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人类使用说明书,美育,上下五千年美学脉络,全书共分为十个部分,包括“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
编辑于2025-07-23 17:40:15人类使用说明书,美育,上下五千年美学脉络,全书共分为十个部分,包括“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
这是一篇关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思维导图,以不同颜色的线条区分各个习惯,结构清晰,内容全面,便于理解和记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核心要点。
这是一篇关于往里走,安顿自己(许绰云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章节,序。这本书是许倬云先生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为当下人们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找到内心安宁所给出的答案。书中涵盖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界中安顿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人类使用说明书,美育,上下五千年美学脉络,全书共分为十个部分,包括“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
这是一篇关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思维导图,以不同颜色的线条区分各个习惯,结构清晰,内容全面,便于理解和记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核心要点。
这是一篇关于往里走,安顿自己(许绰云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章节,序。这本书是许倬云先生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为当下人们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找到内心安宁所给出的答案。书中涵盖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界中安顿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龙飞凤舞
远古图腾
含着宗教、艺术、审美等等在内的原始巫术礼仪
龙蛇
“人面蛇身”(女娲、伏羲)也许就是经时久远悠长、笼罩在中国大地上许多氏族、部落和部族联盟一个共同的意识形态或观念体系的代表标志
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
凤鸟(帝俊、舜,少昊、后羿、蚩尤)
原始歌舞
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原始歌舞(乐)和巫术礼仪(礼)不分
“礼”——政刑典章,“乐”——文学艺术
有意味的形式
新石器时代
前期比较更生动、活泼、自由(嘉兴马家浜文化:中早期)
晚期:神秘、恐怖
青铜饕餮(狞厉的美)
以祖先祭祀为核心,具有浓厚宗教性质的巫史文化
先秦理性精神
儒道互补
儒家
儒家强调的是官能、情感的正常满足和抒发(审美与情感、官能有关),是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
道家
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亦即审美关系,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的规律
建筑起源
其他各民族(供养神的庙堂,出世的宗教建筑)
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哥特式建筑)
中国(君王居住:人,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
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
楚汉浪漫主义
汉代的美学风格: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表现在具体事物上即力量、运动和速度)
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
原因: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
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拙、重、粗),完全不受框架限制
魏晋风度
人的觉醒:频繁的朝代更替、战乱,权威的倒台,使人开始思考:既然人固有一死,那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
内在的才情、性貌、品格、风神(即人和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
典型形象:药(五石散)、酒、姿容、神韵,还必须加上“华丽好看”的文采词章
优秀代表
陶潜(陶渊明,东晋时期)
超然事外,平淡冲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阮籍
忧愤无端,慷慨任气(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时期势力
西晋东晋,南北朝并立
南朝(门阀:王谢):宋齐梁陈
北朝(门阀: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
佛陀世容
宗教毕竟只是现实的麻药,天上到底仍是人间的折射
(甲)魏:悲惨世界
原因
朝代更替杀伐征战,世间苦难过重,儒家孔孟、道家老庄已不能疗愈群众对这种程度困难的忍受程度
特征
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对世间一切的超脱)
时期
云岗早期:威严庄重
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神情奕奕,飘逸自得
(乙)唐前期
净土变: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来取得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慰安
(丙)唐后期、五代及宋
