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施行动静脉内瘘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应接受全面系统的术前检查,以明确患者全身状况及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状态,排查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类型及严重程度。术前检查应包括物理检查、流量监测、压力监测及影像学检查,充分了解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发生部位、严重程度、周围血管和软组织状态及伴发血栓状态等情况。
(一)临床出现以下征象时应进行动静脉内瘘功能检查
1.动静脉内瘘物理检查 (1)震颤/杂音明显减弱或消失,或在内瘘血管某处震颤/杂音异常增强。 (2)内瘘搏动异常增强或内瘘局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瘤样扩张。 (3)搏动增强试验或举臂抬高试验结果异常。
2.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 (1)血流量<200ml/min,且调整穿刺针位置后不能纠正。 (2)维持 200ml/min 血流量时,监测动脉压力小于-120mmHg 连续 2 次以上,或 监测静脉压力>120mmHg。
(二)动静脉内瘘功能检查发现以下征象时应进行影像学检查
1.动静脉内瘘血流量<500ml/min 或较前一次检查结果下降 25%以上,或者肱动脉血流量<600ml/min。
2.动静脉内瘘直接静态静脉压动脉穿刺点压力<15mmHg,或动脉穿刺点压力与平均动脉压比值(Vpa/MAP)<0.13;静脉穿刺点压力>40mmHg 或静脉穿刺点压力与平均动脉压比值(Vpv/MAP)>0.35。
3.动静脉内瘘再循环率>10%,或较前一次检查结果升高 25%以上。
(三)动静脉内瘘影像学检查 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CT 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DSA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