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思维导图,详细呈现了多种环境问题的概述、成因、影响及解决办法等内容,有助于清晰、全面地了解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编辑于2025-05-24 09:52:21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简单概述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影响
在2006年公布的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中显示,如果我们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有50%的可能会上升4摄氏度多。同时,英国《卫报》表示,气温如果这样升高就会打乱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甚至全球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全球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和冲突。
环境影响
全球变暖
工厂与汽车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与甲烷会形成一个类似保护罩,罩于地球之上,使太阳发散出的紫外线无法从中散出,导致全球变暖。
冰川融化
这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又使冰川融化。全球变暖后温度大度上升,许多南北极的冰川都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人类居住面积变少。
海平面上升
许多冰川融化后变成水,导致海平面上升。
人类的居住面积随之变少,生物居住面积也跟着变少。温室效应对地球产生了不小的伤害。
可能百年后地球就无法供人类生存。
害虫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缺氧
温室气体的摩尔质量均大于氧气,世界各国将地球内部的能量开采使用后,地球上最终的环境状态将会与地球在10亿年前的情况类似,届时野生动物与人类都将无法生存。
臭氧层损耗、破坏
简单概述
功能:臭氧层位于平流层(20-30公里高度),平均厚度仅3毫米,能吸收太阳紫外线(UV),保护生物免受辐射伤害,同时调节气候。 破坏机制:ODS(如氟利昂)在平流层光解后释放氯原子,催化臭氧分解反应,打破臭氧动态平衡,形成空洞。
影响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
简单概述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荒漠化的治理需广泛的国际合作,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
影响
土地荒漠化会导致农作物减少,植物锐减,森林锐减,导致无法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酸雨问题
简单概述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影响
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酸性沉降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 、 雪 、 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又分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这取决于大气中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硝酸型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氮氧化物,而硫酸型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烧含硫煤矿产生的二氧化硫。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影响。它可以导致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导致农作物死亡。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雕像,特别是那些由石灰石和大理石制成的建筑物和雕像。此外,酸雨还会影响水体的酸碱度,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总的来说,酸雨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等方式来减少酸雨的产生。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酸雨问题的认识,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大气污染
简单概述
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
原因
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
造成的影响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排放的总量外,还同排放源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污染物一进入大气,就会稀释扩散。风越大,大气湍流越强,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越快;反之,则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慢。在后一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出现逆温层时,污染物往往可积聚到很高浓度,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降水虽可对大气起净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随雨雪降落,大气污染会转变为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地形或地面状况复杂的地区,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如山区的山谷风,滨海地区的海陆风,以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会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发生影响。
烟气运行时,碰到高的丘陵和山地,在迎风面会发生下沉作用,引起附近地区的污染。烟气如越过丘陵,在背风面出现涡流,污染物聚集,也会形成严重污染。在山间谷地和盆地地区,烟气不易扩散,常在谷地和坡地上回旋。特别在背风坡,气流作螺旋运动,污染物最易聚集,浓度就更高。夜间,由于谷底平静,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易出现逆温,整个谷地在逆温层覆盖下,烟云弥漫,经久不散,易形成严重污染。
位于沿海和沿湖的城市,白天烟气隨著海風和湖風運行,在陸地上易形成“污染帶”。
解决方案
加强绿化:植物除美化环境外,还具有调节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灰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功能。
推行科创环保。环保新技术的开发、各项技术的的组合,形成优势互补,用科技创造绿色环境。如低温等离子技术与UV光解的组合等。
光污染
简单概述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原因
建筑物外墙装饰性泛光灯、景观亮化工程过度使用,形成天空辉光效应,造成光散射。
路灯设计不合理(如过亮、非定向投射)导致光线向天空逸散,加剧光污染。
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等高亮度广告设备全天候运行,产生高强度眩光与侵入性光线,影响周边环境。
夜间营业场所(如商场、酒店)的装饰性照明缺乏管控,形成局部强光区域。
车辆远光灯滥用及道路监控补光灯过亮,产生临时性高强度污染源。
造成的影响
光污染会损害人类健康,产生生态问题,影响天文。
具体影响
损害眼睛
产生负面情绪
诱发癌症
影响动物生活规律
可诱导动物迁徙、捕猎
影响生态平衡
夜空变亮
解决方案
改善照明系统
很多社会运动家主张尽量使用密闭式的固定光源,使得光线不会被散射。此外,改善光源的发射方法及方向使得所有光线皆射得其所,以尽量减少照明系统的开启。
调整照明系统
不同照明系统有不同的特性及效能,但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照明系统错配,而这便会造成光害。通过重新选取恰当的照明系统,光害的影响便可尽量减少。
噪声污染
简单概述
噪声污染,是指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原因
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
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你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造成的影响
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产生了越来越多且强的噪声。噪声不但会对听力造成损伤,还能诱发多种致癌致命的疾病,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所干扰。
对人类的具体影响
听力系统受损
睡眠质量与生理结律紊乱
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
心理压力增加
认知功能下降
对生物的具体影响
生态平衡破坏
影响动物行为
影响动物导航迁徙
解决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通过,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
(1)普通时刻噪音的允许值在75~90分贝。
(2)工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45~60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分贝。
海洋污染
简单概述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
原因
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陆地污染、农业污染、海上污染、石油污染、大气污染及塑料垃圾倾倒。可悲的是,这些主要都是人类造成的污染。
具体原因
1·陆地污染:一些没有经过处理的工 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河道流入海洋。
2·农业污染:化肥、农药残留随着雨 水的冲刷流入河道汇入海洋造成污染 。
3·海上污染:船舶在海上排放或泄漏 含油废水或原油对海洋造成严重的污染。
4·海上石油污染:钻井平台发生渗漏 事故时,会对海洋造成长期的石油污染。
5·大气污染:陆地燃烧垃圾产生的烟尘 与化学物质浮空,通过降雨污染海洋。
6·塑料垃圾倾倒:全球每年有百万吨 塑料流入海洋,对海洋造成巨大的影响。
拓展
1989年3月24日,一艘美国的巨型油轮在威廉王子湾附近触礁,原油泄出达800多万加仑,在海面上形成一条宽约1公里、长达800公里的漂油带。 事故地点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那里盛产鱼类,海豚海豹成群。事故后,礁石上沾满一层黑乎乎的油污,不少鱼类死亡,附近海域的水产业受到很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的破坏。
造成的影响
海洋污染引起了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等重要的问题。
解决此问题的办法
(1)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政府环保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
(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首先应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所有人的管理者进行防污教育,增强他们的防污意识,提高除污救灾的技能。
(3)各地渔政部门等应全面了解本辖区内的水域污染状况。对污染源、地理环境、水文状况、生物资源状况等了解清楚,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作出防污规划。
(4)防止和控制海上倾废污染。严格管理和控制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禁止向海上倾倒放射性废物和有害物质。
(5)国家应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和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和改变修复海洋环境,在治理中鼓励大家在自家周围和工厂区种植植物,扩大绿化面积,保持良好的水土环境,建立人造海滩、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长带,改善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