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
"三代人坚守荒漠,用生命筑起绿色长城!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治沙人38年接力奋斗,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封育林草376万亩第一代用'一棵树一把草'的土办法固沙,第二代2003年建成10公里绿色屏障,第三代大学生郭玺引入草方格、滴灌等新技术,并向三大风沙口挺进,20032019年新增治沙64万亩从农民联户治沙到科技造林,八步沙成为甘肃生态治理标杆"。
编辑于2025-08-14 21:40:01【中国酒业风云录:50位改变行业格局的领军人】从黄酒泰斗傅建伟到啤酒巨头李福成,从泸州老窖掌门张良到酒鬼酒灵魂李伟,这些名字串联起中国酒业的黄金十年绍兴黄酒、燕京啤酒、川酒集团等品牌在他们的执掌下焕发新生,蔡宏柱等已故前辈的传奇仍在行业回响无论是徐占成、陈佳等实干家,还是朱跃明、韩经纬等渠道先锋,每位人物都以独特方式点亮了中国酒文化复兴之火。
【福建安徽浙江三地风采】这里汇聚了山海交融的宁德、文化底蕴深厚的龙岩、生态绿都南平,还有闽南风情漳州、商贸名城泉州安徽从合肥的科技活力到黄山的奇松云海,阜阳的农业沃土与安庆的戏曲之乡各具特色浙江的丽水青山绿水、台州民营经济蓬勃、舟山群岛风光无限三地共绘东南沿海至内陆的多样画卷,等待你来探索!
【魅力中国·多彩自治区巡礼】这里汇聚了祖国最独特的边疆风情:澳门与香港闪耀国际都会光芒,新疆的雪山草原与瓜果飘香交织,宁夏的塞上江南演绎回族风情,广西的壮乡山水甲天下,内蒙古的辽阔草原马蹄声碎,西藏的雪域圣湖涤荡心灵从乌鲁木齐的繁华到阿勒泰的秘境,从银川的西夏遗韵到崇左的跨国瀑布,每个行政区都镌刻着中华文化的多元之美数字代码背后,是659个县级区划跳动的脉搏,等待您一一探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酒业风云录:50位改变行业格局的领军人】从黄酒泰斗傅建伟到啤酒巨头李福成,从泸州老窖掌门张良到酒鬼酒灵魂李伟,这些名字串联起中国酒业的黄金十年绍兴黄酒、燕京啤酒、川酒集团等品牌在他们的执掌下焕发新生,蔡宏柱等已故前辈的传奇仍在行业回响无论是徐占成、陈佳等实干家,还是朱跃明、韩经纬等渠道先锋,每位人物都以独特方式点亮了中国酒文化复兴之火。
【福建安徽浙江三地风采】这里汇聚了山海交融的宁德、文化底蕴深厚的龙岩、生态绿都南平,还有闽南风情漳州、商贸名城泉州安徽从合肥的科技活力到黄山的奇松云海,阜阳的农业沃土与安庆的戏曲之乡各具特色浙江的丽水青山绿水、台州民营经济蓬勃、舟山群岛风光无限三地共绘东南沿海至内陆的多样画卷,等待你来探索!
【魅力中国·多彩自治区巡礼】这里汇聚了祖国最独特的边疆风情:澳门与香港闪耀国际都会光芒,新疆的雪山草原与瓜果飘香交织,宁夏的塞上江南演绎回族风情,广西的壮乡山水甲天下,内蒙古的辽阔草原马蹄声碎,西藏的雪域圣湖涤荡心灵从乌鲁木齐的繁华到阿勒泰的秘境,从银川的西夏遗韵到崇左的跨国瀑布,每个行政区都镌刻着中华文化的多元之美数字代码背后,是659个县级区划跳动的脉搏,等待您一一探寻。
八步沙 六老汉 三代人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
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截至2019年,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如今的八步沙林场,历经“六老汉”三代人38年的坚守,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2]
2019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3] 2019年9月25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获得“最美奋斗者”集体称号。

一代:郭朝明
二代:郭万刚
三代:郭玺
一代:贺发林
二代:贺忠祥
一代:石满
二代:石银山
一代:罗元奎
二代:罗兴全
一代:程海
二代:程生学
一代:张润元
二代:王志鹏

1991年、1992年,贺老汉、石老汉因过度劳累和肝病相继离世,郭老汉和罗老汉于2005年和2018年先后去世。第一代治沙人六老汉四个走了,两个年纪大了,但7.5万亩的八步沙才治了一半。
六老汉曾约定:不论多苦多累,六家人必须要有一个继承人,把八步沙管下去。为了完成父辈人的遗愿,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贺老汉的儿子贺忠祥、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程老汉的儿子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接过了治沙接力棒,成为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
在第二代治沙人的努力下,2003年,7.5万亩八步沙的治理任务完成。如今的八步沙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
郭万刚他们又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远离林场25公里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自2003年至2019年,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000多万株,造林成活率65%以上,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60%以上。
郭朝明的孙子郭玺也是林场的一员,他和林场的一群大学生参与到防沙治沙的事业中,成为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从六老汉时代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现在的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第三代治沙人的治沙方式,在父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多年来,八步沙三代愚公已经累计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八步沙林场发展为古浪唯一一家由农民联户组建的生态公益性林场,也成为甘肃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之一。







