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这是一篇关于城镇道路路基施工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控制,特殊路基处理,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编辑于2025-08-25 06:47:31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地下水控制
地下水分类与水土作用
地下水分类
上层滞水
接近地表,大幅度的水位变化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 局部隔水层上面
潜水
分布广,与道路等市政公用工程关系密切。 隔水层上面
承压水
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一定的水头高度,一般需注意其向上的排泄,即对潜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或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
水土作用
工程实践表明:在对道路路基施工、运行与维护造成危害的诸多因素中,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水与土体相互作用,可以使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导致路基或地下构筑物周围土体软化,并可能产生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等危害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
附属构筑物防水
(1)过街支管与检查井接合部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渗漏水造成路面早期塌陷
(2)管道与检查井、雨水口周围回填压实要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相关规定,防止地表水渗入造成道路破坏
特殊路基处理
工程用土分类
分类
代表
坚实系数
一类土,松软土
砂土、粉土、冲积砂土层、疏松种植土、淤泥(泥炭)
0.5~0.6
二类土,普通土
粉质黏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石、卵石的砂,粉土混卵(碎)石;种植 土、填土
0.6~0.8
三类土,坚土
软及中等密实黏土,重粉质黏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石卵石的黄 土、粉质黏土;压实的填土
0.8~1.0
四类土,砂砾坚土
坚实密实的黏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卵石的中等密实的黏性土或黄土,粗卵石;天然级配砂石,软泥灰岩
1.0~1.5
五类土
软石
六类土
次坚石
七类土
坚石
八类土
特坚石
常用路基土的主要性能参数
含水量 w
天然密度 p
孔隙比 e
孔隙率 n
塑限ωp
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
液限ωl
土由可塑状态转为流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液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限
塑性指数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Ip= ωl -ωp
液性指数 Il
土的天然含水率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Il=(ω- ωp )/Ip,
Il可用以判别土的软硬程度; Il< 0 坚硬、半坚硬状态,0≤Il<0.5 硬塑状态, 0.5≤Il<1.0 软塑状态, Il≥1.0 流塑状态
不良土质路基处理
不良土质路基处理的分类
土质改良
土质改良是指用机械(力学)的、化学、电、热等手段增加路基土的密度,或使路基土固结,这一方法是尽可能地利用原有路基土
土的置换
土的置换是将软土层换填为良质土如砂垫层
土的补强
土的补强是采用薄膜、绳网、板桩等约束住路基土,或者在土中放入抗拉强度高的补强材料形成复合路基以加强和改善路基土的剪切特性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路基施工特点与程序
施工特点
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工程施工区域内的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尤其是旧路改造工程,交通压力极大,地下管线复杂,行车安全、行人安全及树木、构筑物等保护要求高
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施工项目
城镇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路堤)的土(石)方、相关的项目有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防护、排水边沟、急流槽、各类管线等
补充解释:路基是路面结构以下的部分,包括路床、路堤和路堑。路床是路基的一部分,指路面结构层以下 80cm 范围内的部分。路床分为上路床(0~30cm)和下路床(30~80cm)。上路堤是指路面结构层以下 80~150cm 的填方路基,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路基
补充解释:排水边沟与急流槽的区别 性质不同: 排水边沟是指挖方路基路肩外侧及低填方路基地脚外侧的纵向人工沟渠 急流槽是指坡度大于临界坡度的人工沟槽
基本流程
准备工作
①按照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交通导行方案设置围挡,导行临时交通
②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批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使作业人员掌握要点,明确责任
③ 对已知的测量控制点进行闭合加密,建立测量控制网,再进行施工控制桩放线测量,恢复中线,补钉转角桩、路两侧外边桩等
④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率、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膨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地下管线及附属构筑物施工和保护
①地下管线、涵洞(管)等构筑物是城镇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涵洞(管)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进行,但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②既有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拆改、加固保护
既有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资料
取得相关资料(向建设单位、管线产权单位、管线管理单位查询)
探沟
通过人工开挖探沟
保护
对管线进行拆迁、改移加固保护
标识
将管线位置、高程标注在施工图纸上; 现场位置做好标注
架空线
加固电线杆及派专人监护的措施; 防止挖土或大型机械操作时危及线路正常运作
邻近建 (构)筑物
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加固措施;避免邻近建筑物发生非预期沉降、开裂和倒塌; 设置沉降、位移观察点;如果有异常情况,则应暂停施工
路基施工要点
填土路基
(1)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妥善处理坟坑、井穴、树根坑的坑槽,分层填实至原地面高
(2)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原地面横坡陡于1:5 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3)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
(4)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厚度及含水量,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要“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 12t 级的压路机
(5)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 500mm 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补充解释:管涵回填土及覆土
1、管涵两侧填土:分层填、分层夯实;两侧对称、高差不超 0.3m
2、管顶覆土≤0.5m:人工填土、人工夯实或小型机夯
3、管顶覆土>0.5m:机械填土、机械夯实
(6)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7)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类、分层填筑、压实;路基高边坡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8)路基填筑中宜做成双向横坡,一般土质填筑横坡宜为 2%~3%,透水性小的土类填筑横坡宜为 4%
补充解释:规范标准,目的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对于透水性小的土类,由于其排水性 能较差,因此需要更大的横坡
(9)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率超标的土,不能直接使用,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处理,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10)路基填筑,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宜不大于 300mm,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 100mm
挖土路基
(1)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的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坟坑、井穴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
(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
(3)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机械开挖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 1m 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 2m 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
(4)压路机不小于 12t 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5)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或设计要求的材料填实
补充解释:压实度达不到,用以上材料填实,可达到强度,抵抗沉陷
石方路基
(1)修筑填石路堤应进行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确保边坡稳定
(2)先修筑试验段,以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及沉降差等施工参数
(3)填石路堤宜选用 12t 以上的振动压路机、25t 以上轮胎压路机或 2.5t 的夯锤压(夯)实
(4)路基范围内管线、构筑物四周的沟槽宜回填土料
(5)路堤填料粒径不应大于500mm,且不宜超过层厚的2/3.路床底面以下400mm范围内,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0mm,其中小于5mm的细料含量不应小于30%
路基压实作业要点
路基材料与填筑要求
材料要求
①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填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强度值应符合表的要求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要求
②不应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 100mm 的土块应打碎
填筑要求
①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每侧宽500mm
②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使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之内
路基压实施工要点
试验段
①在正式进行路基压实前,有条件时应做试验段,以便取得路基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
②试验目的主要有
a.确定路基预沉量值
b.合理选用压实机具;选用机具考虑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地质条件、作业环境、工期要求等
c.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
d.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
e.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
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①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其沟槽的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的规定且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
②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不大于50cm时,应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
③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80cm时,路基压实时应对管道结构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路基压实
①压实方法(式):重力压实(静压)和振动压实两种
②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
③碾压应从路基边缘向中心进行,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
④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防止漏夯,要求夯击面积重叠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