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部控制》第一章总论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本思维导图是《内部控制》第一章总论学习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产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中,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需不断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本思维导图是《内部控制》第三章 内部环境重点归纳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本思维导图对《内部控制》第二章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知识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内部控制
一、总论
(一)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1.内部牵制阶段
(1)提出,两个设想
(2)基本思路
分工
牵制
(3)内部牵制机能主要包括
分权牵制(职责分离)
实物牵制(实物负责制)
机械牵制(技术牵制)
簿记牵制(会计系统牵制)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20世纪40-80年代)
1949年形成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
1953年内控特点分为
会计控制
管理控制
1958内部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
1972.11进入“制度二分法”或“二要素”阶段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三要素
控制环境
会计系统
控制程序
(2)发现贡献
两个方面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9 COSO 5构成要素 3个目标
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2014.12.15 新补充
2013年17条原则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
2004.9 COSO发布ERM框架
(二)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3点)
1.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风险防御能力
3.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三)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1.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2.分部门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法规的阶段
3.各部门联合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法规阶段
(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描述了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的框架结构
(2)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要素等基本要求
(3)是制定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依据
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业务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组成)
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1)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2)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3)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4)内部控制评价缺陷的认定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4.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1)审计责任划分
(2)审计范围
(3)整合审计
(4)计划审计工作
(5)实施审计工作
(6)评价控制缺陷
(7)出具审计报告
(8)记录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