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部分的思维导图
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将《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版)第一 章“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部分,做了整理,感觉思路更清晰了,记忆更深刻了。
编辑于2021-08-24 17:51:52资产
生产类资产 (指:与企业日常 生产制造相关 的科目)
1.固定资产
①计提折旧
①按照一定规则分摊在该资产预计使用期内
②折旧费用从利润表扣除
③折旧可能隐藏价值:年年折旧,账面价值低,实际价值可能在增加。
②减值测试
①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至可变现价值,差额为固定资产价值准备
②减值不能转回
③减值从利润表扣除
④有些公司计提大额减值,压低当年利润,第二年高于账面价值出售,有操控报表嫌疑。
③清理
①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售、报废、损毁、债务重组等
②固定资产清理所得,减去相关费用,若是净收益,计入合并利润表营业外收入,若是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在建工程和 工程物资
①在建工程是个中转站,一边消耗”工程物资“,一边创造”固定资产“。一旦建好了,就转成固定资产。
②在建工程不需要折旧。
③若公司在建工程数目巨大,持续多年不转入固定资产有两种风险。
①工程已完工,为了避免折旧,故意不转固定资产。
②通过在建工程将公司的钱支付给虚构或关联的城建人,再以采购本公司商品名义,变成营业收入流回公司,最后通过长期停建、意外损毁等名义,提高减值损失,进而“毁尸灭迹”。
④如果公司投资数量在增加,在建工程进度没有同比例增加甚至停滞减少,可能存在问题。
3油气资产
4.无形资产
①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版权、非专利技术等。房地产公司为了建房出售而购买的土地,不计入无形资产,而是计入存货。
②若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确定,需要摊销,方法与固定资产折旧一样,残值一般设置为零。
③若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只能做期末减值,减值不允许转回。
④无形资产可以是买的,可以是企业内部研发的
①若是买的,关注交易价格是否公平。
②若是研发的
①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②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记录为无形资产(费用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③无法区分是研究还是研发的: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④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公司,利润数据的可靠性会高一些。
5.生物物资
①消耗性生物资产:为了出售而持有的生物资产。例如:肉鸡肉猪、扇贝、小龙虾等
计入存货核验;不计提折旧;计提减值,可以转回。
②公益性生物资产:以保护环境为目的,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的生物资产。例如: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等。
在资产负债表里单独披露;不计提折旧;不减值。
油气资产涉及企业数目少,不是通用资产。
③生产性生物资产:为了产出农产品或提供劳务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例如:果树、母猪、奶牛、拉车的骡马等。
在资产负债表单独披露;计提折旧;减值,不允许转回。
6.商誉
①商誉是企业并购活动中产生的资产科目,如果一家企业没有收购过其他企业,资产负债表里商誉科目就没有数字。
②不用摊销(因为无法预计使用寿命)
③减值,不允许转回。作为费用从当年利润表扣除。
6.长期待摊费用
①企业已经支出,预计在一年以上时间起效。
②其实是一笔已经花掉的费用,假装是一笔资产,可以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没有任何变现价值,数字越大,资产质量越差。
7.持有待售资产
①企业计划出售,且基本确定会在一年内完成出售的非流动资产。
②不计提折旧,可导致当期利润增加。
③减值算是当期费用,计入当期利润表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但截至出售完成前,公允价值上升,减值准备可以转回,转回可增加利润。
8.使用权资产
①承租人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
②使用权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该成本包括: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初始发生的与该笔租赁有关的费用+预计租赁期满会发生的拆卸设备、还原场地等未来预计费用的折现值。
经营类资产 (指为企业销售商品 或提供劳务服务的资产)
1.货币资金
①不受限制的货币资金
①现金
②银行存款
③其他货币资金
指企业因指定目的而存在银行某专户的钱。 如:临时采购只付不收的专户; 专项投资款;期限较短的承兑汇票 或信用保证金等
④存放同业款项、拆放同业款项、同业间买入返售证券
⑤企业持有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 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如:国债、大型企业短期债、 银行承兑汇票、货币基金等。
②受限制的货币资金
①存放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
②不能随时支取的定期银行存款
2.应收票据
①银行承兑汇票
除了少数农商行、城市信用社的信用存疑外,其他基本可以按照现金对待。
②商业承兑汇票
大型企业集团下属财务公司的承兑汇票(市场上归为银票,可靠性和商票差不多),直接由大型企业开出的商业承兑汇票。能够按期足额兑付,取决于届时的财务状况。
3.应收账款
①如果一家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超过同期收入增长幅度,应收账款周转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呈明显下降趋势,有两种可能:公司临时放宽信用政策,加大赊销力度;或公司提前确认收入甚至虚构收入。
②如果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大,且超过三成以上是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需要警惕公司收入的真实性。一般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越久,变成烂账的概率就越大。
③应收账款必须计提坏账准备,资产负债表里展示的应收数据是已经减过坏账准备的净值;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公司要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一对一有针对性地考虑是否存在收不回的风险,然后计提坏账准备。
④应收账款实际收回的金额如果超过该笔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差额可以回到利润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抵冲,减少当期费用。
