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这是一个关于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认知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流派,强调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
编辑于2025-06-08 13:05:02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事物、情境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理解,而不是对各种经验要素进行简单的集合
二符号学习理论
符号学习论这种理论有以下3个基本观点
①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②学习是对“符号——完形”得认知
③在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介变量
潜伏学习的事实也证明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
托尔曼的主要影响在于“认知”在托尔曼的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托尔曼是认知心理学的开山鼻祖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认知表征理论
布鲁纳把智慧生长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它们看作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经历了3种阶段
㈠动作表征
动作表征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它们,以后能通过合适得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
㈡映象表征
映象表征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在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
㈢符号表征
符号表征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以后的阶段
二认知结构与学习
世界由大量的可辨别的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
人类在适应环境时,会对周围的各种物体、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所属的类别而非它们的独特性对它们做出反应
编码系统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信息进行分组和组合的方式,是在不断变化和重组的
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变
布鲁纳认为,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包含3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①新知识的获得
②知识的转换
③评价
三学习与教学的原则和方式
㈠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注重知识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必要性在于以下4点
①促进理解
②利于记忆
③增强迁移
④(有)引导知识体系形成
第二,发展学习的准备性
他提出,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适当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第三,培养直觉思维
第四,激发内在动机
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正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一般来说,发现学习的教学包括4个阶段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验证假设
④形成结论
学习有以下4点作用
①提高智力的潜力,学习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索模型,学习如何对信息进行转换和组织,使他能超越这一信息
②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③学会将来进行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④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该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得形成,注重学习者得知识结构、内在动机、独立性和积极性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一有意义学习
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标准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联系
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第二条标准时新旧知识的非任意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存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上的联系
㈡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⒈外部条件
有意义学习得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⒉内部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3个方面
第一,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也就是积极主动的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
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原有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㈢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⒈表征学习
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⒉概念学习
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
⒊命题学习
是掌握概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认知同化过程
㈠认知结构及其特征
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内部的知识结构,涉及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包括学生当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
⒈固着观念
指认知结构中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适当观念
⒉可辨别性
指新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
⒊情绪稳定性
认知结构中的固着观念是否清晰、稳定也影响学生是否对新旧观念做出区别
㈡认知同化过程
⒈下位学习
派生类属
即新的学习内容仅仅时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种例证,或是从已有名字中直接派生出来的。
相关类属
即当新内容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命题并使其精确化时,表现出来的就是相关类属
举例:蔬菜—白菜
⒉上位学习
举例:鸽子—鸟类
⒊组合学习
举例:电场—磁场,水流—电流
三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其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讲授给学生的。
㈠讲授教学的特点和性质
讲授教学特点
①师生之间要有大量互动
②大量利用例证
③它是演绎的
④它是有序列的
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也可以在前面提及的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学习类型中发生。
㈡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
⒈逐渐分化原则
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
⒉整合协调原则
要求学生对认知结构中的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
奥苏贝尔还提出了另外两条原则
①序列组织原则
强调前面出现的知识应为后面出现的知识提供基础
②巩固原则
强调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必须掌握刚学过的内容,确保学生为新的学习做好准备,为新学习的成功奠定基础
⒊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组织者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旨在为新的知识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的知识产生一种上位关系。
另一种是比较型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旨在比较新材料已有知识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第四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一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以及教学做出系统的论述
㈠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加涅根据图对其做了进一步分析,把它分成8个阶段
①动机阶段
②领会阶段
③习得阶段
④保持阶段
⑤回忆阶段
⑥概括阶段
⑦操作阶段
⑧反馈阶段
㈡学习的条件
⒈内部条件
⒉外部条件
㈢教学事件
在加涅看来,教学的设计属于学习的外部条件
二认知负荷理论
如果某种材料含有多种信息的相互作用,其所需的资源总量超过了学习所具有的资源总量,就会存在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影响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
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
内在认知负荷是处理知识点之间相互作用为工作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取决于学生需要在工作记忆中保持的、用于理解的信息单元数量。
外加认知负荷是由学习任务的设计和信息的呈现方式带来的负荷
生成认知负荷适用于图示获得和技能自动化的认知负荷,具体用于保持表征以及生产意义的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