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生理学》吴雄志老师 第一章 概论
这是一个关于《中医生理学》吴雄志老师 第一章 概论的思维导图,涵盖了中西医生命活动认知、中医理论体系概述、中医八大证型、中西医生理异同以及中西医理论体系异同等内容。
这是一个关于《中医生理学》第三章 形气神的思维导图,详细阐述了形、气、神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诊断、治疗、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为了解和学习中医的形气神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中医生理学 》吴雄志老师 第二章生命源来 第一节 认识生命的思维导图,梳理了关于生命认识的多个重要方面,包括生命节律、生命本源、对生命的多维解构、遗传奥秘以及生命进化历程,帮助读者从中医视角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乌合之众》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中医生理学概论
中医理论体系概述
课程特点
脉络:正常的人(中医生理学)—患病的人(中医病理学)
核心维度:生理模型、生命源来、人体构造、人与自然
四大核心内容
生理模型
生理基础:阴阳、五行、六经
疾病模型:六经辨证、脏腑辨证
核心价值:整体观突破局部局限
生命源来
关联:宇宙、生物演进规律
底层逻辑:理解生命本质与疾病
人体构造
组成:脏象(器)、气血精津液(原料)、经络(纽带)
关键机制:气化(物质、能量、信息转化)
人与自然
规律:天人相应
应用:自然调治疾病
中西医生理异同
对应关系
阴阳五行 ↔ 遗传
脏象 ↔ 器官系统
气血精津液 ↔ 物质代谢
经络 ↔ 信号传导
中西医理论体系异同
中医体系
整体框架:阴阳 - 五脏 - 气血精津液
动力机制:气化联动
西医体系
分层结构: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
功能分类
物质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运动
调节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
中医八大证型
实热证
定义:交感-肾上腺髓质轴亢进
病理机制:β受体-cAMP系统亢进
症状:发热、口渴、脉数
现代对应:高代谢状态
寒实证
定义:副交感-胰岛轴亢进
病理机制:M受体-cGMP系统亢进
症状:畏寒、肢冷、脉迟
现代对应:低代谢状态
阴虚证
定义:下丘脑-垂体轴紊乱
病理机制:皮质激素昼夜节律异常
症状:五心烦热、盗汗、失眠
现代对应:分解代谢异常
阳虚证
定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病理机制: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症状: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
现代对应:合成代谢障碍
气虚证
定义:免疫功能紊乱
病理机制: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
症状:乏力、腹满、食少
现代对应:免疫调节失衡
血虚证
定义:血液物质缺乏
病理机制:红细胞生成减少
症状: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现代对应:贫血状态
湿证
定义:水液代谢障碍
病理机制:组织/细胞水肿
症状:身重困倦、舌苔厚腻
现代对应:体液潴留
瘀血证
定义:血行不畅
病理机制:微循环障碍
症状:刺痛、瘀斑、脉涩
现代对应:血液流变学异常
中西医生命活动认知
中医视角
原料:气血精津液
通道:经络
过程:五脏协同 + 气化
功能状态:阴阳(阳 - 兴奋/阴 - 抑制)
西医视角
原料:氧 + 营养物质
过程:八大系统协同
功能状态:兴奋/抑制 ↔ 中医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