⑤一般计提标准越严格的公司越值得信赖。
①如果公司计提标准一贯宽松,突然严格,可能意图“洗大澡”做低基数,以备来年转回坏账准备,美化利润表。
②如果公司计提标准一贯严格,突然宽松,美化当年利润的意图很明显。
⑥应收账款造假
①当应收账款过大时,找关联公司或客户付一笔款项进来,冲销应收账款。同时,再通过其他应收款、预付款、购货款等名义,将这笔钱转出去。将应收账款变成预付款、存货或与经营无关的其他应收款等。有时,顺序可以反过来。
②如果公司账上某些很长时间的大额应收账款,突然付款了,观察公司在这笔款项支付的前后,是否新增了其他累计金额近似的异常支出。因为骗子之间很难建立长期信任,这种款项的流入和流出时间间隔不会很远。
③比较高级的造假,是将应收账款收回,利用在建工程、购买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活动将资金流出,然后通过摊销或减值完成“毁尸灭迹”。
4.应收利息和应收股利 (2018年后合并为其他应收款)
应收股利,公司持有各类债券期间应该收到但还没收到的利息。应收股利,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权期间,持股对象已宣布分配方案但还没实施的分红。
5.其他应收款
①所有跟主营业务无关的应收款,都会放进这里。应该包括:应收的赔款、罚款,替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医药费、房租,车间、科室或个人借用的备用金等。
①企业可能用它隐藏短期投资,截留投资收益。
②企业可能用它转移资金,如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③企业可能用它私设小金库,将款项源源不断地转移到账外。
④企业可能用它开隐藏利润或费用,调节报表。
②如果企业账上钱少,还容忍大量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存在,可以直接怀疑应收款造假。
③只要遇到“其他XX"数目较大的,可以先抱着公司经营不够规范的初印象来看财报。
6.长期应收款
①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应收融资租赁款):整个租赁期应该收到的款项之和。从应收租赁款中,减去该资产租赁投资净额(租赁开始时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该资产出租而产生的初始费用),差额叫“未实现融资收益”,在租赁期内采用“内含利率”分摊方式,确认各期融资租赁收入。
②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是具有出借资金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应收款。就是虽然看上去是买家分期付款购买商品,但后面的应付款约定有明确利息,或是没有明确约定利息,但买方付款总额明显超过商品的公允价值。
7.应收款项融资
①公司计划利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做背书支付或通过贴现、抵押、保理等多种方式换取现金,若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就继续记录为”应收票据“;若预计转手后不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计入“应收账款融资”
②不代表公司已经拿它去融资了,而是指公司有这个考虑。
③本科目里,较少有应收账款、商票和小银行的商票,通常是大中型银行、信用良好的银行的承兑汇票。
8.存货
①企业以出售为目的持有的商品、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以及相关原材料等。
②存货成本:生产性企业主要包括,原材料、工人工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 发生的工资、福利、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 备件材料消耗、劳保、停工损失等费用,分摊到单个产品上。) 商业贸易企业主要包括采购成本、运输装卸费用及相关税费。
③成本和可变现净值二者中较低值记录存货价值。
9.合同资产
①合同资产代表的收款权,还取决于时间之外的其他条件。从资产质量角度说,合同资产若雨应收账款。
②合同资产可以看到应收账款的前置科目,可以更早、更快的观察企业运行情况。
投资类资产
1.投资性房地产 (用来收租或意图获 取房地产增值的)
①投资性房地产计量
①成本模式计量:按期计提折旧,年底做减值测试。折旧和减值算当期利润表的费用,收到的租金计入利润表的其他业务收入。
②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需要计提折旧和摊销,直接以期末公允价值计入资产,期间涨跌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科目,影响当期利润。这个“利润”,没有现金流入也没有现金流出。
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
①自用房地产、房产公司存货、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这三者之间相互转换,直接平移科目就行,不涉及净资产及利润表的变动。
②以成本模式计量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以转换日公允价值为新的账面价值。新旧账面价值之差额,调整期初的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
③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允许转成以成本计量模式,可以转成固定资产或存货(特指房地产公司)。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的账面成本,期初至转换日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存在的时间段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④将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成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以转换日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若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为负,计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若为正,调整股东权益(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当期利润。
2.债权类投资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
①钱借出去,然后收息,等到期再收回成本。最常见的是对债券的投资。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每年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都不一样,是因为采用了“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分别计算记录的。
③计提减值,当计提减值的因素消失时,转回利润表,增加当期利润。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①没有约定固定回报,主要目的不是收回本息,而是从资产市价的波动中获利。
②某笔资产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后,不允许转换成其他科目资产。
