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
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
识记
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
行政管理机构是按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政府机构,是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下的职能部门或办事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
主体性
行政管理机构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职能的载体,在行政关系中居于主动地位。
系统性
合法性
最重要
权威性
来源于合法性
执行性
服务性
以人民为中心,以公共利益为指向
主席发威醒悟
领会
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执行和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公共事物进行管理
提供公共服务
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识记
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内阁制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术内阁,内阁由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脑为政府首脑,领导为内阁。
国家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内阁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的机构
主要代表为:英国。其中意大利、奥地利、希腊、日本、以色列、印度、新加坡等也实行内阁制政府制度。
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总统制类型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由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总统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美国联邦政府包括总统办公机构、内阁和各部以及独立机构三类。 其中的总统办事机构是白宫直属机构,是总统的助手和顾问班子。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拉美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非洲的埃及、肯尼亚等不少国家采取这种方式组成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
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半总统制类型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产生方式兼有内阁制和总统制的特点
法国,国家行政机关是政府,政府由总理领导,而总理是由经全民选举产生的总统任命的。 总统与总理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大政方针,后者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 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实际统治权,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不对任何机关负责。 总统无须经议会同意直接可以自行任命总理和政府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可以不经总理副署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发布总统咨文。
以法国的第五共和国最为典型。荻兰、冰岛、做药牙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也采用这种政府制度。
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委员会制国家的行政机关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委员会由主席领导,主席为政府首脑,委员兼任各部部长,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 行政管理机构包括委员会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
这种类型的主要代表国家是瑞士。
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厂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于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共同组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
领会
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和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组成方式上的差异
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组成方式上的独特之处
我国中央政府即国务院的组成方式的特点
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识记
行政管理机构性质区分
领导机构
执行机构
监督机构
咨询机构
信息机构
辅助机构
派出机构
职能区分
经济类
社会类
政治类
准行政管理机构
如美国的联邦独立管理机构
领会
不同作用和功能
领导机构
执行机构
监督机构
咨询机构
信息机构
辅助机构
派出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识记
含义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等到总称。
程序
提出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对方案评估和论证
方案的批准
方案的实施
领会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适应性原则
最重要
协调性原则
权责相称原则
精干高效原则
法治性原则
我国不同级别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
(1)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2)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请国务院批准,最后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4)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5)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构;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构。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机构的设立,在上级政府批准的编制总额内,由各工作部门报请同级编制部门批准。
应用
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中坚持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行政管理机构的编制
识记
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含义
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等到总称。简称“行政编制”
行政编制管理机构的含义
是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是行政编制管理的主体。
行政编制管理的含义
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特点
集中程度高
综合性强
是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
领会
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
职能管理
对各行政管理机构职能进行配置、协调的活动
机构管理
对机构设置与调整的管理
人员编制管理
对行政管理机构内部人员数量、结构、领导职数、员工数额等的确定及其管理,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确定人员编制结构。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识记
改革的含义
是指对已经不能适应或阻碍社会发展的原有机构进行变革的活动。简称“行政机构改革”
改革的目标
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
整合分散于不同部门的职责
精干设置各级政府 部门及其内设机构
领会
改革的原因
内部因素
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外部因素
机构的过度膨胀
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
工作经验狭窄和年龄老化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
西方发达国家改革的内容
1. 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2. 行政管理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分离
3. 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 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5.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革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先后进行了八次重大的改革,即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的机构改革。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少人员。
(1)第一阶段:主要以1982年和198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特点是以精简政府机构和减少政府工作人员为重点,并初步将转变政府职能提上改革的议事日程。
(2)第二阶段:主要以1993年和199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特点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通过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以改变政企不分的状况;同时大力加强宏观管理职能部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3)第三阶段:主要以2003年和200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特点是通过确立政府的基本职能,完善和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关系,推行大部制改革。
(4)第四阶段:主要以2013年和201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特点是在继续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同时,根据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科学设定党和国家机构,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政府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应用
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1)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 (2)整合分散于不同部门的职责。 (3)精干设置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
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
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坚持中央和地方一盘棋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