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创建优质学校的六个原则》原则二:确保所有学生学有所成
这是一篇关于《创建优质学校的六个原则》原则二:确保所有学生学有所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核心理念,二、关键挑战,三、三大支柱:如何构建“确保成功”的系统,四、实践工具:干预金字塔,五、关键操作步骤,六、对比:传统VS新系统,七、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创建优质学校的六个原则》原则一:共同的宗旨、愿景、价值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何为四大支柱?,二、怎么制定这四大支柱?,三、案例研究,四、挑战与解决方案,五、结论,六、关键行动建议。
为什么我们无法真正交流?戴维·伯姆《论对话》揭示答案 真正的对话不是说服或闲聊,而是共同看见(P3031)。伯姆指出,思维的分裂性、集体偏见和情绪防御阻碍交流(P610)进入对话需悬置己见、共享思维、不预设目的(P1320),最终形成一种存在方式放下自我,重新连接(P2125)。实践上,小规模、开放氛围和长期持续是关键(P2630)。对话不仅是沟通,更是生存的革新(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创建优质学校的六个原则》 原则二:确保所有学生学有所成——预防和干预系统 拆解
一、核心理念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不要说“那个孩子已经完了”,而是“我们可以改变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成功
教师是学校干预的核心力量
教师不是“执行标准”的人,而是学生成功的引导者,学校应成为学生的稳定支持系统。
系统性干预
单靠个别教师的善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套全校统一的预防和干预系统。
二、关键挑战
学生面临的障碍
学习风格差异、社会经济地位、语言障碍、家庭问题等
教师面临的障碍
不相信所有学生都能成功(需通过研究案例改变观念)
缺乏能力信心(需提供支持和建立“创造性压力”)
对改革失望(需倾听关切并展示实际行动)
三、三大支柱:如何构建“确保成功”的系统
支柱1:统一信念体系
具体做法:高期望与信任,全校教职工达成共识:“所有学生都能成功”
案例:斯迪克伊的故事(教师误解学生能力,了解背景后调整方法并成功)
支柱2:统一的哲学观念
具体做法:关注学生基本需求(归属感、能力感、自主性、贡献感),而非惩罚。
关爱的循环体(图6.4):通过满足需求(关系、能力、自主、贡献)引导学生积极行为。
支柱3:全面预防与干预系统
具体做法:问题出现后,快速识别+分层干预(金字塔模型)
四、实践工具:干预金字塔
金字塔结构(从底层到顶层)
底层:预防
对象
所有学生
措施
建立关系、归属感、能力培养
平时多关心,多鼓励,让孩子觉得“学校是我家”
中层:早期干预
学业/行为预警学生
好朋友项目、暑期班、导师制
开小灶、找导师、暑期班
顶层:高强度干预
严重困难学生
强制辅导、指导自习室、家长支持
案例示范
斯蒂文森高中(富裕学区)(P107-P108)
用“四重团体”(教师+导师+家长+学生)监控每个学生
东哈特福德高中(贫困学区)(P109-P112)
通过“数据驱动的干预金字塔”,将毕业率从60%提升到85%。
五、关键操作步骤
步骤1:识别学生需求
具体行动:用筛查工具(如“第一步”项目)提前发现困难学生
先找“可能要掉队”的孩子
步骤2:建立关系
具体行动:每个学生配一位“成人导师”,每天打招呼、每周谈话
给每个孩子配一个“靠山”
步骤3:数据驱动
具体行动:定量与定性结合,多元来源,及时分析。定期收集学业/行为/出勤数据,调整干预策略
步骤4:公开结果
具体行动:公布“学业差距缩小”数据,激励教职工,强化责任感
让所有人看到“努力有用”
步骤5:持续改进
具体行动:建立“宗旨监察委员会”,确保干预与学校愿景一致
六、对比:传统VS新系统
传统做法
惩罚“问题学生”
标签化(如“残疾”“叛逆”)
教师单打独斗
补救(事后救火)
新系统做法
预防问题发生
用“需求”替代“标签”
全校统一行动
干预(提前介入)
七、总结
“不是学生失败了,而是系统失败了。我们需要一个‘不让任何孩子掉队’的机器,而不是一个‘淘汰’的机器。”
别等孩子掉队了再骂他们“不行”,而是要提前搭好梯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