③金融衍生工具必须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常见的有: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远期合同、利率互换、货币交换等。
④不需要计提折旧,不做减值测试,将持有期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影响当期利润。
⑤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税费,作为当期费用扣除;持有期间分红的,算成当期投资收益,计入利润表。
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①初始账面价值:买入成本+交易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②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利润,计入股东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变动。2014年7月1日后的新规则,单独列出来并考虑税收后,在利润表净利润之后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披露。
③等卖出时,卖价与最初买入成本的差额算作投资收益,计入利润表,同时,从其他资本公积(或其他综合收益)科目里减去累积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持有期间的分红或利息计入当期投资损益,影响利润表;持有期间发生的外汇汇总损益,计入利润表的“汇兑损益”科目,影响利润表。
④持有期间计提的减值,进入利润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降低当期利润。 在“严重下跌”或“非暂时性下跌”时计提减值,“严重性下跌”一般是下跌幅度超过成本的20%-50%之间,“非暂时性下跌”一般指公允价值连续下跌时间超过12个月。
⑤债权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导致减值因素消失时可以转回利润表,增加当期利润。
3.长期股权投资
①子公司:上市公司实质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公司。
①母公司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用成本核算法。只要上市公司没有对这笔股权计提减值,账面价值永远是投资成本。持股对象发布分红方案后,上市公司按比例应该收到的分红数额,计入利润表的投资收益,并在资产负债表里增加一笔“应收股利”。
②合并资产负债表,要合并所控制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因此这个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就消失了。子公司对上市公司的分红也成了合并报表范围的资金调拨行为,不再记录。
②1.合营公司:上市公司持有投资对象部分股权,但因为股权比例或协议约定,导致上市公司无法独立作出投资对象的经营或财务决策,但其他一个或多个股东,未经上市公司同意也无法单独作出决策的。 2.联营公司:除合营公司外,其他有重大影响的投资对象,就是联营公司。
①母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②对利润表的影响:1.联合营公司当年盈利或亏损,按照持股比例计入上市公司利润表的投资收益里;2.联合营公司当年的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按照持股比例计入上市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3.上市公司与联合营公司之间的交易,若有未实现的损益,按照持股比例应有上市公司享有的部分,从投资收益里予以扣除。
③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1.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应得利润或亏损,对应增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2.除联合营公司净利润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权益变动,按照持股比例应享有的份额,计入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同时增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3.联合营公司通过现金分红方案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增加应收股利,同时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待实际收到分红时,减少应收股利,增加货币资金。
④若联合营公司一直亏损,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到零为上限。除非协议约定上市公司承担联合营公司额外损失,否则继续亏损不再影响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⑤若上市公司对联合营公司的持股,有一部分是通过类似风险投资、基金、信托或投连险基金等投资机构间接持有的,这些间接持有的部分股权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并对剩余部分采用权益法核算。
③交易性金融资产:无重大影响,公允价值可以获得。
不计提减值
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无重大影响,公允价值可以获得
计提减值,当导致减值的因素消失后, 不能转回利润表,可以转回其他综合收益。
⑤以成本模式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无重大影响,公允价值不能获得。
计提减值,当导致减值的因素消失后 也不允许转回。
新金融资产分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原准则下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
②衍生金融资产
③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将原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中自报表日起超过一年到期(或无固定期限)且预计持有会超过一年的部分,单独列在“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①其他流动资产
原准则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权类投资,若该资自产取得起,到期期限在一年内(含一年),计入“其他流动资产”。
②其他债权投资
原准则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权类投资,若该资产自取得起,到期期限在一年以上,计入“其他债权资产”。
③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其他债权投资”到期期限缩短为一年内,计入“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资产”。
④应收款项融资