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补充
壁画是雕塑的陪衬和烘托
儒佛道互相攻讦辩论之后,在唐代便逐渐协调共存
盛唐之音
背景
隋唐(杨坚李渊)起始皆关中门阀(府兵制设八柱国、宇文氏、杨忠、李虎、独孤信),后隋唐科举制兴起,取代原有的九品中正制度,人才开始由下往上任官(平民、地主阶级开始有机会),门阀势力没落
汉代边塞诗如青铜器铭文,记录开拓的创痛;唐代边塞诗似三彩陶俑,折射盛世的多元光彩。二者共同构成华夏文明"从血性征服到诗性超越"的精神轨迹
唐不同时期特点
盛唐
以其对事功的向往而有广阔的眼界和博大的气势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中唐
退缩和萧瑟
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
晚唐
以其对日常狭小生活的兴致,而向词过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韵外之致(中唐文艺)
背景
安史之乱后,刘晏理财恢复财政,杨炎后推行两税法,财政有所恢复
真正展开文艺的灿烂图景,普遍达到诗、书、画各艺术部门高度成就的,并不是盛唐,而毋宁是中晚唐
唐诗“第二次高峰”百花齐放(时代之别易见,个性之分难求)
有韦应物,有柳宗元,韩愈,有李贺,有白居易、元稹,有贾岛、卢仝,紧接着有晚唐的李义山、杜牧,有温庭筠、许浑
宋元山水意境
宋
北宋
浑厚的整体的全景的山水:雄浑、辽阔、崇髙(整体的无我之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例:关同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雪景寒林》、董源的《潇湘图》《龙袖骄民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
南宋
精巧的诗意的特写的山水:秀丽、工致、优美(局部的有我之境)
元
文人画(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必然潮流和趋向出现在绘画艺术上,应从元四大家起)
“气韵生动”(不再是对人而是对物的要求):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经由人们长期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美,是照片不能取代绘画的原因)
补充
中国山水画
要求:可行可望 不如 可居可游
方法:采取散点透视,不固定在一个视角,远看近看均可
重点:重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予的情绪感染效果
明清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明末)
背景
经济基础
市民阶层兴起
政治(心学思潮的冲击)
王阳明“心即理”学说(如“良知说”)削弱程朱理学的权威,强调个体价值。 李贽鼓吹“童心说”,主张个性,反对儒家
代表作:《 牡丹亭》
代表人物:绘画领域的徐渭、哲学上的李贽,戏曲中的汤显祖,小说中的吴承恩,文学中的袁中郎
感伤主义
背景
李自成的失败带来了满清帝国的建立,落后的少数民族总是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
清:《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
批判现实主义
背景:八股取士、文字狱
《红楼梦》
补充
各朝巅峰
书法和诗歌:唐代 工艺和赋之于汉, 雕塑、骈体之于六朝, 绘画、词曲之于宋元, 戏曲、小说之于明清
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中比较开放和自由的时期
先秦诸子百家
魏晋
以封建门阀贵族为基础,魏晋带着更多的哲理思辨色彩,理论创造和思想解放突出
中唐
从中唐到北宋则是世俗地主阶级在整个文化思想领域内的多样化地全面开拓和成熟,为后期封建社会打下巩固基础的时期
明末
主要是以市民文学和浪漫主义思潮标志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出现
艺术主题比较
战国秦汉
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
魏晋六朝
人的风神和思辨
盛唐
人的意气和功业
宋元山水
人的心境和意绪
明清( 以小说戏曲为代表)
世俗人情
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传流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
少喜唐音,老趋宋调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
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贵族世袭官职)
权利垄断
汉代
察举制(从下往上,后期被地方豪强操纵,形成以儒学宗师或高官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即“门生故吏”集团) “故吏”指被举荐的官员与原举主之间的隶属关系
征辟制(从上往下,后果:强化名士声望,但易成政治工具,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士大夫对朝廷失望“党锢之祸”,转向地方豪强,为三国割据埋下伏笔)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重门第品性,导致士族垄断,“王与马,共天下”
南北朝时期
北周宇文氏府兵制,对抗南朝垄断
隋唐科举制(寒门入仕,但录取率极低30每年)
唐代门荫制:高官子弟直接入仕 加剧贵族与寒门矛盾
宋完善科举(扩招:年均200人、糊名誊录)
明清:八股取士 思想禁锢
生态地理背景线
长安生态线(盛唐时期,长安可达百万人口)
五代时期(梁唐晋汉周)定都洛阳的原因:
历史传统与正统性(洛阳是唐朝的东都) 地理和军事原因(洛阳四面环山易守难攻,靠近黄河、洛水可控制漕运 经济和资源考虑(战乱中的选择【长安已毁,开封尚未崛起】
北宋定都:开封
优点
开封地处大运河枢纽,漕运发达
缺点
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北宋后期面临辽、金威胁,最终导致“靖康之变”
南宋定都:临安(杭州)
标志着中国经济重心彻底南移,江南成为后世(元明清)的经济核心区(可结合《大明王朝》
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殷商)
以父家长制为社会基础的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尧舜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