊索吊具及其他附件等。 注意:吊装载荷是不包含吊臂重量,出现吊臂重量一定不能选。
2)计算载荷
(1)动载荷系数
起重机在吊装重物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起吊机具负载的影响而计入的系数。在起重吊装工程计算中,以动载荷系数计入其影响。一般取动载荷系数K1=1.1。
(2)不均衡载荷系数
在两台及其以上(多台起重机、多套滑轮组等)共同抬吊一个重物时,由于起重机械之间的相互运动可能产生作用于起重机械、重物和吊索上的附加载荷,或者由于工作不同步,各分支往往不能完全按设定比例承担载荷,在起重工程中,以不均衡载荷系数计入其影响。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K2=1.1~1.25。 对于多台起重机共同抬吊设备,由于存在工作不同步而超载的现象,单纯考虑不均衡载荷系数k?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工艺过程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3)吊装计算载荷
吊装计算载荷(简称计算载荷):等于动载荷系数乘以吊装载荷。起重吊装工程中常以吊装计算载荷作为计算依据。 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多台起重机联合起吊设备,其中一台起重机承担的计算载荷,再计入载荷运动和载荷不均衡的影响,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Qj=k1×k2×Q。式中Qj——计算载荷;k₁——动载荷系数;k₂——不均衡载荷系数;Q——分配到一台起重机的吊装载荷,包括设备及索吊具重量。
3)额定起重量
(1)起重机在选定的臂长和回转半径下的最大起重量,应大于吊装计算载荷。 (2)两台起重机械同时起吊一重物时,宜选用相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要根据起重机械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起吊重量不应超过两台起重机械所允许起吊重量总和的 75%。每一台起重机械的负荷量不宜超过其安全负荷量的 80%。
4)最大幅度
最大幅度为起重机的最大吊装回转半径,即额定起重量条件下的吊装回转半径。
5)最大起升高度
最大起重高度应满足下式要求:Hm>H1+H2+H3+H4 Hm—起重机吊臂顶端下动滑轮的起升高度(m); H1—设备高度(m); H2—设备顶面到吊钩的索具高度(包括钢丝绳、平衡梁、卸扣等的高度)(m); H3—基础或地脚螺栓顶面至就位时设备底面的高度(m); H4—基础或地脚螺栓顶面高度(m)。
3.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
1)流动式起重机的特性曲线
(1)反映流动式起重机的起重能力、最大起重高度随臂长、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分别称为起重量特性曲线和起升高度特性曲线。有的起重机已将特性曲线量化成表格形式,称为特性曲线表。常见的有起重量性能表。 (2)流动式起重机的特性曲线(表)是选用流动式起重机的依据,一般随机附带。
2)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步骤
(1)根据被吊装设备(构件)的就位平面位置、现场情况确定起重机的站车位置。站车位置一旦确定,起重机的幅度也就确定了。R (2)根据被吊装设备(构件)的就位高度、设备尺寸、吊索高度等确定设备吊装的最小起升高度,再由起重机的起升高度曲线,确定起重机臂长。L (3)通过起重机的起重量性能表,查阅起重机在同一幅度时不同臂长的额定起重量。查表 (4)如果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大于计算载荷,则起重机选择合格,否则应重新选择。能力大于被吊设备 (5)计算吊臂与设备、吊臂与附近构筑物、设备与构筑物等之间的安全距离,若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则选择合格,否则应重新选择。
3)流动式起重机的基础处理
(1)流动式起重机必须在水平坚硬地面上进行吊装作业。吊车的工作位置(包括吊车行走路线)的地基需进行处理。 (2)根据地基土质情况或以测定的地面耐压力为依据,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复杂地基上吊装重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并编制地基处理方案。(开挖回填夯实并在支腿下方垫厚钢板以增加地面耐压力、履带起重机下方垫枕木以增加地面耐压力) (3)处理后的地面应做耐压力测试,常用压重法或请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测试。
