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脏腑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脏腑理论的思维导图,包括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相克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五这个数字与中医的关系的思维导图,知识全面详细,干货满满,现在不收藏,还在等什么呢。
这是一篇关于五脏与五体、五华、五窍、五液、五志的关系分别是什么的思维导图,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五脏六腑与各五类(化声嗅液窍)的思维导图,包括五行、五脏与六腑、五体、五神、五窍和五音等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医脏腑理论
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清肃、收敛
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
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
中医的语言来说
肝(木)藏血以济心(火)
肝脏属木,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对应五官的毛发和眼睛。
心(火)之热以温脾土
心脏属火,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还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对应五官的舌、脉、面。
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
脾属土,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对应五官里的口、唇和涎。
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
肺脏属金,肺主气,司呼吸,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肤,肺脏对应五官的鼻、皮、涕。
肾水之精以养肝(木)
肾脏属水,主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脏对应嘴唇。
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
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
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
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
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母病及子:母脏先病,然后累及子脏。
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然后累及母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
相乘:即相克太过。可能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种情况下病情容易严重。
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可能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虚造成。
五脏强弱和性格的关系
在性格方面,五行生克若不平衡,火多无制,急躁而欠涵养。
水多无制,聪颖而意志不坚,亦且好动。
木多无制,刚愎自用。
金多无制,精干而敏锐。
土多无制,慈厚而好静。
五脏之毒是什么?
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毒”,例如: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
五脏对应五腹和五气
肝就对胆,风从胆腑来的;
心就对小肠,火从心来,暑从小肠中来;
脾就对胃,湿从从胃中来;
肺对大肠,燥气从大肠中来;
肾对膀胱,寒气从膀胱来。
五行
木
脏腑:肝、胆
季节:春
情绪:怒
五官:目
五味:酸
形体:筋
火
脏腑:心、小肠
季节:夏
情绪:喜
五官:舌
五味:苦
形体:脉
土
脏腑:脾、胃
季节:长夏
情绪:思
五官:口
五味:甘
形体:肉
金
脏腑:肺、大肠
季节:秋
情绪:悲
五官:鼻
五味:辛
形体:皮毛
水
脏腑:肾,膀胱
季节:冬
情绪:恐
五官:耳
五味:咸
形体:骨
《素问·宣明五气》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情志活动分别由五脏所司,如“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而情志过激,又反伤五脏精气,所以“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