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考每科重要必考知识点
这是一个关于中考每科重要必考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以下是中考主要科目的重要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按学科分类整理学习。
编辑于2025-08-20 21:05:46中考每科重要必考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主要科目的重要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按学科分类整理学习:
一、语文
1. 初中古诗文默写
以下是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文默写及原文列表,按照教材和课程标准整理:
### 七年级上册
1. 《观沧海》(曹操)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 《次北固山下》(王湾)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 《论语》十二章(节选)
### 七年级下册
1. 《木兰诗》(北朝民歌)
2. 《竹里馆》(王维)
3.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4. 《陋室铭》(刘禹锡)
5. 《爱莲说》(周敦颐)
### 八年级上册
1. 《三峡》(郦道元)
2.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3.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4. 《野望》(王绩)
5. 《黄鹤楼》(崔颢)
### 八年级下册
1. 《桃花源记》(陶渊明)
2. 《小石潭记》(柳宗元)
3. 《关雎》(《诗经》)
4. 《蒹葭》(《诗经》)
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 九年级上册
1. 《岳阳楼记》(范仲淹)
2. 《醉翁亭记》(欧阳修)
3. 《行路难》(李白)
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5. 《水调歌头》(苏轼)
### 九年级下册
1. 《鱼我所欲也》(《孟子》)
2.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4. 《满江红》(秋瑾)
5. 《曹刿论战》(《左传》)
### 注意事项:
1. 具体篇目可能因教材版本(如人教版、部编版等)略有差异,建议结合当地教材核对。
2. 默写时需注意易错字(如“澹澹”“竦峙”“蒹葭”等)。
3. 部分长篇诗文(如《木兰诗》《出师表》)需分段背诵。
4. 课标规定的必背古诗文(如《论语》《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名句)。
2. 文言文阅读
- 常见实词/虚词:之、其、而、以、于等;
- 翻译技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
3. 现代文阅读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借景抒情等。
4. 作文
- 结构清晰(开头点题、中间详实、结尾升华);
- 素材积累:亲情、成长、社会热点等主题。
### 二、数学
1. 代数部分
-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 x = \frac{-b \pm \sqrt{b^2-4ac}}{2a} \);
- 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 \( a^2-b^2=(a+b)(a-b) \);
- 函数:一次函数 \( y=kx+b \),二次函数顶点式 \( y=a(x-h)^2+k \)。
2. 几何部分
- 勾股定理:\( a^2 + b^2 = c^2 \)(直角三角形);
- 面积公式:三角形 \( S=\frac{1}{2}ah \),圆 \( S=\pi r^2 \);
-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frac{a}{a'} = \frac{b}{b'} = \frac{c}{c'} \)。
3. 统计与概率
- 平均数:\( \bar{x} = \frac{1}{n}\sum x_i \);
- 概率:\( P(A) = \frac{\text{事件A的可能结果数}}{\text{所有可能结果数}} \)。
### 三、英语
1. 语法重点
- 时态:一般现在时(do/does)、过去时(did)、现在完成时(have/has done);
- 被动语态:be + 过去分词(如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
2. 高频词汇
- 动词短语:look forward to, give up, turn off;
- 固定搭配:be good at, depend on。
3. 作文模板
- 书信开头:Dear..., I’m writing to...;
- 建议句型:You’d better... / It’s a good idea to...。
### 四、物理
1. 力学
- 速度公式:\( v = \frac{s}{t} \);
- 压强公式:\( P = \frac{F}{S} \);
- 浮力公式:\( F_{\text{浮}} = \rho g V_{\text{排}} \)。
2. 电学
- 欧姆定律:\( I = \frac{U}{R} \);
- 电功率:\( P = UI \)。
3. 能量
- 功:\( W = Fs \);
- 机械效率:\( \eta = \frac{W_{\text{有用}}}{W_{\text{总}}} \times 100\% \)。
### 五、化学
1. 化学式与方程式
- 常见物质:\( \text{H}_2\text{O} \)、\( \text{CO}_2 \)、\( \text{NaCl} \);
- 化学方程式配平(如 \( 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 \))。
2. 溶液计算
- 溶质质量分数:\( \omega = \frac{m_{\text{溶质}}}{m_{\text{溶液}}} \times 100\% \);
- 摩尔质量:\( M = \frac{m}{n} \)。
3. 实验现象
- 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 金属活动性:K、Ca、Na > Mg、Al > Zn、Fe...
### 六、道德与法治(政治)
1. 法律常识
- 宪法是根本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六大保护。
2. 国情国策
-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
1.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时政热点
- 年度重大事件(如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
### 七、历史
1. 重要事件
-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1840)、辛亥革命(1911);
- 世界史: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2. 历史人物
- 孙中山(三民主义)、邓小平(改革开放)。
3. 时间轴记忆
- 朝代更替: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
我国古代每个朝代所对应的皇帝
###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 禹
- 启
### 商朝(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
- 汤
- 武丁
### 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
- 周武王(姬发)
- 周幽王(姬宫湦)
###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 秦始皇(嬴政)
- 秦二世(胡亥)
### 汉朝(前202年-220年)
- 汉高祖(刘邦)
- 汉武帝(刘彻)
- 汉光武帝(刘秀)
###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 魏:魏文帝(曹丕)
- 蜀:刘备、刘禅
- 吴:孙权、孙皓
### 晋朝(265年-420年)
- 晋武帝(司马炎)
- 晋元帝(司马睿)
### 南北朝(420年-589年)
- 南朝宋:宋武帝(刘裕)
- 北朝北魏:魏孝文帝(拓跋宏)
### 隋朝(581年-618年)
- 隋文帝(杨坚)
- 隋炀帝(杨广)
### 唐朝(618年-907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玄宗(李隆基)
###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 后梁:梁太祖(朱温)
- 后周:周世宗(柴荣)
### 宋朝(960年-1279年)
- 宋太祖(赵匡胤)
- 宋仁宗(赵祯)
### 元朝(1271年-1368年)
- 元世祖(忽必烈)
-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 明朝(1368年-1644年)
- 明太祖(朱元璋)
- 明成祖(朱棣)
### 清朝(1644年-1912年)
- 清太祖(努尔哈赤)
- 康熙帝(玄烨)
- 乾隆帝(弘历)
朝代顺口溜: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 复习建议:
1. 数学/物理/化学:熟记公式,结合真题练习计算;
2. 语文/英语:积累素材,多背模板和范文;
3. 政治/历史:梳理时间线,关注关键词(如“标志”“意义”)。
祝每一个人中考顺利,有用的记得关注、点赞、评论、收藏哦!😁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