索吊具的分类与选用
1.钢丝绳、吊索、吊具
1)钢丝绳
起重吊装作业常用钢丝绳为多个绳股围绕一根绳芯捻制而成的多股钢丝绳。
(1)钢丝绳钢丝的强度极限 钢丝绳钢丝的公称抗拉强度级别有 1570MPa(相当于 1570N/mm2)、1670MPa、1770MPa、1870MPa、1960MPa。
(2)钢丝绳的规格 钢丝绳是由高碳钢丝(强度、硬度)制成。钢丝绳的规格较多,起重吊装常用6×19+FC(IWR)、6×37+FC(IWR)、6×61+FC(IWR)三种规格的钢丝绳。其中6代表钢丝绳的股数,19(37、61)代表每股中的钢丝数,“+”后面为绳股中间的绳芯,其中 FC 为纤维芯、IWR 为钢芯。
(3)钢丝绳的直径 6×19+1钢丝绳一般用作缆风绳、拉索,即用于钢绳不受弯曲或可能遭受磨损的地方;6×37+1钢丝绳一般用于钢绳承受弯曲的场合,常用于滑轮组中,作为穿绕滑轮组起重绳,也可用作吊索;6×61+1钢丝绳柔性适用于滑轮组、吊索和捆绑吊物等。
2)吊索
俗称千斤绳或绳扣。
(1)钢丝绳吊索外观检查要求 ①插编钢丝绳吊索,插编部分的绳芯不得外露,各股要紧密,不能有松动的现象;插编后的绳股切头要平整,不得有明显的扭曲。 ②压制钢丝绳吊索的接头表面应光滑,无裂纹、飞边和毛刺。钢丝绳端部应超出铝合金接头 1~1.5 倍绳径。
(2)吊索与铅锤线的夹角要求 一般应控制在 30°~45°,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大于 60°。若采用 2 个以上吊点起吊时,每点的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 60°。
(3)吊索的使用要求 ①钢丝绳吊索主要根据吊物重量、吊索直径、根数、受力角度、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及安全系数等参数进行选用。 ②吊索选用钢丝绳的结构要求和基本参数应符合《重要用途钢丝绳》GB/T8918—2006、《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GB/T20118—2017、《粗直径钢丝绳》GB/T20067—2017 的有关规定。 ③吊索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与被吊设备、构件的精密(重要)程度及吊索捆绑方式有关,其数值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④钢丝绳在绕过不同尺寸的销轴或滑轮时,其强度应根据不同的弯曲情况进行折减。
(4)钢丝绳环索(吊装带)不得使用的情况 ①禁吊标志处绳端露出且无法修复;绳股产生松弛或分离,且无法修复; ②钢丝绳出现断丝、断股、钢丝挤出、单层股钢丝绳绳芯挤出、钢丝绳直径局部减小、绳股挤出或扭曲、扭结等缺陷;无标牌,不得使用。
3)钢丝绳安全系数
钢丝绳安全系数为标准规定的钢丝绳在使用中允许承受拉力的储备拉力,即钢丝绳在使用中破断的安全裕度。其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拖拉绳时,应大于或等于3.5。 (2)作卷扬机走绳时,应大于或等于5。 (3)作捆绑绳扣时,应大于或等于6。 (4)作系挂绳扣时,应大于或等于5。 (5)作载人吊篮时,应大于或等于14。
4)吊耳、卸扣的使用要求
(1)吊耳使用要求 ①产品标志。 ②出厂文件。 ③设备出厂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吊耳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设备到场后应对吊耳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无损检测。 ④现场焊接的吊耳,其与设备连接的焊接部位应做表面渗透检测(开口缺陷)。设备到场后,技术人员要对吊耳焊接位置及尺寸进行复测。
(2)卸扣使用要求 ①不得超载使用,无额定负荷标记或标志不清的卸扣禁止使用。 ②卸扣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卸扣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毛刺、裂纹、尖角、夹层等缺陷,发现有永久变形或裂纹应报废。不得利用焊接的方法修补卸扣的缺陷。 ③卸扣只能承受纵向拉力,不得横向受力。
2.吊梁
1)吊梁(平衡梁)的作用
(1)减少被吊设备(构件)起吊时所承受的挤压力,避免损坏设备。 (2)缩短吊索的高度,减少动滑轮的起吊高度。 (3)构件刚度不满足而需要多吊点起吊受力时平衡和分配各吊点载荷。 (4)转换吊点。
2)吊梁的结构形式
