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ISO 90012015 标准
这是一篇关于ISO 90012015 标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引言,4 组织环境,5 领导作用,6 策划,7 章节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10 改进。
编辑于2025-06-17 10:11:39ISO 9001:2015 标准
引言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的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1. 总则
目的: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整体绩效,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益处:
稳定提供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的产品/服务;
增强顾客满意;
应对风险与机遇;
证实体系符合性能力。
2. 质量管理原则
基于GB/T 19000提出的七项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积极参与
关系管理
人为本
过程方法
改进
过程,改
循证决策
3. 过程方法
PDCA循环:结合“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lan-Do-Check-Act)与基于风险的思维,确保过程有效管理。
计划,实行,检查,改正;
过程管理目标:
持续满足要求;
从增值角度优化过程;
基于数据改进过程。
满足 增值优化 数据改进
4. 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协调性:采用ISO管理体系标准通用框架,便于与其他管理体系(如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整合。
配套标准:
GB/T 19000:提供术语和基础概念;
GB/T 19004:为追求持续成功的组织提供指南。
5. 主要变化说明
结构更新:采用高层结构(HLS),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一致。
术语调整:如“产品和服务”替代“产品”,强调服务特性;“成文信息”替代“文件化信息”。
风险导向:明确基于风险的思维,替代旧版“预防措施”概念。
风险,可能的问题
6.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组织(无论规模、行业),要求具有通用性;
强调体系灵活性,允许根据组织需求调整成文信息的详略程度。
引言为理解标准整体框架和核心理念提供了基础,强调动态适应环境、风险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4 组织环境
GBT 19001-2016标准中“4 组织环境”章节的核心内容总结如下:
一、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1)
内外部因素识别
外部,法,技,竞争,市,文,社,经 内,价,文,知,绩。
组织需确定与其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实现能力的内外部因素,包括正面和负面要素。
外部环境:国际/国内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内部环境:价值观、文化、知识、绩效等。
动态监控
组织应对这些因素进行持续监视和评审,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一致。
二、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4.2)
相关,顾,供,监 纳入体系考量
相关方识别
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如顾客、供应商、监管机构等)及其要求。
信息管理
监视并评审相关方的信息及要求,确保其需求被纳入体系考量。
三、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4.3)
边界与适用性
体现范围:边界适用,内外,相关,产品,服务 例外 成文
组织需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考虑内外部因素、相关方要求及产品/服务类型。
例外条件
若标准某些要求不适用,需说明理由且不影响产品/服务合格能力或顾客满意。
成文信息
范围应形成文件,描述覆盖的产品/服务类型及不适用条款的合理性。
四、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
过程管理: 建立,实施,保持,改进,输入,输出,过程,控制,资源, 关键点,过程绩效指标,资源可用,风向应对。,PDCA 风险;
过程管理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涵盖输入/输出定义、过程顺序、控制准则、资源分配、职责权限、风险应对及持续改进。
关键控制点
包括过程绩效指标、资源可用性、风险应对措施(基于PDCA循环和风险思维)。
成文信息支持
保留必要文件以支持过程运行,并验证过程按策划执行。
逻辑关联
4.1和4.2为体系范围(4.3)的输入,4.4则基于前三部分构建具体过程框架,形成完整的“组织环境”分析链条。
“5 领导作用
根据《GBT 19001-2016 (idt ISO 9001-2015)》标准,“5 领导作用”章节规定了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职责和行动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总体要求
