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课程标准
这是一篇关于课程标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
编辑于2025-07-17 19:41:02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课程性质
综合性
实践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基本理念
育人功能
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
语文学习方式改变
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程目标
语言积累与建构
语言表达与交流
语言梳理与整合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逻辑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增进美感体验
鉴赏文学作品
美的表达与创造
传承中华文化
理解多样文化
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课程结构
设计依据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基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
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
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
结构
必修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文学阅读与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表达
选择性必修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子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研讨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选修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学分与选科
必修课程8学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学分
当代文化参与0.5学分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 学分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 学分
实用类阅读与交流1学分
选择性必修6学分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0.5学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学分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学分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学分
选修课程12学分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
跨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2学分
课程内容
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8课时
当代文化参与9课时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9课时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文学阅读与写作45课时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27课时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8课时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36课时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9课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9课时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8课时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8课时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36课时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36课时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36课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36课时
跨文化专题研讨36课时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36课时
学习要求
多读多项多写
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阅读实用类文本,快速把我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有自己思考和评判
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有意识积累习惯
多角度多层次阅读,获得新体验新发现
阅读文化论著,了解内容,把握主要观点和情感倾向,了解支撑观点的材料
在生活和跨学科学习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了解语言文字法规,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提高语言文字运用准确性和有效性
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内涵
是学生完成课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并依据不同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表现。
学业质量水平
1-1有主动交流意识,学会归纳,留心观察,反思总结,对学习方法的学习
1-2能提和概括信息,能区分观点和事实以及内容之间的联系
1-3欣赏文学作品,感受形象,把握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
1-4阅读文学作品,丰富人生体验,感受多元文化,梳理文化现象,传承优秀文化
2-1能整理语言材料,发现材料之间联系,感受词语隐含信息
2-2能感受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能推理和评价
2-3能感受作品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想象,评价,审美情趣
2-4 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表达,概念,文化现象,看法,实践活动
3-1 发现联系 探索规律 辨析差异 规划 提高效率
3-2能分析观点 质疑 解决问题
3-3感受语言美 体验 评价
3-4问题 梳理材料 分析文化现象 讨论 探究
4-1整理 发现规律 和错误 感受特点 吸取经验
4-2阐述观点 比较异同 解决问题
4-3阐述主题和情感 比较异同 鉴赏语言 审美情趣
4-4 分析文化现象 比较异同 写评论
5-1 探索规律 提出问题 分享经验 提高效率
5-2从多则获取信息 形成观点 表达准确性
5.3比较阅读 独到感悟 审美情趣
5.4 批判 反思 辩证 评论 见解
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关系
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二是学业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是高校参考用人的依据
实施建议
教学与评价建议
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关系
创设综合性学习情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筹
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提高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能力,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
着眼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倡导评价主题的多元化
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明确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的重点和联系
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测试与考试目的
命题思路和框架
命题和阅卷原则
教材编写建议
立德树人
正确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落实18个任务群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发展
积累探究
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开放性和选择性
科技赋能
合作探究
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
多样性
学习活动
教师创造性开发资源
共建共享资源
开发本地和本校资源
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建议
立德树人教师开发资源提高质量
探究规律 改变方式
探索新课程开发加强评价研究
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附录
古诗背诵推荐项目
文言文32篇和诗词曲40篇
关于课外阅读建议
兴趣方法能力精神
推荐阅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