常用吊梁的结构形式有:孔板式平衡梁、滑轮式平衡梁、组合式孔板平衡梁、支撑式平衡梁、桁架式平衡梁、吊点可调平衡梁、双槽钢结构抬吊梁、钢板箱形结构抬吊梁等。
3)吊梁的设计与使用要求
(1)吊梁的设计 ①吊梁应按被吊件的形状特征、尺寸和重量大小、吊装机械的性能以及吊装方法等条件进行设计,可用无缝钢管、型钢、钢板箱形结构或其组合等制作而成,其具体结构形式可为实腹式或格构式。 ②撑杆式平衡梁也可按照一定吊装吨位和长度设计为可组合式的钢管法兰对接形式。 ③吊梁受力形式可分为受压杆件(撑杆)、受弯杆件和压弯组合杆件。而抬吊梁一般仅为受弯杆件。对于压弯组合受力的吊梁,多是应用在吊装一些柔性或多吊点受力的构件,起吊时以吊梁本身的刚性来保证吊件的稳定,应根据具体吊件情况对应设计。
(2)吊梁的使用要求 ①使用前应检查确认。主要受力件出现塑性变形或裂纹、吊轴磨损量达到原件尺寸的5??吊梁锈蚀严重等均不得使用。 ②使用中出现异常响声、结构有明显变形等现象应立即停止。 ③使用中应避免碰撞和冲击。 ④吊梁使用后应清理干净,应放置在平整坚硬的支垫物上,并应由专人保管。
3.起重滑车
1)滑车的分类
(1)按滑车头部结构形式可分为吊钩型、链环型、吊环型和吊梁型。 (2)按滑车的轮数可分为单轮滑车、双轮滑车和多轮滑车,其中单轮滑车有闭口和开口两种。 (3)按滑车的作用来分,可分为定滑车、动滑车、导向滑车和平衡滑车。
2)滑车的使用要求
滑车按其用途和装设目的分有定滑车、动滑车和导向滑车 3 种,定滑车和动滑车用绳索串联地穿绕于滑车之间组成滑车组。 (1)定滑车。定滑车安装在固定处,工作时滑轮只转动,没有位移,故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力的大小不变,绳索的速度不变,定滑车一般用作平衡滑车和导向滑车。考虑转动摩擦力,其拉力略有增加。 (2)动滑车。随吊物同步移动,按其装设目的有省力动滑车,如不计摩阻力,单轮可省力一半;还有增速动滑车,其较滑车可使重物运动速度提高1倍。 (3)导向滑车。导向滑车只能改变受力方向,而力的大小不变。 (4)滑车组。使用时,滑车组中的定滑车位置不动,只有滑轮转动,而动滑车随重物同步移动,起省力作用;且滑车组中滑轮愈多愈省力,但重物的移动速度亦相应愈慢。
3)滑车组钢丝绳穿绕方法
(1)顺穿法 将绳索的一端按顺序逐个绕过定滑车和动滑车各滑轮的一种简单穿绳方法,视卷扬机的台数不同,可抽出单头,也可有一个不转动的平衡滑轮而抽出双头。单头顺穿法会因各段绳索受力不相等(固定端受拉力最小,而后逐段受力递增,引出端受力最大),而易造成滑车歪斜。此种穿绕方法虽有穿绕简单容易的优点,但宜用于4个滑轮以下的滑车组。而双抽头顺穿法则不但能避免滑车发生歪斜,而且工作平稳、减少阻力,加快吊装速度。(2)花穿法 在滑车组滑轮数量较多,又用一台卷扬机牵引时可用花穿法,用以改善滑车组的工作条件并降低抽出头的拉力,还可保证滑车组受力均匀而起吊平稳。 (3)穿绕方法的选择 ①在选择起重滑车组钢丝绳穿绕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滑轮组的穿绕方法根据滑轮组的门数确定其穿绕方法,常用的穿绕方法有:顺穿(逐个绕过)、花穿和双跑头顺穿。一般 3 门及以下宜采用顺穿;4~6 门宜采用花穿;7 门以上宜采用双跑头顺穿。穿绕方法不正确,会引起滑轮组倾斜而发生事故。 ②穿绕方法应简单易操作,在负载后,滑车组应不产生歪斜。牵引钢丝绳进入滑轮的偏角应控制在不大于4°的范围内。
4)滑轮组的选用
根据受力分析与计算确定的滑轮组载荷选择滑轮组的额定载荷和门数;计算滑轮 组跑绳拉力并选择跑绳直径;注意所选跑绳直径必须与滑轮组相配;根据跑绳的最大拉 力和导向角度计算导向轮的载荷并选择导向轮。
5)滑车的使用要求
(1)滑车应按出厂铭牌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不得超负荷使用。多轮滑车仅使 用其部分滑轮时,滑车的起重能力应按使用的轮数与滑车全部轮数的比例进行折减。36 第1篇 机电工程技术 (2)滑车组动、定(静)滑车之间的距离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最小距离不得 小于1.5m;跑绳进入滑轮的偏角不宜大于5°。
4.卷扬机
1)卷扬机的分类
(1)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手动卷扬机、电动卷扬机和液压卷扬机。起重工程中常用电动卷扬机。 (2)按传动形式可分为:电动可逆式(闸瓦制动式)卷扬机和电动摩擦式(摩擦离合器式)卷扬机。 (3)按卷筒个数可分为:单筒卷扬机和双筒卷扬机。起重工程中常用单筒卷扬机。 (4)按转动速度可分为:慢速卷扬机和快速卷扬机。起重工程中一般采用慢速卷扬机。
2)卷扬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牵引拉力 (2)工作速度:即卷筒卷入钢丝绳的速度。 (3)容绳量 即卷扬机的卷筒允许容纳的钢丝绳工作长度的最大值。 记忆:公鹅绒 每台卷扬机的铭牌上都标有对某种直径钢丝绳的容绳量,选择时必须注意,如果实际使用的钢丝绳的直径与铭牌上标明的直径不同,还必须进行容绳量校核。