总体:确保体系与组织战略一致 目标融入流程 基于风险的思维
最高管理者需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确保体系与组织战略方向一致。
推动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并融入业务流程中。
促进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的应用,确保资源可获得。
强调质量管理和体系符合性的重要性,通过沟通提升全员参与度。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客户关注点,满足顾客和法律要求 增强客户满意度。
确保识别、理解并持续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应对影响产品合格和顾客满意的风险与机遇,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度。
5.2 质量方针
制定方针
指定质量方针,环境,战略,质量 适用要求和持续改进 沟通,员工理解,应用,必要想相关方法公开。
质量方针需适应组织宗旨、环境及战略方向,为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包含满足适用要求和持续改进体系的承诺。
沟通方针
方针需形成文件并确保内部员工理解、应用,必要时向相关方公开。
5.3 岗位、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需分配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
体系符合标准要求,过程输出符合预期。
定期报告体系绩效及改进机会(如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推动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并在体系变更时保持完整性。
核心要点
最高管理者的核心职责:体系有效性、资源保障、方针制定、风险应对、顾客导向。
质量方针:需动态适应组织环境,成为目标制定的基础。
职责分配:通过明确岗位权限,确保体系运行与持续改进。
此章节强调领导层通过战略决策、资源支持和文化建设,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6 策划”
根据《GBT 19001-2016 (idt ISO 9001-2015)》标准,“6 策划”章节规定了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对风险、设定目标及管理变更的核心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策划基础
基于组织环境(4.1)和相关方要求(4.2),识别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
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
增强有利影响,减少不利影响;
推动改进。
应对措施
策划并实施与风险和机遇影响相适应的措施(如规避风险、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等);
将措施整合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并评价其有效性。
措施,规避,承担消除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目标设定要求
目标设定要求:方针一致 适用法,顾客要求 产品,服务,顾客满意先骨干 监视,沟通,跟新。
质量目标需:
与质量方针一致,可测量;
考虑适用的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
与产品/服务合格及顾客满意相关;
定期监视、沟通并更新。
实现策划
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包括:
具体的行动, 任务,资源,责任人,时间节点 评价方法
任务内容、所需资源、责任人、时间节点;
结果评价方法(如绩效指标)。
保留目标及策划的成文信息。
保留成文信息
6.3 变更的策划
变更:变更目的,潜在结果 保资源课获得,明确职责和权限分配; 按策划实施便跟,避免非预期影响。
当质量管理体系需变更时,组织应:
评估变更目的、潜在后果及对体系完整性的影响;
确保资源可获得性,明确职责和权限分配;
按策划方式实施变更,避免非预期影响。
核心要点
风险导向:基于风险的思维贯穿策划过程,强调预防与改进。
目标管理:质量目标需动态适应组织环境,并通过结构化计划落地。
变更控制:确保变更受控,维持体系稳定性和有效性。
此章节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系统性策划框架,确保组织在动态环境中实现预期结果并持续改进。
7 章节 支持
支持: 资源: 人员,体系孔子 基础设施,确保合格产品和服务 过程运行环境,物理,社会,心理,支持过程 监视,测聊过。 组织知识; 能力,人员教育,培训,招聘。保留能力证据 意识,人员知晓,质量方针,有效性贡献,不符合要求的后果。 沟通,内外,内容,时机,对象,方式,责任,确保信息传递。 成文: 创建,更新,控制;
根据GB/T 19001-2016(等同ISO 9001:2015)标准,“7 支持”章节规定了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能力、意识及沟通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
资源,能力,意识,沟通方面的要求。
7.1 资源