⑤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①对应原准则下“可供售出金融资产里的股权投资“,本来是分为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成本模式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准则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权,可以选择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以成本模式计量的股权,归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②股权一旦归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后,不允许再变更为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 一旦归入”其他权益工作投资“,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里,不影响公司利润。 未来处置时,也只是将累计的公允价值变动,从其他综合收益里转出到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依然与利润无关。 原准则下该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出售时,将其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从其他综合收益里转出到当期利润的。
3.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是将原准则里“贷款及应收款项”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合并,主要有货币资金、贷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权投资、部分其他应收款和长期应收款等,其处置原则和原准则下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完全一样。
股权投资雷区信号
1.本期大额减值,下期卖出获利,操纵利润表。
2.同一控制下公司之间的收购,按照非同一控制处理,创造利润。 ①同一控制公司下不同公司之间的收购,只能用权益结合法。直接将资产负债表按照账面价值合在一起,无论买家赚或亏,只允许调整股东权益,不允许产生利润;无论实际成交日期是哪天,合并报表均视为两家公司从期初就在合并范围,合并全部收入、费用、利润及现金流数据,并调整期初可比数据。 ②非同一控制下的两家公司之间的收购行为,使用购买法,上市公司只合并购买日后的收入、费用、利润和现金流量数据。 一是买方用资产做支付时,支付的资产账面价值<买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记录为营业外收入,影响当期利润; 二是买方支付的现金<买到的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差额计入买方利润。
3.在资产边缘小额交易,将子公司变成联合营公司,操纵利润表。 ①上市公司在不丧失控股权的范围降低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无论是主动减持还是被动摊薄,母公司利润表可以记录利润(投资收益),但合并利润表只允许调整股东权益,不允许记录利润。 ②上市公司控股权丧失,上市公司却可以产生投资收益,投资收益=转让对价+剩余股权公允价值-(原持股比例*子公司净资产+商誉),转让对价和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两个数值,都可能受操控产生报表利润。同时子公司符合条件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股东权益变动也需转入损益。
4.在资产边缘小额交易,将金融资产变成联营企业,操作利润表。 ①上市公司通过少量增持或获取对方董事席位等方法,将原本划分为金融资产的小额持股,变成具有重大影响的联营公司股权投资,改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若买价>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以买价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若买价<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则以后者为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将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②当转换日的股价<每股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将原来归为金融资产的持股,变成具有重大影响的联合营公司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股价的差额,记录为当期营业外收入,提升当我利润。
1.将一揽子减持分拆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独立交易。 ①第一笔在不影响控股权的范围内亏损卖出,只调整净资产,不影响净利润。降低了净值产,提高了ROE。 ②下一笔(或多笔)股权交易中,满足丧失控股权的条件,将上笔股权交易的亏损额加在本期交易价格上,从而使整体的股权交易是按照合理价格成交。投资收益=转让对价+剩余股权公允价值—(原持股比例*子公司净资产+商誉),同时将子公司符合条件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股东权益变动转入损益。增加了本期利润。
利用存货造假手法
①故意不对明显贬值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减少当期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②通过虚构商品采购流出资金,再将资金流回企业,虚增利润。 这种造假,往往伴随着存货增长大幅超过同期营业成本增长, 且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与当期营业成本之比,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
③通过加大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从而欺诈性地提高毛利率,虚增本期利润。 成本由固定成本和不变成本组成,扩大生产量可以将固定成本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 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增加了利润。但是这个利润的增加,是以存货增加、当期税收增加为代价的数字游戏。企业的价值没有增加,反而因为存货积压带来存储成本增加、减值准备增加,甚至可能因为产品过时存货价值归零。
应收票据发出的信号
①如果应收票据里有大量的商票,说明企业当下的营业收入,是靠相对宽松的销售政协推动换来的。
②如果应收票据一直由银票组成,某年突然大量出现商票,基本能证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遇到了销售困境,开始放松销售政策了。
货币资金发出 的信号
①货币资金余额比短期负债小很多。说明公司有短期偿债危机,资金链安全可能存在问题。
②货币资金充足,却借了很多有息甚至高息负债。大概率是账面货币资金虚构、挪用或被担保冻结的征兆。
③定期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数额很大,却缺乏短期可动用流动资金。货币资金可能被冻结、资金虚构或挪用,大部分原因是被控股股东“借”走了。
④其他货币资金数额巨大,缺乏合理解释。可能上市公司支付大额投资预付款、意向金、保证金等,导致货币资金被控股股东或关联人占用的情况。
⑤货币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显著低于常见理财或存款利率。可能货币资金在账户上待过较短时间,一般是资金在报表日前回到公司账上,审计完毕后,再用手段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