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2-2021
这是一篇关于《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2-2021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3基本规定,4路线,5路基路面,6桥涵,7隧道,8路线交叉,9交通工程。
这是一篇关于《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3管道结构上的作用,5基本构造要求。
这是一篇关于《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 722-2023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分类、结构,5技术要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经济
混凝土
实务第一篇第一章燃烧知识树
燃烧类型
《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2-2021
3基本规定
3.1公路分级及设施设置
3.1.1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置
短途交通量较大、出入口布设困难
高速、干线一级
应设辅路
辅路V=0.6~0.8主线V(仅机动车通行去高值,机非混行取低值)
集散一级
宜设辅路
二级
应设置慢车道,但机动车道不宜超过4车道(车道多了就和一级差不多了)
非机动车、行人交通量较大
一级、二级
应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三级、四级
可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四级公路宜用双车道
3.1.2公路衔接城市道路
高速、干线一级——快速路
集散一级、干线二级——主干路
集散二级、三级——次干路
支线三级、四级——支路
3.2设计车辆
3.3交通量预测
预测年限
二级20年(宜)
四级10~15年(宜)
其他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高速、一级20年
二、三级15年
四级按实际情况
3.4通行能力与服务标准
3.4.1服务标准
高速、干线一级+辅路
主线三级
辅路降一级(宜)
降一级(可)
不低于四级(应)
3.4.2通行能力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3.5设计速度
高速——快速路(V=60km/h)
长度≤15km段落可采用V=60km/h,或仅限互通之间的路段
干线二级——主干路
V=60km/h(宜)
集散二级——次干路
衔接路V=30km/h,可用40km/h
集散三级——次干路
V=40km/h
公路——城市道路
速度差≤20km/h,否则设置过渡段
3.6建筑限界
4路线
4.2横断
机动、非机动
1.中、小型客车为主的公路
2.改扩建时用地严重受限
机非混行
V大于等于50km/h不宜机非混行
四级机非混行时,路面Bmin=4m(可),三轮车较多时5m
4.2.4人行
人行道宽度≥1.5m(应),局部受限1.2m
人非混行
4.2.5侧分带
主路与辅路之间
V≥80km/h机非之间,机人之间
路缘带最小宽度
4.2.6硬路肩
高速
左侧硬路肩
右侧硬路肩
双向四车道高速
3.0m
其他高速
一级
设辅路的
主路单向车道≥3时
辅路单车道且未设非机动车道
应设右侧硬路肩(含路缘带)
辅路设计速度≥60km/h
硬路肩宽度≥0.75m(得)
辅路设计速度<60km/h
硬路肩宽度≥0.5m(得)
4.3平面
4.3.1最小半径
高速、一级(V≥80km/h)
最小半径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高速辅路、一级(V=60km/h)、二、三、四级
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极限值
4.3.2超高
V≤60km/h
城镇化公路imax=4%(可)
V>km/h
一级、二级imax=6%(可)
4.3.3
平曲线最小长度
辅路V=50km/h
L=150(一般)~85(极限)
4.3.4
视距
停车视距
≥60m(应)
会车视距
≥120m(应)
4.4纵断
主路&辅路
改扩建、地形限制可+1%
积雪冰冻i≤3%(宜)
其他i≤3.5%(宜)
i<0.3%
设锯齿沟或其他排水
最大坡长
主路
辅路
V<40km/h不限制单一坡长
V=50km/h竖曲线最小半径700m,最小长度40m
5路基路面
5.0.3压实度
主路、辅路、非机、人行一体设置
非机、人行独立设置
降低一个等级(可)
6桥涵
洪水频率
低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时
城市防洪规划
线型指标
机动车道
桥纵坡
≤4%(宜)
引道纵坡
≤5%(宜)
纵坡均≤2.5%(宜)
困难时3%
荷载
非机与机动结构相连时,均按汽车荷载考虑
管线过桥
不得敷设污水管
压力>0.4MPa的燃气、其他可燃、有毒、腐蚀性液体、气体管
条件允许时设置电信电缆、热力管、给水管、电压≤10KV电缆,压力≤0.4MPa的燃气管需要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
电压>10KV电缆、燃气管、其他可燃、有毒腐蚀液体、气体,不得敷设在涵洞内
7隧道
高速、控制出入的一级严禁在同一孔设置非机、人行(严禁)
同孔设置时
机非之间、机人之间设置隔离
检修道宽度满足时可兼非机、人行
设置硬路肩时,非机、人行可用
纵坡
隧道内通行非机、人行时,纵坡≤2.5%,短于100m的隧道无所谓(宜)
条件受限可≤3.5%(应)
L>1000m,设置管理房
8路线交叉
平交
8.1.2最小间距
一级、二级、三级的T形、十字形、环形
受规划和用地限制时,还应满足
右进右出(宜)、增设辅路和慢车道合并被交路
掉头车道可设置在交叉口
集散一级可设小车通行的中分带开口,开口与平交间距应符合表8.1.2-1,并设变速车道
8.1.7人行、过街
≥6车道或V>60km/h
不宜设置人行横道
利用中分带设二次过街安全岛,一般2m,困难1m
<6车道或≤60km/h
可设人行道,且应符合表8.1.2-2
立交
8.2.1设置条件
互通立交
高速——快速路、主干路(应)
一级、二级——快速路(应)
干线一级——主干路(宜)
集散一级、二级——主干路、次干路
冲突延误严重,渠化和灯控不满足通行能力(应)
分离立交
一级、二级过境交通量大、货车比例高(宜公路上跨)
8.2.2间距
9交通工程
9.1.1高速
9.1.2护栏
中央分隔带护栏
一级V=100km/h,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实际净区宽度≤《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附录A计算值时,应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
路侧护栏
高速、一级主路和辅路之间净区宽度内,高差>3m且边坡陡于1:3.5时,高的一侧
公路上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或净区宽度范围内与轨道交通并行
护栏等级
9.1.3隔离设施
带慢车道的二级V=80km/h
设置对向隔离设施(宜)
V≥60km/h且设置非机动车道
设置机非分隔(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