“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会走进复旦大学 光华快讯
作者:
汤潮、樊亚坤 摄影: 余双江、何敏君 来源: 学生工作部(处) 发布时间:2019-12-04
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是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一个重点风沙口,曾经是一片漫天黄沙的不毛之地,1981年,时任漪泉村党支部书记或生产队长的贺发林、石满,台子村郭朝明、张润元,和乐村程海,土门村罗元奎年过半百的6位老汉,义无反顾向茫茫沙漠挑战,开启了漫漫治沙路。38年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栽植各类沙生植物3040多万株、栽植稻草1.2万吨、播撒草籽5万多公斤,使荒漠变为绿色屏障,确保了过境公路铁路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西电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畅通。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的称号,鼓励全社会学习他们勇挑重担、护卫家园的担当精神,不畏艰难、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勇于探索、唯实创新的进取精神,矢志坚守、接续奋斗的愚公精神。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八步沙“六老汉”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进校园的统一安排,12月3日下午,八步沙“六老汉”先进群体事迹报告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202报告厅举行。这也是复旦大学“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

甘肃省武威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晓红,第二代治沙人代表郭万刚、贺中强,第三代治沙人郭玺、陈树君,武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洁以及其他来自甘肃武威的嘉宾出席报告会。复旦大学40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以《“时代楷模”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先进群体事迹宣传短片》开场,短片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21日考察八步沙林场时的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要共产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就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八步沙治沙人久久为功,以“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愚公精神谱写绿色篇章。
报告会正式开始前,学生代表们为报告团成员献花,表达对报告团的欢迎以及对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崇高敬意。
报告会上,围绕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郭万刚等报告团成员分别作了生动感人的事迹分享。

“只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治,像愚公移山一样干下去,总会有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那一天!”第二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从31岁那年就接过父亲手中的“治沙接力棒”,一接就是38年,他回忆了第一代治沙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扛起治沙使命的故事。38年来,他们一共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封育管护面积达到37.6万亩,相当于再造了4个八步沙林区!先辈们无私奉献的背影激励着年轻的郭万刚毅然决然接过接力棒,接过父辈们治沙的生死约定和庄严承诺,带领乡亲们治沙致富,继续完成英雄们未竟的治沙事业。一代代治沙人老去,一代代青春的治沙力量正在成长。

贺中强是六老汉中贺发林的儿子,现在是一名八步沙林场职工。1998年,父亲走后,他背着被褥,毫不犹豫走进了八步沙。治住了八步沙,又去治理大槽沙、漠迷沙、黑岗沙,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黄色的沙海变成了绿色的林子。今年,他已经50岁了,但他依然说:“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治沙有这么好的条件,我怎么能不干?我不但要干,还要一直干下去!”

第三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管护员郭玺是郭万刚的侄子,是八步沙“六老汉”中郭朝明的孙子。郭玺也曾羡慕在大城市的同学们回来时衣着新潮的样子和他们口中繁华都市里的新鲜事。受到爷爷矢志不渝治沙精神的感召,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治沙造林之路。在爷爷临终前,他承诺道,“您没有治完的沙、没有种完的树,将由我们来完成!”郭玺开创了机械化治沙造林的模式,扩大了治沙规模,提高了造林标准。当看到林场雨后花开的美景,他明白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美景正是大自然授予顽强的治沙人最好的勋章。

“放心吧,我来了,就再也不走啦!”这是八步沙的第一位大学生陈树君对老一代治沙人的承诺,也是他投身治沙事业的坚定决心。林场艰苦劳累、单调乏味的生活曾让年轻的他产生动摇,但看到第一代治沙人居住的“深坑”时,他才明白“治沙”对于八步沙几代人的重要意义。他将科学治沙带到八步沙,“点沙成金”。他通过虫情监测仪扑灭虫害;他探索种植肉苁蓉将防风治沙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他抓住八步沙林区优势,发展林下经济,与周边农户合作成立了林下经济养殖专业合作社,修建鸡场养殖沙漠土鸡,并打造“八步沙溜达鸡”的特色品牌;他积极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八步沙治沙造林,推动“互联网+治沙”。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他的青春在八步沙闪闪发光。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洁曾经多次走进八步沙,被八步沙人的坚守所震撼,被八步沙人的精神所感动。第一代治沙人几十年如一日,晨迎寒露晚披霞,卧雪爬冰几忘家,坚守在八步沙,以不畏艰难、拼搏奋斗的精神,种下了一棵棵绿色的希望;第二代治沙人大胆探索,蹚出了一条农林结合的发展新路子和入股分红的管理新模式,矢志不渝、改革创新,身体力行“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第三代治沙人走在新时代,走上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新征程,把昔日寸草不生的黄沙滩,变成增收致富的金窝窝。这些都让她看到一个建设美丽中国的画卷正铺展开来。治沙人的精神感动着袁洁,也激励着她以共产党员的担当,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为更好地传播“时代楷模”先进群体事迹而奋斗。
据介绍,11月27日至12月5日,甘肃省武威市组织“时代楷模”——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赴国内高校巡讲。报告团已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举办报告会,接下来报告团还将前往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宣讲。
责任编辑:
卢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