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感谢大家支持,多多关注哦~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学人物(二)思维导图,心理咨询师,包含社会心理学领域、心理测量领域等。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学人物思维导图,心理咨询师考试,包含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心理咨询师备考资料,第十章 心理咨询专业伦理,伦理: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时的道理、规律和准则。感谢大家支持,多多关注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幼儿期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体现创造性能力
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
古典游戏理论:着重从游戏与人类关系的角度解释游戏的原因和目的。如精力过剩论和重演论
精力过剩→不需要养家糊口,不从事生产劳动
重演论→重复祖先的活动,爬树、捞鱼、玩沙子
现代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流派:游戏与儿童的人格和情绪的发展,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游戏→补偿愿望、调节情绪、释放焦虑
认知学派:游戏与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关系,练习并巩固己习得的各种能力
通过游戏获得各种能力(思维力等)
游戏的发展
婴儿期:机能游戏
重复简单的动作和活动→跳喊叫
幼儿期:象征性游戏(幼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
过家家、骑马打仗
小学/童年期:规则性游戏
游戏规则外显,游戏角色内隐→丢沙包、击鼓传花
童年期及以后的游戏
游戏的竞争性决定机制
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非社会性游戏
独自游戏
旁观游戏
平行游戏
有参与的意向;各玩各的,没有交流
社会性游戏
协同游戏
各自目标
合作游戏
一个目标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幼儿记忆的发展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发展较迅速
学家长说话
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具体的事物,形象的描述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记忆的策略(5岁以前儿童难以运用,幼儿后期能运用的主要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策略。反复不断地注目于目标刺激
复述策略。不断地口头重复要记住的内容
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记住事物的“要点”(如兔子的长耳朵)
口诀:多看多说找特征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两大特征):具体形象性思维(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皮亚杰】自我中心现象
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言语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掌握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3 岁 1000 左右,6 岁 3000,7 岁 4000 左右
理解句子的策略:语义策略、词序策略、非言语策略
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3岁以前都是对话语、情境语
儿童掌握语用技能发展表现
早期沟通的手势
听的语用技能
说的语用技能
口诀:手、嘴、耳朵
第四单元 幼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个性的初步形成
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
儿童对成人个人品质的效仿称为“认同”
儿童认同对象通常具有较高地位、具有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的人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因素
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第一逆反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
其年龄主要是 3~4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