总则:组织需确定并提供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考虑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供方资源的结合。
内部和外部
人员:配备胜任人员以实施体系并控制过程。
胜任人员,体系控制
基础设施: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设施(如建筑物、设备、信息技术等),确保合格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建筑,设备,信息
过程运行环境:维护适宜的环境(如物理条件、社会及心理因素),支持过程运行。
物理,心理,支持过程
监视和测量资源:
确保资源适合活动类型且维护良好;
需溯源的测量设备应校准/检定,并保留成文信息。
资源适合活动 测量设备校准,校订
组织知识:识别、保持并更新必要知识(如经验、技术标准),以支持过程运行和产品合格。
必要的知识,经验,技术
7.2 能力
确定人员所需能力(如教育、培训、经验),采取措施(培训、招聘等)确保其胜任性,并评价措施有效性。
教育,培训,经验,招聘
保留能力证据的成文信息(如培训记录)。
7.3 意识
确保人员知晓:
质量方针与目标;
个人对体系有效性的贡献;
不符合要求的后果。
质量方针 有效性; 不符合要求。
7.4 沟通
确定内部和外部沟通的内容、时机、对象、方式及责任,确保信息传递有效。
内外 内容, 时间 人物 如何做
7.5 成文信息
总则:体系需包含标准要求的成文信息及组织自定的必要文件。
成文信息,自定必要文件
创建与更新:确保文件标识、格式、载体清晰,经评审和批准。
控制:
确保文件在需要时可获取、适用且受保护;
管理分发、存储、版本控制及保留/处置;
保护作为符合性证据的文件,防止非预期更改。
获取,适用,保护 管理分发,存储,版本控制,
核心目的
通过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意识提升和有效沟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为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性提供支持。
8 运行”
子主题
回顾
运营控制过程对应的典型组织职能
需求确认-如何生产,客户需求 设计 采购 生产 发运。 质控。
1.过程策划及控制(工艺确定)
2.顾客要求确认(订单处理
商务,需求确定。
3.设计和开发(产品设计)
设计
4.外部提供的产品(采购)
采购
5.生产和服务的提供与交付(生产)
生产
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交付)
发运
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质控)
质量控制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目标: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并实施策划的措施(如应对风险和机遇)。
关键要求:
确定要求 内部接受准则 资源,人,设,环 控制,成文信息 控变 外包受控
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需求
建立过程和产品接收的准则。
组织内部的接受准则,产品特性;
确定资源需求(人力、设备、环境等)。
概要
按准则实施控制,并保留成文信息以证明符合性。
控制变更,评审非预期变更的后果。
变更,
确保外包过程受控。
子主题
子主题
什么资源?机,料,设,过程中软件 输入,顾客要求,法规要求 如何做,程序,方法 谁来做,能力,技能,培训 输出,给客户 测量指标,质量标准
8.1 运行策划举例
使用什么资源?③(设备):机器(包括试验设备)、材料、设施、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等。
谁进行?④(能力/技能/培训):能力要求,特别注意要求的技能和能力准则、培训等。
输入⑥:顾客的要求、法规要求。
输出⑦:交付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
输入,输出
如何做?②(方法/程序/技术):相关的过程控制的程序、方法,要保留和保持的成文信息。
⑤:要达成的质量目标,测量的方法。要测量的关键指标/评估方法是什么?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产品服务 1,顾客沟通 2,要求的确定,法律,组织 要求评审,有能力满足承诺,不一致的要求 要求更改,更新成文信息。
顾客沟通:明确沟通内容(如订单处理、投诉反馈、应急措施等)。
关产品和服务
问询、合同或订单 更改;
的顾客反馈 括顾客投诉;
处置或控制 财产
制定应急措施
要求的确定:需涵盖法律法规、组织自身要求及隐含需求。
要求的评审:确保有能力满足承诺,解决不一致要求,保留评审记录。
规定的要求,
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
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
组织
要求
的法律法规要求;
前表述不一致
合同或订单要求。
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
已得到解决。
注
每一个订单进
是不实际的
替代方法
产品 信息,如产品目录。
保留与下
成文信息:
评审结果
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
要求的更改:确保相关人员知悉并更新成文信息。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策划:明确设计阶段、职责、资源、验证/确认活动。
策划,阶段,职责,资源,验证,确认。
活动的性质、
时间
程度;
过程阶段
设计和开发评审
设计和开发验证、确认活动