5.手拉葫芦
1)手拉葫芦使用检查
(1)使用前须检查起升结构的完好性、运转部分的灵活性及润滑是否良好,拉链应灵活自如,不应有跑链、掉链和卡滞现象。 (2)使用时应将链条摆顺,逐渐拉紧,两吊钩受力在一条轴线上。
2)手拉葫芦使用要求
(1)手拉葫芦吊挂点承载能力不得低于1.05倍的手拉葫芦额定载荷;当采用多台葫芦起重同一工件时,操作应同步,单台葫芦的最大载荷不应超过其额定载荷的 70%。 (2)手拉葫芦在垂直、水平或倾斜状态使用时,手拉葫芦的施力方向应在链轮平面上,以防卡链或掉链。
吊装方法和吊装稳定性要求
1.吊装方法
1)机电工程常用的吊装方法
2)设备、结构件吊装
(1)设备吊装
①建筑机电设备吊装:优先选用流动式起重机进行吊装,吊装时起重机的回转范围内禁止人员停留。用滚杠装卸时,滚杠粗细应一致,滚道的搭设应平整、坚实、接头错开。用拔杆吊装时,各吊点的受力应均匀。
②工业设备吊装:卧式设备吊装时,吊点间距宜大于设备长度的1/3,并使用吊梁吊装。采用兜捆方式吊装时,应对索具与设备的边缘棱角接触部位进行保护,并对设备进行保护。
(2)特种钢结构吊装
①采用高空组装法吊装塔架时,其爬行桅杆必须经过设计确定。
②大跨度屋盖整体提升前,应矫正所有吊索铅直线垂直度,进行载重调试,各吊点水平高差不超过 2mm,进行试提升。
③网架采用提升或顶升时,验算载荷应包括吊装阶段结构自重和各种施工载荷,并乘以动力系数1.1。如采用拔杆,动力系数取1.2;采用履带起重机或汽车起重机,动力系数取 1.3。
2.吊装稳定性
1)起重吊装作业稳定性的作用
起重吊装作业在实现设备(或构件)垂直提升、下降和水平移位的功能的同时,其核心要求就是保证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起重吊装作业的稳定性是保证吊装安全的根本。
2)起重吊装作业稳定性
(1)起重机械的稳定性 起重机械的稳定性指起重机在额定工作参数情况下的稳定或桅杆自身结构的稳定。起重机稳定性是起重机抗倾覆力矩的能力。起重机工作状态稳定性是起重机抵抗有起升载荷、风载荷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2)吊装系统的稳定性 多机吊装的同步协调;大型设备多吊点、多机种的吊装指挥及协调;桅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吊装的稳定性。
(3)吊装设备或构件的稳定性 整体稳定性(如:细长塔类设备、薄壁设备、屋盖、网架);吊装部件或单元的稳定性。
3)起重吊装作业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起重机械失稳 主要原因:超载、支腿不稳定、机械故障、起重臂杆仰角超限等。 预防措施:严禁超载;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和加固,确保支腿稳定;严格机械检查;起重臂杆仰角最大不超过 78°,最小不低于 45°。
(2)吊装系统的失稳 主要原因:多机吊装的不同步;不同起重能力的多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多动作、多岗位指挥协调失误,桅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失稳。 预防措施:多机吊装时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装能力相同或相近的吊车,并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的同步;集群千斤顶或卷扬机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的同步;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并进行演练,达到指挥协调一致;缆风绳和地锚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失稳 主要原因:由于设计与吊装时受力不一致、设备或构件的刚度偏小。 预防措施:对于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对型钢结构、网架结构的薄弱部位或杆件进行加固或加大截面,提高刚度。
4)桅杆的稳定性
(1)缆风绳的设置要求:直立单桅杆顶部缆风绳的设置宜为6~8根,对倾斜吊装的桅杆应加设后背主缆风绳,后背主缆风绳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2根。
(2)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宜为30°,最大不超过45°;直立单桅杆各相邻缆风绳之间的水平夹角不得大于60°。
