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包含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化学方程式。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包含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原子、离子等详细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不参加反应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3、要考虑有气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有无遗漏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和不变:
一定不变
宏观: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可能改变
宏观: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实验装置
1、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 2Cu+O2 === 2CuO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气球先变鼓后变瘪;天平两次示数相等。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分析:气球的作用:平衡内外气压;密封 气球变瘪的原因:消耗了锥形瓶内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气压。
2、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Fe+CuSO4 === FeSO4+Cu
实验现象: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天平两次示数相等。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总量=反应后各物质总量
3、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Na2CO3+2HCl === 2NaCl+H2O+CO2↑
子主题
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天平向右倾斜
实验分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所以质量变小
4、镁条的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 2Mg+O2 === 2MgO
实验现象:镁条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同时还有白烟产生,天平不平衡。
实验分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和,导致固体质量变大。 但部分氧化镁以白烟形式逸散,另有一部分氧化镁粘在坩埚钳上,导致固体质量变小。 故实验结果“减小”、“不变”或“增大”都有可能。
5、归纳小结:a、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表面貌似“不守恒”的实验,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原因 b、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或烟、雾状物质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点燃 以2H2+O2 === 2H2O为例
2、意义
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量的方面:宏观 各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 微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
宏观: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与生成的水的质量比为1:8:9 微观:反应中氢气、氧气与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2
3、根据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
定性角度: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条件 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 点燃 化合反应
定量角度:各物质的质量比 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守恒
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 氢气、氧气、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反应前:4+32=36;反应后:36 氢原子个数:反应前4,反应后4;氧原子个数:反应前2,反应后2
4、书写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5、书写步骤
(1)描述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2)配平化学方程式:选取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3)标注生成物的状态: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且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6、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最小公倍数
找出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求最小公倍数,得出分子个数
使该原子数目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
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它原子
观察法
根据求得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相应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奇数配偶法
设1法
找出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最多的化学式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
计算依据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成正比例关系,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化学式乘积之比
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
以在“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加热分解7.9g的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为例
步骤
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写上“质量”二字,且x不加单位)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2KMnO4 === K2MnO4+MnO2+O2 化学式书写要正确,记得配平!
找: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 分子质量的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2×(39+55+16×4) 16×2 已知量应为纯净物的质量, 7.9g x 且带单位
列:列出比例式。 2×158/32=7.9g/x。 等式两边化学意义相同
求:求解。 x=0.8g 计算结果要带单位
答:简明作答。 答:可以得到0.8g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