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职工薪酬】第二节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节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货币性短期薪酬,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
编辑于2025-05-13 18:17:18第二节 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基本原则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 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
区分受益对象: 计入损益或资产成本
货币性短期薪酬
计提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 在建工程【基建人员】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费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等
举例
2×15年6月,甲公司当月应发工资1560万元,其中: 生产部门直接生产人员工资1000万元【生产成本】; 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200万元【制造费用】; 公司管理部门人员工资360万元【管理费用】。 根据所在地政府规定, 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0%和8%计提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缴纳给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 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1.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借:生产成本 1215=1000+1000×(10%+8%+2%+1.5%) 制造费用 243=200+200×(10%+8%+2%+1.5%) 管理费用 437.4=360+360×(10%+8%+2%+1.5%)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560 ——医疗保险费 156=1560×10% ——住房公积金 124.8=1560×8% ——工会经费 31.2=1560×2% ——职工教育经费 23.4=1560×1.5%
带薪缺勤
累积带薪缺勤
含义
指带薪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
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
确认原则
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了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 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今年确认明年的"
相关说明
有些累积带薪缺勤在职工离开企业时,对于未行使的权利,职工有权获得现金支付; 职工在离开企业时能够获得现金支付的,企业应当确认企业必须支付的、职工全部累积未使用权利的金额
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因累积未使用权利而导致的预期支付的追加金额,作为累积带薪缺勤费用进行预计
举例1
举例2
乙公司共有1000名职工。 从2×15年1月1日起,该公司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 该制度规定: 每名职工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带薪年休假,未使用的年休假只能向后结转一个日历年度, 超过1年未使用的权利作废,不能在职工离开公司时获得现金支付; 职工休年休假是以后进先出为基础, 即首先从当年可享受的权利中扣除,再从上年结转的带薪年休假余额中扣除; 职工离开公司时,公司对职工未使用的累积带薪年休假不支付现金。 2×15年12月31日,每名职工当年平均未使用带薪年休假为2天。 根据过去的经验并预期该经验将继续适用, 乙公司预计2×16年有950名职工将享受不超过5天的带薪年休假【当年的5天用不完】, 剩余50名职工每人将平均享受6天半的年休假【当年的5天+去年的1.5天】, 假定这50名职工全部为总部各部门经理【管理费用】, 该公司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300元。
2×15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22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22500=50人×1.5天×300元
2×16年
如果50名职工均未享受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 则冲回上年度确认的费用:
借: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22500 贷:管理费用 22500
如果50名职工均享受了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 则确认的工资费用应扣除上年度已确认的累积带薪费用
非累积带薪缺勤
含义
指带薪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
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
我国企业职工休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病假期间的工资通常属于非累积带薪缺勤
确认原则
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通常情况下,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已经包括在企业每期向职工发放的工资等薪酬中, 因此,不必作额外的账务处理
举例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处理原则
利润分享计划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 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
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
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能够可靠估计
相关说明
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 视为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
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应支付的薪酬金额
该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
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
注意
企业根据经营业绩或职工贡献等情况提取的奖金,属于奖金计划,应当比照利润分享计划进行处理
企业在计量利润分享计划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时,应当反映职工因离职而没有得到利润分享计划支付的可能性
考虑职工离职情况
差错更正
借:利润分配 6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0
只有股东才用“利润分配”
高管≠股东
借:管理费用 60 贷:利润分配 60
借:应付职工薪酬 60 贷:利润分配 60
借:管理费用 6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0
举例
丙公司有一项利润分享计划,要求丙公司将其至2×15年12月31日止会计年度的税前利润的指定比例支付给在2×15年7月1日至2×16年6月30日为丙公司提供服务的职工。 该奖金于2×16年6月30日支付。2×15年12月31日止财务年度的税前利润为1000万元人民币。 如果丙公司在2×15年7月1日至2×16年6月30日期间没有职工离职,则当年的利润分享支付总额为税前利润的3%。 丙公司估计职工离职将使支付额降低至税前利润的2.5%(其中,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享有1%,总部管理人员享有1.5%),不考虑个人所得税影响。 2×16年6月30日,丙公司的职工离职使其支付的利润分享金额为2×15年度税前利润的2.8%(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享有1.1%,总部管理人员享有1.7%)。
尽管支付额是按照截至2×15年12月31日止财务年度的税前利润的3%计量,但是业绩却是基于职工在2×15年7月1日至2×16年6月30日期间提供的服务。 因此,丙公司在2×15年12月31日应按照税前利润的50%的2.5%确认负债和成本及费用【50%为2×15年和2×16年每年各确认一半】,金额为1000×2.5%×50%=12.5万元。 余下的利润分享金额,连同针对估计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作出的调整额,合计为1000×2.8%-12.5=15.5万元,在2×16年予以确认。
