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原理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与人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主要理论
内发论
来源
个体自身内在需要
观点
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遗传的天才》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自然成熟论
格赛尔,“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性善论
孟子,人性本善
外铄论
来源
外在力量推动(环境、他人、教育)
环境决定论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性恶论
荀子,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之
教育万能论
洛克,心灵白板说
双因素论
二因素辐合,遗传环境
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的乘积。(美)吴伟士
遗传和环境作用始终交织。(德)施太伦
多因素综合论
内因,外因
主要因素
遗传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片面夸大其作用
主观能动性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内部动力,使人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是人的发展表现出主观能动性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是个体发展从可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
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发展
环境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
环境对人的影响取决于环境自身及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
环境对人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反对过分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绝对论。
教育
教育尤其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不能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
人的发展
规律
差异性
每个个体既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等群体层面的差异,也有发展速度、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个体层面的差异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变化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质的飞跃
分段教育
顺序性
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循序渐进
互补性
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开放包容、长善救失
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速度不平衡
抓住关键期
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身体外形变化
体内机能增强
大脑发育
性发育
含义
个体发展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不同
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目的指向不同
基点不同
统一
共同构成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人类社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二者的统一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统一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含义
实现个体我与社会我的统一
表现
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唤醒人的生命自觉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形成社会价值观
完善自我观念
掌握社会技能
塑造社会角色
主导作用
外部条件
现实力量
内因动力
生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