(3)缆风绳应设置防止滑车受力后产生扭转的设施。
(4)需要移动的桅杆应设置备用缆风绳。
5)地锚的种类及要求
(1)地锚的种类
①全埋式地锚。或称埋入式地锚,是将横梁横卧在按一定要求挖好的坑底,将钢丝绳拴接在横梁上,并从坑前端的槽中引出,埋好后回填土壤并夯实即成。全埋式地锚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适合于重型吊装。 ②活动式地锚。是在一钢质托排上压放块状重物如钢锭、条石等组成,钢丝绳拴接于托排上。这种地锚一般承受的力不大,重复利用率高,适合于改、扩建工程。 ③利用已有建筑物作为地锚。在利用已有建筑物前,必须获得建筑物设计单位的书面认可。使用时应对基础、柱子的棱角进行保护。
(2)地锚设置和使用要求
①地锚结构形式应根据受力条件和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设计和选用。地锚的制作和设置应按吊装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计算校核。 ②埋入式地锚基坑的前方,缆风绳受力方向坑深2.5倍的范围内不应有地沟、线缆、地下管道等。 ③埋入式地锚在回填时,应用净土分层夯实或压实,回填的高度应高于基坑周围地面400mm以上,且不得浸水。地锚设置完成后应做好隐蔽工程记录。④埋入式地锚设置完成后,受力绳扣应进行预拉紧。
3.榄杆使用的要求与稳定性校核
1)桅杆使用的要求
(1)桅杆的使用应执行桅杆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不得超载使用。 (2)桅杆组装应执行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桅杆组装的直线度应小于其长度的 1/1000,且总偏差 不应超过 20mm。 (3)桅杆基础应根据桅杆载荷及桅杆竖立位置的地质条件及周围地下情况设计。 (4)采用倾斜桅杆吊装设备时,其倾斜度不得超过 15°。 (5)当两套起吊索、吊具共同作用于一个吊点时,应加平衡装置并进行平衡监测。 (6)吊装过程中,应对桅杆结构的直线度进行监测。 桅杆稳定性校核的基本步骤 进行受力分析与内力计算;查算桅杆的截面特性数据;计算桅杆长细比;查得轴心受压稳定系数,进行稳定性计算。
2)桅杆稳定性校核
(1)需进行桅杆稳定性校核的情况 ①大型设备吊装作业中,若桅杆不在桅杆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性能参数范围内使用的特定情况下,需进行桅杆稳定性校核。 例如:桅杆的接长高度超过桅杆使用说明书推荐工况的高度,或者主吊滑轮组的吊装张角(即主吊滑轮组与桅杆轴线之间的夹角)超过使用说明书性能参数规定的角度等。 ②稳定性校核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2)稳定性校核的依据和方法 ①桅杆的稳定性校核应按照桅杆设计计算书采用的计算公式、参数和方法进行。 ②在桅杆设计计算书难于查询时,应优先采用《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的规定,进行稳定性核算。 (3)桅杆稳定性校核的基本步骤 进行受力分析与内力计算;查算桅杆的截面特性数据;计算桅杆长细比;查得轴心受压稳定系数,进行稳定性计算。
吊装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1.吊装方案的编制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文件: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工程规范》GB50798—2012; 《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技术规范》GB51162—2016; 《风力发电机组 吊装安全技术规程》GB/T 37898—2019。 (2)设计文件。 (3)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
2.吊装方案的编制内容
1)编制说明
2)工程概况
工程特点;设备参数表:设备名称、数量、设备位号、主体材质等;施工平面布置;吊装前状态。例如:到货时间、形式,设计单位、制造单位名称,设备基础及安装就位周边环境等。
3)吊装工艺设计
(1)施工工艺,设备吊装工艺方法概述(如双桅杆滑移法、吊车滑移法)与吊装工艺要求。
(2)吊装参数表:设备规格尺寸、设备总重量、吊装总重量、重心标高、吊点方位及标高等。若采用分段吊装,应注明设备分段尺寸、分段重量。
(3)机具。起重吊装机具选用、机具安装拆除工艺要求;吊装机具、材料汇总表。
(4)吊点及加固。设备支、吊点位置及结构设计图,设备局部或整体加固图。