开发过程涉及的职责和权限;
的内部、外部资源:
接口的控制需求;
顾客及使用者参
程的需求
后续产品和服务
要求;
有关相关方所期望
满足设计和开发
所需的成文信息。
输入:功能要求、法律法规、以往经验及潜在失效后果。
功能要求,法律,法规;
功能和性能
以前类似设计和开发活动的信息;
法律法规
标准或行业规范;
潜在的失效后果。
的,输入应是充分和适宜
完整、清楚
相互矛盾
应得到解决。
保留
成文信息。
控制:通过评审、验证、确认确保输出符合输入要求。
控制,评审,验证,确认
以确保 : 规定结果
评审活动 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验证活动 满足输入的要求;
确认活动 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
问题采取必要措施
保留 成文信息。
输出:需满足输入要求,明确产品特性及验收标准。
输出,满足输入要求,
输入的要求
后续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
监视和测量的
接收准则
于预期目的、
、安全和正常提供是
保留
的成文信息
更改控制:识别、评审和记录设计变更的影响。
更改控制,识别,品胜,记录变更,不产生不利影响。
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保留 成文信息:
设计和开发
评审的
更改的授权
防止不利 采取的措施
8.4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总则
确保符合要求 实施控制,外部,产品,服务 必要措施,保留成文
确保符合要求。
实施的控制:
外部 产品和服务
外部供直接将产品和服务
由外部供方提供过程或部分过程
评价引发的任何必要的措施
应保留成文信息。
控制类型和程度
确保外部提
不产生不利影响
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
产 生不利影响。
组织应:
组织确保控制 规定输入出控制 考虑外部,产品,服务,满足要求
确保
体系的控制之中;
规定
控制及其输出结果的控制
考虑:
外部 过程、产品和服务 满足顾客要求 潜在影响
外部 实施控制 有效性;
必要的验证
其他活动,
过程、产品和服务
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
外部信息,充分适宜;
所确定的要求 是充分和适宜
沟通以下要求:
过程、产品和服务
内容的批准
产品和服务;
方法、过程和设备;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能力 的人员资格;
供方 组织的互动
外部供方 绩效的控制和监视;
组织 在外部供方现场实施 验证或确认活动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
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行生产和服务提供。
受控条件应包括:
受控的条件,活动特征,结果
获得成文信息 规定以下内容
活动的特性;
获得的结果。
使用适宜的监视
测量资源;
适当阶段实施监视
测量活动
是否符合过程
输出的控制准则
接收准则
适宜的基础设施
保持适宜的环境
胜任的人员
要求的资格a
出结果不能
监视或测量
实现策划结果
确认,并定期再确认;
措施防止
错误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标识,可追溯
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
产品和服务合格。
照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输出状态
控制输出的唯一性标识
应保留所需的成文信息
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财产,爱护 识别,验证,保护,防护 丢失损坏,不适,成文 材料,零件,工具,设备,场所,知识产权,个人资料
应爱护
务一部分的 的顾客和外部供方财产
识别、验证、保护和 防护。
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
保 留
成文信息。
材料、零部件、工具和设备以及场所、知识产权和个人资料
8.5.4 防护
防护,标识,处置,污染,包装,储存,传输,运输
标识、处置、污染控制、包装、储存、传输或运输以及保护。
8.5.5 交付后活动
交付后,满足,交付后的要求 范围和程度, 法律,法规,潜在不良,性质,适用,预取寿命 顾客要求 反馈。
满足
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覆盖范围和程度时
法律法规
潜在不良的后果;
性质、使用和预期寿命;
顾客要求
顾客反馈
8.5.6 更改控制
更改控制,评审,控制 成文,人员的必要措施。
更改进 必要的评审和控制,
保留成文信息, 行更改的人员 采取的必要 措施。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产品,服务,验证要求 未授权,不得放行。 成文,接受准则 追述授权;
验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未经授权或顾客批准,不得提前放行。
成文信息。
接收准则
追溯到授权放行人员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不合格 防止,不合格 处置方式,纠正,隔离,退货,让步
8.7.1
确保 识别和控制, 防止 非预期
在服务提供期间 的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输出
处置方式:纠正、隔离、退货、让步接收或告知顾客。
纠正之后
验证其是否符合
8.7. 保留下列成文信
不合格;
所采取的措施;
获得的让步;
识别 不合格的授权。
核心要点
