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专项培训
这是一篇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专项培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认知,二、化整为零 正确划分风险辨识单元,三、条分缕析 组织全面辨识危险源,四、正确逻辑 确定危险源管控层级,五、理清思路 制定可执行的直接措施,六、应用技巧 用管理手段将直接措施落地。
编辑于2025-07-03 10:43:31这是一篇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专项培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认知,二、化整为零 正确划分风险辨识单元,三、条分缕析 组织全面辨识危险源,四、正确逻辑 确定危险源管控层级,五、理清思路 制定可执行的直接措施,六、应用技巧 用管理手段将直接措施落地。
这是一篇关于办公室安全培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办公室风险识别,办公室用电安全,办公室消防安全。 可用于办公室人员的安全培训。
对基础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大纲。梳理了职业卫生管理培训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具体管理环节,再到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有助于深入理解职业卫生管理的整体框架和关键要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专项培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认知,二、化整为零 正确划分风险辨识单元,三、条分缕析 组织全面辨识危险源,四、正确逻辑 确定危险源管控层级,五、理清思路 制定可执行的直接措施,六、应用技巧 用管理手段将直接措施落地。
这是一篇关于办公室安全培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办公室风险识别,办公室用电安全,办公室消防安全。 可用于办公室人员的安全培训。
对基础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大纲。梳理了职业卫生管理培训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具体管理环节,再到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有助于深入理解职业卫生管理的整体框架和关键要点。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专项培训
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认知
双重预防机制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辨识
风险分级
风险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
检查基准
检查人
检查对象
检查频次
目前双重预防体系常见问题
认知
对双重预防机制认知存在误区
企业对机制概念理解不透彻,风险辨识不全面、风险评价方法运用不合理、风险和隐患清单台账不规范,未根据企业管理层级对风险隐患进行分级分类、有重点的进行风险管控,影响建设质量和效果
为一套成果文件而开展工作
绝大多数企业仅仅编制一套成果报告,风险管控措施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无法一致,完成项目验收后,再无后续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尤其是动态管控能力,无法从机制上系统防控安全风险与事故
危险源辨识与管控
危险源概念理解错误,基本描述的是隐患,未找到致害物及伤害方式,不利于管控措施的系统性
针对不同的风险,千篇一律的管控措施,显而易见的流于形式
管控措施后的风险分级是目前普遍做法,混淆了固有风险和现状风险的概念,对风险分级管控没有实质作用
危险源与隐患混淆
管控措施不清晰
缺少管理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基本逻辑
风险辨识、评估
划分风险单元,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
找到致害物和伤害方式
评估固有风险,确定风险等级
确定措施、管控风险
明确管控风险的直接措施
技术措施和行为要求
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直接措施持续有效
隐患排查、治理
根据风险管控措施,确定隐患排查基准
通过综合、专项、日常等检查方式,建立分级排查机制
风险分级管控模块高效的实施流程
准备与策划
成立领导机构
编制实施方案
开展全员培训
完善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评估、管控
划分步骤或子单元
辨识危险源(危险因素)
评估固有风险
策划直接措施
策划管理措施
确定相关管理措施
编制安全操作规程
编制安全检查清单
编制风险告知卡
编制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
二、化整为零 正确划分风险辨识单元
为什么要划分风险点?