2×15年12月31日
借:生产成本 5=1000×1%×50% 管理费用 7.5=1000×1.5%×50% 贷: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享计划 12.5=1000×2.5%×50%
2×16年6月30日
借:生产成本 6=1000×1.1%-5 管理费用 9.5=1000×1.7%-7.5 贷: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享计划 15.5=1000×2.8%-12.5
非货币性福利
基本原则
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的,可以按照成本计量
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先提
相关说明
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归集当期应计入成本费用的非货币性薪酬金额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含税价】
后发
自产产品
基本原则
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 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 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差错更正,说明处理原则(背诵)
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13【含税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存货跌价准备【可能】 贷:库存商品 80
差错更正
外购商品
基本原则
以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 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成本费用
账务处理
外购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等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贷:银行存款 113
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13【含税价】 贷:库存商品等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3
真题
【2022】
2×21年度,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在编制2×21年度财务报表时应确认的收入是(10万元)。
3月1日, 因现金短缺, 将账面价值8万元的自产产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 当日产品的市场价格为10万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1.3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借:主营业务成本 8 贷:库存商品 8
5月1日, 以账面价值400万元的自产产品抵债, 向乙公司偿还欠款500万元, 当日产品的市场价格为450万元。
借:应付账款 500 贷:库存商品 400 其他收益 100
9月30日, 购入3万元食品作为国庆节福利发放给职工。
借: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021】
2×20年,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上述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表述中, 正确的是(D)。
A.2×20年应从工资费用中扣除已享受带薪年休假权利的140名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29.4万元
B.将自产的产品作为奖品发放应按420万元565万元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C.根据利润分享计划计算的2×20年应支付给管理人员的280万元款项应作为利润分配管理费用处理
D.2×20年应确认10名管理人员未使用带薪年休假费用0.6万元并计入管理费用
甲公司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奖品,奖励给20名当年度被评为优秀的生产工人。 上述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为500万元,销售成本为420万元。
借:生产成本 565=500×(1+13%) 贷:应付职工薪酬 565
借:应付职工薪酬 565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5=500×13%
借:主营业务成本 420 贷:库存商品 420
根据甲公司确定的利润分享计划,以当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基础, 计算的应支付给管理人员利润分享金额为280万元。
借:管理费用 28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80
甲公司于当年起对150名管理人员实施累积带薪年休假制度, 每名管理人员每年可享受7个工作日的带薪年休假,未使用的年休假只能向后结转一个日历年度。 超过1年未使用的权利作废,也不能得到任何现金补偿。 2×20年,有10名管理人员每人未使用带薪年休假2天,预计2×21年该10名管理人员将每人休假9天。 甲公司平均每名管理人员每个工作日的工资为300元。
借:管理费用 0.6=10×2×3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0.6
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
相关举例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
以低于企业支付的价格向职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处理原则
以提供包含补贴的住房为例:
规定了服务年限
基本原则
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了职工在购得住房后至少应当提供服务的年限,且如果职工提前离开则应退回部分差价, 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并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服务年限内平均摊销,根据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账务处理
出售住房时
借:银行存款 长期待摊费用【企业补贴的金额】 贷:固定资产
出售住房后, 服务年限内每年摊销
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长期待摊费用
未规定服务年限
基本原则
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未规定职工在购得住房后必须服务的年限, 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直接计入出售住房当期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企业补贴金额】 贷:固定资产
举例
2×24年1月1日,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作出决议, 拟将一套成本为400万元,市场价格为600万元的别墅,以55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公司副总裁, 2×24年6月30日收到售房款并办理完成产权过户手续。 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的影响
规定必须工作满5年
2×24年6月30日
借:银行存款 550 长期待摊费用 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 贷:开发产品 400
出售住房后,按5年摊销, 2×24年当年
借:管理费用 5=50÷5÷2 贷:应付职工薪酬 5
借:应付职工薪酬 5 贷:长期待摊费用 5
未规定服务期限
2×24年6月30日
借:银行存款 550 管理费用 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 贷:开发产品 400
真题
【2024】
2×24年7月1日,甲公司以150万元的市场价格购买了一套公寓。 当日,甲公司以100万元的价格向其一名管理人员出售该公寓,并约定该管理人员自购买该公寓起需为甲公司提供服务满5年, 若该管理人员工作不满5年离职,需按甲公司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补足给甲公司。 甲公司预计该管理人员5年内不会离职。 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甲公司2×24年度,因出售该公寓应确认的职工薪酬费用是(5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0 长期待摊费用 50 贷:固定资产 150
借:管理费用 5=50÷5÷2 贷:应付职工薪酬 5
借:应付职工薪酬 5 贷:长期待摊费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