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楷基本笔画
这是一篇关于行楷基本笔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左附钩竖,右钩竖,附钩撇,回锋撇,平捺,斜捺,反捺。
编辑于2025-06-08 16:19:12行楷基本笔画
点
上钩点
入笔迅速,折钩干脆; 点末带钩以启右部,笔尖由轻到重向右下入纸,至末向右上出钩
写完点之后,在书写速度加快的时候,会将点增加一个小短钩
下钩点
入笔迅速,折钩干脆; 点末带钩以启下部,笔尖由轻至重向右下入纸,至末向左下出钩。
写完点之后顺便带小钩
下收点
起笔轻灵,折钩干脆; 点末稍下顿,凝重而有力; 注意转折的弯度不可太大,既干脆又不失灵动。
一般是最后一笔
行楷中的点,多因书写速度的加快及笔画间的连带而变化,在字中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收笔处有钩带出,方便下一笔的连带。 点是主笔,辅助的笔画是辅笔,辅笔可有可无,可长可短
横
下钩横
起笔轻灵,折钩干脆; 横末加钩以启下部,保留横画主笔形态。
在横写完后,为了连带下部的笔画,会自然带出一个小钩,这个钩可有可无,可长可短;
长横
略上斜;起、收笔自然顿笔;
与楷书有速度、灵动上的区别
竖
悬针竖
竖身勿倾斜,出峰收笔 一般来说最后一笔是竖的时候,都会用悬针竖
行书、楷书、草书为了适用流动性,或者下一字的衔接的需要,最后一笔会开张一些,显示这个字的精神和率意的感觉
左附钩竖
竖身忌斜;向左上自然 带笔出锋 竖笔写完,左边还有笔画,在增加速度的时候,他会向左带出一个小钩
右钩竖
竖:主笔劲健,钩:紧贴竖画: 竖笔写完,右边还有笔画,在增加速度的时候,他会向右带出一个小钩
钩可有可无
撇
附钩撇
弧度流畅,附钩宜小; 长撇写完后,顺势向上带出钩
回锋撇
折处夹角较小:
在写木字旁、禾木旁、示字旁、补衣旁等偏旁部首会用。
捺
平捺
捺角稍上翘,一波三折
斜捺
捺身斜下,捺脚平出
反捺
收笔宜迅速,附钩回带干脆 与长点相似。
在行楷中,经常将斜捺,写成反捺;容易和其他笔画形成一个呼应
钩
横沟
横舒展,钩部有力: 钩可长可短
竖钩
竖笔劲直,钩部有力 ①钩的长短,随着速度的变化可长可短 ②最后一笔的竖钩,可以写成带弯的竖
斜钩
斜笔圆劲,忌力弱身软;钩部有力
行书里,变异笔顺是正常的处理, 和楷书里面的笔顺可以有所不同
弯钩
卧钩
笔锋指向左上方,弯身圆劲
主要是用于心字
竖弯钩
略带斜度,底部平稳,钩向上 有些时候钩可省略
横折钩
化方为圆,折笔略回带
横折斜钩
略带斜度,斜笔圆斜,忌笔力弱身软
横斜钩,一般会连带下一步的笔画
横折折折钩
转折自然流畅 钩部可省略
竖折折钩
化方为圆 折笔略回带
折
横折
画方为圆,自然过度
竖折
略带圆转,收笔稍顿
撇折
行笔迅速,转折干脆
横折
横折弯
行笔迅速,可向下带出附钩
一般在横折弯的下部还有笔画,因此横折弯常向下带出一个附钩
横折提
有斜度,出锋迅速有力(速度加快就出来了)
可实连,可虚连,但是实连不能太多
横折折撇
转折自然流畅(速度非常快) 及字作为部件,建字旁
点的连写
横连点
入笔稍轻,牵丝不可粗
2个或者2个以上在横向上的连续,
纵连点
一般情况两点对正,在一条直线上
2个点可实连,可虚连
四点底
末点可带附钩,四点齐平
横的连写
两连横
牵丝轻灵,主笔稍重
三连横
牵丝可断可连,三横大致等距
三横相连,比较乱,2个连1个不连;
竖的连写
2连竖
牵丝轻灵 注意两坚力度
3连竖
三竖等距, 末坚可用悬针
撇的连写
两连撇
两撇一短一长,一收一放(双人旁)
要与绞丝旁区分开(由长到短)
三连撇
三撇指向相同,三撇重心对正
蟹爪钩、 折连线、 环形线
蟹爪钩
有力度,整体形似“蟹爪” 圆转自然
折连线
虽然往复,但绝不交叉
环形线
线性略圆,圆转自然
不宜多用,是草书的一种的写法
左下结 右上结
左下结
竖笔有力,钩笔迅速
右上结
牵丝迅速,长短视字而定