划分风险单元(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风险点的类型
设备设施
包括了化工装置、特种设备、安全设施、消防设施、职业健康防护设施、公辅设施、工器具等
一般情况下,自行运行过程中可能暴露风险的,应划为设备设施类风险点
作业活动
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如危险作业、设备操作等
一般情况下,作业活动或需要操作才会暴露风险的,应划为作业活动类风险点
部位场所
对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中“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未覆盖到的,应采用“部位场所”进行补充,确保风险点全覆盖
一般针对风险相对单一或相对较少风险的区域或场所,如危险废物仓库、办公室等
风险点已经对类型相同或可能暴露的风险相同的设备、场所和作业活动进行了合并,方便风险辨识工作的开展 (同类型的无需做多次风险辨识工作)
风险点的划分方法
1. 理顺业务主线
部门或班组的业务主线
2. 细分主业务
针对每个业务主线,再进行细分,每个业务主线是由哪些工序组成,不同岗位进行的独立工序,其中涉及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就是风险点
3. 回头看
除主业务的内容,在辖区内,是否存在其他涉及的辅助性工序,对风险点进行补充
风险点的划分原则
通用
风险点是编制安全作业规程时考虑的最小单元
有设备设施类风险点必有作业活动类风险点
按管理权属划分设备设施、部位场所(简单)类型风险点,谁管理谁辨识
按作业权属划分作业活动类型风险点,谁作业谁辨识
大部分风险点中都会涉及的工器具或作业,可单独列出,做为通用风险点,避免重复
特殊
设备类型、作业法式、涉及风险,三方面重叠度高的视为1个风险点,重叠度低的视为单独风险点
部位场所
风险复杂且高的
拆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
风险单一且低的
直接划分为部位场所
以部门为单位 梳理各部门设备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及部位场所清单 再根据风险伴随类型划分风险单元(风险点) 确定辨识责任人及参与辨识人
三、条分缕析 组织全面辨识危险源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定义
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险源,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开展流程
划分风险点
划分作业步骤
危险源辨识
固有风险评估
制定管控措施
危险源(危险因素)辨识方法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
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
复杂的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作业活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划分各风险点的步骤或子单元
作业活动
应确定一项作业活动成功完成的所有作业步骤
把一项作业分成几个关键步骤,详略得当
要划分步骤(明确目的),不要描述动作
描述方式:动词(打开, 转动, 关闭…)+作业内容(名词)
说明做什么,不要说怎么做
该作业相关的非常规的作业步骤应考虑纳入
非本岗位的作业步骤不要纳入
设备设施
按工艺流程及布局, 将评价单元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单元,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设备设施均应纳入
化工类装置及设施之间有切断阀时,以切断阀作为分隔界限划分为独立的风险分析单元
无切断阀时,以工艺流程的阶段、场所、设施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划分风险分析单元
工贸企业相关小型设备设施应考虑开停机等作业步骤(化工等大型装置单独考虑)
部位场所
应充分识别该作业场所所有的局部场所、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
作业活动类应明确相关的作业步骤
设备设施可以进一步划分子单元
可以将部位场所进一步划分局部场所
划分时,应将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及局部场所按时间轴或空间布局顺序进行梳理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的定义
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
ISO45001-2018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的意见
危险源的描述
致害物
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
伤害方式
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
危险源=致害物+伤害方式
危险源和隐患的区别
危险源的五种类型
人的动作
频繁弯腰
踩空
滑倒
致害物的运动
火花飞溅
砂轮破碎飞出
重物掉落
致害物的状态
易燃气体积聚
容器超压
物料超温
接触致害物
接触高温工件
接触转动的轴
接触残留硫酸
吸收有害物质
接触噪声
吸入粉尘
吸入毒物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因素
电气危害
机械危害
势能或内能释放
辐射危害
化学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
高温/低温危害
生物危害
辨识危险源常用的三种方法
观察和讨论法