过程控制:强调策划、资源、人员能力和变更管理。
风险思维:通过控制措施减少外部供方和内部过程的风险。
可追溯性:确保从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可追溯。
不合格管理:明确处置流程,防止问题扩散。
9 绩效评价”
核心目标:通过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为改进提供依据。
监视,测量,分析,评价,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总则,监视,测量对象 顾客,收集满意程度 系统的方法 分析,评价,符合性,满意度,有效性,应对措施 供方绩效 改进
总则:
确定需监视和测量的对象(如过程绩效、产品符合性、顾客满意度)。
选择适用的方法(如统计技术、顾客调查、过程审核)。
规定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间节点及结果分析频率。
顾客满意:
主动收集顾客对需求和期望满足程度的反馈(如调查、投诉分析、市场数据)。
建立系统化方法,定期评审顾客满意信息。
分析与评价:
分析数据以评估以下方面:
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顾客满意度趋势;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的效果;
外部供方绩效;
改进机会。
9.2 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定期,是否符合标准 考虑过程重要性,变化影响 审核实施,确保独立性, 记录报告 纠正措施,有效性
审核要求:
定期策划和实施内部审核,验证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组织自身规定。
审核方案需考虑过程重要性、变化影响和以往审核结果。
审核实施:
确保审核员独立性,避免利益冲突。
记录审核结果并向管理层报告。
针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有效性。
9.3 管理评审
输入内容:
输入以往改进落实情况 内外部环境 质量目标达成情况 顾客反馈,投诉以及外部 资源充分性,改进机会
以往管理评审的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体系的影响;
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过程绩效、产品合格率;
顾客反馈、投诉及外部供方绩效;
资源充分性及改进机会。
输出结果:
输出结果, 决策,流程,目标调整 资源分配,培训,升级 新措施
关于体系改进的决策(如流程优化、目标调整);
资源分配需求(如人员培训、设备升级);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新措施。
核心要点
数据驱动:基于客观证据(如记录、统计分析)进行评价,避免主观判断。
闭环管理:通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推动持续改进。
高层参与:最高管理者主导管理评审,确保体系与战略方向一致。
动态适应: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质量管理体系以保持有效性。
数据驱动,客观 PDCA 高层参与 动态,内外部环境变化。
“10 改进”
核心目标:通过识别改进机会、消除不合格原因及持续优化,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提升。
识别改进机会,提升满意度
10.1 总则
组织需主动识别改进机会,采取必要措施,包括:
必要措施,改进产品和服务 纠正和预防 体系化优化
改进产品和服务:满足现有要求并应对未来需求。
纠正和预防:减少不利影响或防止问题发生。
体系优化: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改进形式包括纠正措施、持续改进、创新或流程重组等。
子主题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不合格, 防止非预期,或交互,隔离,返工,告知 评审不合格 纠正,分析原因,措施,措施有效 记录要求,不合格性质,措施内容,结果
不合格应对:
不合格 防止非预期适用或交付 不合格原因, 纠正措施
控制不合格输出,防止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如隔离、返工、告知顾客)。
评审不合格原因,评估是否需要系统性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实施:
分析根本原因(如流程漏洞、人为失误、资源不足)。
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流程修订、培训、资源补充)。
验证措施有效性,必要时更新风险应对策略或调整体系。
记录要求:
保留不合格性质、措施内容和结果的成文信息。
10.3 持续改进
推动改进,数据分析,管理评审,内外反馈 改进方向,流程,适应性增强。
通过以下输入推动改进:
数据分析(如产品合格率、顾客满意度趋势)。
管理评审输出(如资源分配、体系变更需求)。
内外部反馈(如审核结果、市场变化)。
改进方向包括:
流程效率提升(如减少浪费、缩短交付周期)。
体系适应性增强(如应对法规更新、技术迭代)。
核心要点
问题导向 闭环管理 全员参与 动态优化。
问题导向:以不合格为切入点,推动系统性改进。
闭环管理:从发现到验证形成完整改进循环(PDCA)。
全员参与:强调管理层责任,同时要求员工主动识别改进机会。
动态优化: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确保体系持续适应组织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