撇捺结 土线结
撇捺结
一般用反捺且带附钩
土线结
先竖后横,横画稍短,出锋以启下部
2字符 3字符 流动线
2字符
可断可连,牵丝迅速
3字符
行笔流畅忌迟疑
纵向2个短的笔画/3个短横,在收笔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
流动线
指向不同,长短有别
浮动主题
行楷基本笔画
1. 上钩点
入笔迅速,折钩干脆; 点末带钩以启右部,笔尖由轻到重向右下入纸,至末向右上出钩
2. 下钩点
入笔迅速,折钩干脆; 点末带钩以启下部,笔尖由轻至重向右下入纸,至末向左下出钩。
3. 下收点
起笔轻灵,折钩干脆; 点末稍下顿,凝重而有力; 注意转折的弯度不可太大,既干脆又不失灵动。
一般是最后一笔
行楷中的点,多因书写速度的加快及笔画间的连带而变化,在字中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收笔处有钩带出,方便下一笔的连带。 点是主笔,辅助的笔画是辅笔,辅笔可有可无,可长可短
4. 下钩横
起笔轻灵,折钩干脆; 横末加钩以启下部,保留横画主笔形态。
在横写完后,为了连带下部的笔画,会自然带出一个小钩,这个钩可有可无,可长可短;
5. 长横
略上斜;起、收笔自然顿笔;
与楷书有速度、灵动上的区别
横,多为左低右高。 若横较短时,其收笔处常有出钩,方便下一笔的连带,体现字的连贯性; 若横较长时,则一般写得较平,以防止字形歪斜。
6. 悬针竖
竖身勿倾斜,出峰收笔 一般来说最后一笔是竖的时候,都会用悬针竖
多劲挺。悬针竖略有弧度,收笔果断出锋,整体写法与楷书相似
行书、楷书、草书为了适用流动性,或者下一字的衔接的需要,最后一笔会开张一些,显示这个字的精神和率意的感觉
行楷基本笔画
1. 左附钩竖
竖身忌斜;向左上自然 带笔出锋 竖笔写完,左边还有笔画,在增加速度的时候,他会向左带出一个小钩
2. 右钩竖
竖:主笔劲健,钩:紧贴竖画:
钩可有可无
垂露竖的写法在行楷中则变化较大, 位于字旁时多附钩,钩可左可右, 笔画整体以竖为主、钩为辅,以便与下一笔连带.
3. 附钩撇
弧度流畅,附钩宜小;
4. 回锋撇
折处夹角较小:
在写木字旁、禾木旁、示字旁、补衣旁等偏旁部首会用。
行楷中的撇画,变化多端,书写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附钩撇是长撇写完之后顺势提钩,以启下笔,钩画自然干脆; 回锋撒则是将撇画的收笔化为上提,以启下笔,且钩画与撇画的夹角较小,整体形态紧凑。
5. 平捺
捺角稍上翘,一波三折
6. 斜捺
捺身斜下,捺脚平出
7. 反捺
收笔宜迅速,附钩回带干脆 与长点相似。
在行楷中,经常将斜捺,写成反捺;容易和其他笔画形成一个呼应
行楷中捺,根据书写角度、形态分为:平捺、斜捺和反捺。 平捺的捺脚处应改变方向,整体形态较平; 斜捺的斜度较大,像滑滑梯一样; 反捺则将捺画的一波三折化为一个长顿笔,简洁明快,多出现于有多个捺画的字中。
行楷基本笔画
1. 横沟
横舒展,钩部有力: 钩可长可短
2. 竖钩
竖笔劲直,钩部有力
①钩的长短,随着速度的变化可长可短
②最后一笔的竖钩,可以写成带弯的竖
横钩与竖钩的写法较为简单,在快捷书写横、竖的基础上,分别向左下方和左上方带出钩。 笔画在出钩之前不需要刻意加强顿笔,自然提出即可。
3. 斜钩
斜笔圆劲,忌力弱身软;钩部有力
书写的难度在斜笔, ①速度要快,②倾斜角度、长短要准确,斜笔之末自然带出钩。在出钩之前不需要刻意加强顿笔,自然提出即可。
行书里,变异笔顺是正常的处理, 和楷书里面的笔顺可以有所不同
4. 卧钩
笔锋指向左上方,弯身圆劲
卧钩书写时的关键在“弯”,弯要圆劲有力,切忌生硬,钩向左上方带出
主要是用于心字
5. 竖弯钩
略带斜度,底部平稳,钩向上 有些时候钩可省略
竖弯钩要注意弯的底部宜平,钩自然向上带出;
6. 横折钩
化方为圆,折笔略回带
横折钩转折时要自然,要化方为圆,弱化书生硬的折笔
7. 横折斜钩