Q1:这个步骤/单元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Q2: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参考资料法
参考以往辨识记录,事故案例,法规标准,制度或规程
专家法
工艺/设备技术人员,咨询行业/领域专家
安全检查表法(SCL)
定义
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判别检查
开展流程
划分风险点
设备设施
部位场所
划分检查项目
针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辨识的最小单元
检查项目为设备的某个功能单元
制定检查标准
功能模块处于安全状态下,检查项目的外在表象
事故后果
检查项目失效后会发生哪些对人员造成伤害的事故后果
简单说明受什么伤
制定管控措施
维持检查标准,所需要的直接措施
划分各风险点的检查项目
设备设施
按工艺流程及布局, 将评价单元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单元,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设备设施均应纳入
化工类装置及设施之间有切断阀时,以切断阀作为分隔界限划分为独立的风险分析单元
无切断阀时,以工艺流程的阶段、场所、设施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划分风险分析单元
工贸企业相关小型设备设施应考虑开停机等作业步骤(化工等大型装置单独考虑)
部位场所
应充分识别该作业场所所有的局部场所、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
作业活动类应明确相关的作业步骤
设备设施可以进一步划分子单元
可以将部位场所进一步划分局部场所
划分时,应将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及局部场所按时间轴或空间布局顺序进行梳理
围绕设备的核心功能——缺失后核心功能无法正常工作
制定检查项目的检查标准
定义
检查标准是控制风险的安全状态,如设备设施结构、本体、工艺参数、安全装置等的安全状态
检查内容
机构
本体
工艺参数
安全装置
注意事项
只写与结构、本体、工艺参数、安全装置等硬件相关的内容
必须明确标准,不得模棱两可
具体化,避免主观、模糊词语,避免检查偏差
参照已有内外部检查表、法律法规标准
制定管控措施(直接措施)
控制措施的六个要点
设置类检查标准,直接照搬;状态类的检查标准,写明保障其持续有效的直接措施
写具体可执行的直接措施,不要写间接措施
如:编制规程、张贴标志、加强监督、加强培训
具体化、避免主观、模糊词语
如:货物堆垛不得超高,定期检查 ,正确使用XX
必须明确标准,不能模棱两可
如:启动前必须检查水位是否高于红线
尽量从正面描述
参照已有辨识结果、法律法规标准
四、正确逻辑 确定危险源管控层级
风险的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R)=可能性(L) × 后果(C)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
风险是用来描述危险源的危险程度的词,是一种属性
风险的两种类型及其应用
固有风险
不考虑管控措施的风险
决定管控层级
正常状态下的最大后果
现状风险
不考虑管控措施的风险
基于现有措施
决定是否改进
风险的评价方法
风险矩阵(LS)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直接分析法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固有风险评价
直接判断法
现状风险评价
LEC法
固有风险的管控层级划分
红色-重大风险
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者3次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且同一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经评价确定的其他重大风险
橙色-较大风险
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
发生过1次以上不足3次的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且同一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在3人以上不足10人的
经评价确定的其他较大风险
黄色-一般风险
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且同一时间作业人员在3人及以下的
可能造成作业人员在3人及以下重伤、死亡的其它作业场所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一般风险的
蓝色-低风险
班组级、岗位级
可能造成人员轻伤如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骨折或财产损失的
经评估确定的其他低风险
高层级管控的危险源,低层级必须管控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风险矩阵法
五、理清思路 制定可执行的直接措施
诱导性原因分析
考虑2个方面
危险源出现的原因
造成后果的原因
清晰具体,避免写“操作不当\不小心”
朝向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分析
控制措施的典型问题
假、大、空
只管理手段
只管理手段
先制定可防控事故的直接措施,再转化为管理手段
直接管控措施的类型
工程技术措施
包括取消危险工艺、设备或材料,使用没有危害或低危害的替代风险高的工艺、设备或材料;使用防护装置、行程保护装置等隔离危险源,或采用危险能量限制措施等。例如设置连锁装置,安装防护罩、急停开关、连锁控制、安全阀等
检验检测维护
通过一定的手段定期对设备、装置或部件进行的有效性、精准度、符合性相关的检测、检验、检定作业,或必要的维保。例如:每年对安全阀进行校验
