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学习笔记
下图梳理了政治新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内容,涵盖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法制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等。
编辑于2021-08-21 21:49:33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七课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秩序、保障社会正常活动。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所反映的是阶级意志,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法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Ps;我国的政体、法律都是由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的 人类历中上出现的四种类型法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有政治职能(维护一定阶级统治)还有社会职能(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 我国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我国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人权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杜会主义制度、法治理论,法治和监督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相统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国家治埋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北产告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烦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依法治国要把为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依法治国,要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理论。
第八课
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法治国家建设的内涵:坚持宪法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运行。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的政府。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 法治政府就是权责法定的政府。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法治政府就是公开公正的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法治政府就是政廉洁高效的政府。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 法治政府就是守法诚信的政府。政府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 建设法治政府,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治社会
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增进社会法律意识;维护杜会秩序;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 全社会的一 致追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建设法治社会是个项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第九课
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国家性质,符合国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 《宪法》和《立法法》是我国制定和修改法律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去体制机制。 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井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严格执法
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设法治政府。 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法治中国建设成效。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坚持规范执法。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坚持公正执法。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坚持文明执法。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
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要实现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保障公民权利。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称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全民守法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二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