(5)工艺图(吊装平、立面布置图)。包括:设备运输路线及摆放位置;设备组装、吊装位置;吊装过程中吊装机械、设备、吊索、吊具及障碍物之间的相对距离;桅杆安装(竖立、拆除)位置及其拖拉绳、主后背绳、夺绳的平面分布;起重机械的组车、拆车、吊装站立位置及移动路线;滑移尾排及牵引和后溜滑车的设置位置;吊装工程所用的卷扬机摆放位置及主跑绳的走向;吊装工程所用的各个地锚位置或平面坐标;需要做特殊处理的吊装场地范围;吊装警戒区。
(6)地锚施工图。
(7)吊装作业区域地基处理措施。
3.吊装方案实施
1)吊装方案审批和变更
(1)吊装方案审批。编制完成的吊装方案应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2)吊装方案变更。审批后的吊装方案应具有执行的严肃性和技术的权威性,如需更改也应履行必要的手续。对吊装方案中的重大变化,如吊装方法的改变、吊装机具种类的改变以及主要机索具和材料的代用等,吊装方案实施单位(或方案编制人)应写出书面变更申请,并附有必要的计算和说明,上报原吊装方案批准单位和人员。待批准后,方可按变更后的内容实施。
2)吊装组织机构
(1)建立与吊装规模相适应的吊装组织机构,是实施顺利吊装的组织保证。
(2)项目部领导和指挥人员负责全面指挥、决策和协调。项目部工程技术、安全管理、质量监督、设备和材料管理人员等按分工负责各方面的业务工作。操作人员如起重工、钳工、电气维修工、气电焊工、吊装机械司机等,按照吊装方案的施工程序和吊装方法进行吊装作业,完成起重吊装工作。
3)吊装方案交底
(1)吊装方案经批准后应下发给有关单位和人员,在初步了解方案内容后,一般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技术交底。
(2)吊装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向参与吊装的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方案交底以吊装方案的内容和设计图纸为依据,重点是工程特点、吊装程序、工艺方法、技术关键和安全措施。
(4)技术交底后,做好交底记录,经有关部门签证后,保存、归档、备查。
4)吊装过程检查
(1)从吊装准备工作开始到吊装结束,重要的施工作业均应在检查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2)检查工作贯彻吊装全过程,对重要的技术环节和涉及吊装安全的重大技术措施,应按有关要求逐项检查,项项通过。隐蔽工程如埋置式地锚的施工,吊装场地的地基处理、夯实、加固等,应在检查人员的监督下实施,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3)吊装机械和机索具应在对其进行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入安装位置。吊装机械和机索具除检查完好状态外,还应对其设置是否规范进行检查。
5)试验和试吊
(1)在重大设备吊装前,应对新设计制作的桅杆等吊装机械、自制的吊梁、吊具等机具进行起重能力试验,以确定其最大负荷能力。如埋置式地锚的拉力试验、基础的承压试验、卷扬机的运转和制动试验等。
(2)试吊既能检验所使用的机索具的安全性和设置的正确性,又是对吊装组织工作的全面考核,还可验证信号和指挥系统的灵活可靠性。应把试吊当成吊装的总演习,全体吊装人员,均须按分工就位,各负其责。在试吊中对一些重要的吊装环节、部位均须设专人进行观察和监护,特别要注意一些异常情况的发生。试吊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0min左右。试吊时设备离开地面的距离不应超过100mm。试吊后要对各吊装机索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所发生的异常情况,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应再进行一次试吊。
6)吊装就位和收尾
( 1 )对于重大的设备吊装工程应在得到吊装指令后方可进行正式吊装。
( 2 )在开始吊装前还应对有关的供电部门提出保证供电的要求, 必要时应采取一 些保险措施, 以防突然停电而引发事故。 在吊装现场进行吊装作业的过程中有触电危险时,如架空线等应联系停电,并派人监护。对需要中断的道路应在路口处按规定设置警示牌、 警示灯, 并派专人看守。 还要在吊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 发放吊装工作证,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以防不测。
( 3 )设备就位后, 应立即进行设备找正定位及地脚螺栓的紧固。
( 4 )在拆除吊装机具时-, 如大型榄杆系统的拆除等, 仍应按吊装方案的工艺方法进行, 保证收尾阶段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