个体防护措施
操作者需要穿戴、使用的个体防护用品,例如防飞溅眼镜、防烫手套、安全带、安全鞋等
安全操作要点
操作者正确的、安全的操作行为,包括设备设施的操作过程,以及作业过程中需要检查确认的事项等(不包括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例如:驾驶叉车必须将叉齿降低至20c m,使用登高车时必须设置警示围栏,打开阀门前必须泄压确认压力表为零等
应急处置措施
操作者正确的、安全的操作行为,包括设备设施的操作过程,以及作业过程中需要检查确认的事项等(不包括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例如:驾驶叉车必须将叉齿降低至20c m,使用登高车时必须设置警示围栏,打开阀门前必须泄压确认压力表为零等
制定切实有效的直接措施
六、应用技巧 用管理手段将直接措施落地
确定管理措施
基础管理措施
编制相关制度、操作规程或作业方案,进行隐患排查等
编制《XXX》,并按制度规程内容要求严格执行
按照《XXX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
XXX作业前,应填写XXX作业证,审批通过后方可作业
XXX处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识
教育培训措施
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取证、专项教育培训
新员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每年进行再培训
XXX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进行定期复审
每年组织XXX等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应急管理措施
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编制XXX事故应急预案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综合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注意事项
管理措施制定针对的是整个风险点,而非单个步骤或者危险源
涉及的各类制度文件与现有实际运行的各类制度文件保持一致
涉及电工作业、登高作业等需要取证的,不可缺少取证培训
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或其他风险较高的作业,可增加专项培训
风险告知卡编制注意事项
在作业活动风险点上编制风险告知卡,同时并入设备设施辨识内容
个体防护装置从头到脚排序
警示标识注意安全放置最后
条数过多(整个告知卡超过35-40条)
语言描述精简
讲述同样内容的可以合并在一行或精简后再合并
删除部分内容
作业场景图包含主要场景即可,横屏4:3拍摄
作业规程编制注意事项
要求
确认作业规程名字是否正确
以作业步骤为主线,说明每个操作要点的岗位员工的操作行为、应急措施、个体防护
工程技术措施,可以描述为操作行为的,应移动到操作规程中后进行描述
检测、检验、检定措施,要确认是否属于岗位员工能做的事情,如果岗位员工能做,则需要将相关措施移动到操作规程中,且排在步骤的最后
不是全程需要佩戴的防护用品,需要在描述上增加前置条件 比如:“酸洗时,必须佩戴防腐蚀手套。”
个体防护标识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排列
措施按照作业先后顺序排序,部分可做适应性修改
哪些不做
作业特别简单,筛选出来内容较少(2-3条),可以不做
安全操作规程基本要素
基本信息
部门
风险点名称
风险点类型
风险等级
适用范围
事故类型
个体防护用品
基本要求(职责、注意事项等)
安全操作要点
步骤/子单元
安全操作要点
相应的危险源及后果
应急处置措施
步骤/子单元
应急处置措施
检查事项清单与检查表编制
法定五大基本检查的实施要领
综合检查
现场问题反溯管理问题
专项检查
针对专项的现场与管理
的全面检查
日常检查
操作风险和专业风险的
日常检查
季节性检查
根据季节特点与风险开展的全面检查
节假日检查
前、节中、节后的全面检查
编制流程
编制检查事项清单
根据风险管控措施确定检查内容
确定检查人与方式
确定参与检查的人员与检查方式
编制检查表
根据不同检查人编制不同检查表,定频次
制定检查表要点
检查表对应关系
岗位级检查表
低风险以上
班组级检查表
低风险以上
部门级检查表
一般风险以上
公司级检查表
较大风险以上
岗位检查表要点
员工重点检查能力范围所及的相关事项
不检查自己的作业行为
不检查自己不专业的事项
管理者检查表要点
管理者检查能力范围所及的相关事项
检查基本工程技术措施有效性、员工行为规范、应急能力等
检查基础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其他管控措施通用内容
员工掌握相关安全操作要点,劳动防护用品佩戴齐全,无违章作业 (随机抽查若干员工询问)
XXX按照隐患排查制度要求开展了隐患排查,隐患排查记录完整
员工接受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以及相关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
员工掌握相关应急预案,知晓本岗位应急处置要点,且参与了应急预案演练 (随机抽查若干员工询问)
建立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企业应根据安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对安全风险分析对象进行科学分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4 个等级,分 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标示,并在信息系统中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