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相信缘起性空
这是一篇关于3、相信缘起性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引《心经》,因缘所生法为什么是空呢,引《中论》,由此证得,举例,缘起内容,论证缘起的重要性,缘起。
详细阐述了精进的程度、分类、利益,以及静虑的定义、分类和身心升起之法等内容,旨在指导修行者通过精进与静虑的修行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提升。
这是一篇关于75、忍辱学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总结,3身心生起之法,2忍辱差别,1忍辱自性。忍辱修习跟其他心行修习都是缘起的,需要通过各种因缘来培养,需要长时间观修,克服内心嗔恨和怯弱。认识到忍辱好处和不忍的过患。
这是一篇关于74、持戒学处的思维导图,持戒学处是佛教修行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佛弟子对戒律的持守与学习,主要内容包括:身心生起之法,戒之差别,戒之自性,前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3、相信缘起性空
缘起
缘起就是佛法的核心思想,贯穿佛教的整个教义中。
缘起又是宇宙发展的规律。世间万物既不是神造的,也不是偶然有的,离开因缘也就没有一切。
论证缘起的重要性
因果观不同于宿命论的机械因果论,也是因为建立在缘起基础,需要缘的推动才会结果。
无常也是同样,因为事物是缘起的,是众缘和合的,所以才会处于无常变化中
缘起内容
四缘生诸法
因缘:是事物生起最直接的条件,
比如我们在土壤中播下一颗种子,这种子就是亲因缘
增上缘:是助成事物成长的外在条件
比如种子成长需要土地 水分 人工阳光等条件,都是增上缘
所缘缘:所缘是所缘的外境,外境是心法生起的缘。
比如眼识生起要有色境,耳识生起要有声境,色声之境就是所缘缘,它是心识生起的重要条件
等无间缘:心念的现前,如流水般相似相续
一念接一念,在心识活动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两个不同的念头,必须等前念过去,后念随之生起。 前念就是后念生起的等无间缘
举例
比如桌子就是由铁钉 木头 油漆 木工等因缘和合而成。
身体也是五蕴和合。五蕴中的色蕴为物质,即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则是指各种心理活动,以识蕴为精神主体。任何精神活动同样需要众多因缘的成就,如眼识的生起要具足九缘:即光线 空间 色境 注意 种子 俱有依(根身)、分别依(意识)、染净依(末那识)、根本依(阿赖耶识)。只有这九缘具备了,眼识才能生起
由此证得
一切都是众缘和合而成。
要用缘起法观察世界,是要求我们透过缘起现象通达事物得空性
引《中论》
三论宗的根本论典《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因缘所生法为什么是空呢
因为因缘所生法没有自性。自性即不由因缘 固定不变的自体。比如桌子这个例子,其中木材就是地水火风等元素组合,离开这些,木头是什么?人是五蕴的假合,离开了五蕴,人是什么?
因此缘起法没有固定不变的实质,缘起当下就是性空
引《心经》
众多般若经典,要求以中观思想去观察世间一切。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厄。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经文告诉我们:缘起与性空不二,这也是佛菩萨以智慧对宇宙人生所作的透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说缘起有与自性空为一体。佛法认识的”空“,是建立在缘起有的当下,不可以离开缘起有去找另外的空性。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