略带斜度,斜笔圆斜,忌笔力弱身软
横斜钩即 “横+斜钩”,横倾斜角度较大,斜钩较单独书写时弧度稍大,宜圆劲有力:
横斜钩,一般会连带下一步的笔画
8. 横折折折钩
转折自然流畅 钩部可省略
横折折折钩一般用在“乃”字或含“乃”部的字中,整体书写流畅自然,一笔带下;
行楷基本笔画
1. 竖折折钩
化方为圆 折笔略回带
竖折折钩的书写形态与楷书相似,只是书写速度加快,流畅性更强
2. 横折
画方为圆,自然过度
3. 竖折
略带圆转,收笔稍顿
4. 撇折
行笔迅速,转折干脆
撇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用在“ㄙ”部,一种用在“母”部
书写形态,均要注意其与楷书的形态基本相似,只是书写速度上稍快一些。 横折和竖折书写时转折处自然圆转;
5. 横折弯
行笔迅速,可向下带出附钩
一般在横折弯的下部还有笔画,因此横折弯常向下带出一个附钩
横折弯一般用在“几”部,大多会向下带出附钩,与下部呼应;
6. 横折提
有斜度,出锋迅速有力(速度加快就出来了)
即“横+竖提”,横略倾斜,竖提收笔处出锋有力;
可实连,可虚连,但是实连不能太多
7. 横折折撇
转折自然流畅(速度非常快)
及字作为部件,建字旁
横折折撇书写的关键是结构的准确,其与楷书的形态基本一致,宜多加练习,体会其长短、角度、弯度等变化。
8. 横连点
入笔稍轻,牵丝不可粗
2个或者2个以上在横向上的连续,
9. 纵连点
一般情况两点对正,在一条直线上
2个点可实连,可虚连
当字中出现多个点时,应注意各点主次分明,点与点之间可连可断。书写多个点的连写时,应注意连带笔画间的起伏变化,整体呈流动状。
行楷基本笔画
1. 四点底
末点可带附钩,四点齐平
2. 两连横
牵丝轻灵,主笔稍重
3. 三连横
牵丝可断可连,三横大致等距
三横相连,比较乱,2个连1个不连;
出现多个横画时,注意每个横画的长短,一般情况是上短下长,横与横之间的牵丝连带要自然、顺畅,整体形态连贯、自然。
4. 2连竖
牵丝轻灵 注意两坚力度
5. 3连竖
三竖等距, 末坚可用悬针
当一个字有2-3竖画时,各竖之间可断可连,一般连笔书写的第一个竖画,形态多小巧,有时似点画,后面的竖画则依次排列,最后一笔多用悬针竖
6. 两连撇
两撇一短一长,一收一放(双人旁)
要与绞丝旁区分开(由长到短)
7. 三连撇
三撇指向相同,三撇重心对正
当一个字中有多个撇画时,应注意多个撒画间长短、收放的区别, 一般连笔书写的第一个撇画多短小,后面的撇画则依次排列: 撇与撇之间可笔笔实连也可笔断意连
8. 蟹爪钩
有力度,整体形似“蟹爪” 圆转自然
钩与点之间可断可连;
9. 折连线
虽然往复,但绝不交叉
像“么”、“纟”等部件多用折连线替代;
10. 环形线
线性略圆,圆转自然
环行线整体形态与蟹爪钩相似,横折钩较圆转
不宜多用,是草书的一种的写法
行楷中,有些相邻笔画的连带可以形成一种书写定式,熟练掌握后会大大提高书写速度。
行楷基本笔画
1. 左下结
竖笔有力,钩笔迅速
2. 右上结
牵丝迅速,长短视字而定
书写时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牵丝连带可实可虚,根据其所处位置的不同注意区分即可
3. 撇捺结
一般用反捺且带附钩
是撇与捺的连写,一般捺画用反捺且带附钩,笔画间的牵丝连带可断可连
4. 土线结
先竖后横,横画稍短,出锋以启下部
土”部写成行楷时,会改变其原有笔顺,先写竖再写两横,整体一气呵成,气韵连贯
5. 2字符
可断可连,牵丝迅速
两点水连写、两短横连写右带时,可用“2”字符;
6. 3字符
行笔流畅忌迟疑
两短横、三短横连写下带时,可用“3”字符,会出现这种情况
7. 流动线
指向不同,长短有别
“赵”字左下部、“疑”字右下部等处,可用流动线符号来代替。这种替代不改变原有的形态,但书写笔顺会有所不同。
行楷连带书写时,有时可用形似的符号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