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史 时间轴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史 时间轴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史前时期,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莽新,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时期,辽宋夏金元,明朝,清朝前期。
编辑于2025-09-03 14:43:19中国古代史 时间轴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期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
三皇五帝
三皇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禅让制
顾颉刚和徐旭生
夏朝
禹
涂山之会
启
钧台之享
太康
太康失国
仲康
相
少康
少康中兴
中期
帝予
帝kui
帝芒
帝泄
帝不降
帝扃
帝廑
帝孔甲
帝皋
帝发
夏桀
鸣条之战
商朝
商契始祖:契
成汤灭夏
盘庚迁殷
殷墟
武丁中兴
妇好(墓)
孟津之誓
牧野之战
西周
周祖后稷
周武王 姬发
熄灭国祭绝祀
周成王 姬诵
三监之乱
周公东征
营建中州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暇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周宣王 姬静
“宣王中兴”
周幽王 姬宫涅
平王东迁
其它
青铜器
东周
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
齐恒公
管仲改革
尊王攘夷 会盟诸侯
葵丘之盟
晋文公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践土之盟
秦穆公
称霸西戎
楚庄王
弭兵之会
宋襄公
名不符实-泓水之战
吴越争霸
勾践
阖闾
战国时期
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
韩赵魏楚燕齐秦
田氏代齐
合纵连横
商鞅变法
秦朝
秦国发展简述
襄公封伯
穆公称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
嬴政一统
秦始皇(嬴政)
反秦起义
秦二世(胡亥)
秦子婴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楚汉相争
西汉
高帝 刘邦
西汉建立
黄老思想
汉承秦制
白马之盟
郡国并行制
《九章律》
编户齐民
口赋
惠帝 刘盈
萧规曹随
文帝 刘恒
贵粟政策
《治安策》
景帝 刘恒
《削藩策》
七国之乱
武帝 刘彻
打击诸侯
推恩令
附益法
左官律
酎金夺爵
加强皇权
中朝
刺史
察举制
重农抑商
五铢钱
均输平淮
算缗告缗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独尊儒术
巫蛊之祸
沉命法
轮台罪己诏
昭帝 刘弗陵
盐铁会议 《盐铁论》
宣帝 刘询
元成哀平
莽新
王莽新政
王田 私属制
五均六筦
绿林起义
东汉
光武帝 刘秀
光武中兴
明帝 刘庄
章帝 刘炟
和帝 刘肇
永元之隆
殇帝 刘隆
安帝 刘祜
顺帝 刘保
冲帝 刘炳
质帝 刘缵
恒帝 刘志
党锢之祸
灵帝 刘宏
黄巾起义
献帝 刘协
三国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VS 孙刘联盟
夷陵之战
三国概述
曹丕篡汉
两晋
高平陵事变
淮南三叛
西晋
晋武帝 司马炎
西晋一统
太康之治
晋惠帝 司马衷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晋怀帝 司马炽
晋愍帝 司马邺
永嘉南渡
东晋
王与马 共天下
淝水之战
孙恩 卢循起义
晋元帝 司马睿
晋阴帝 司马绍
晋成帝 司马衍
晋康帝 司马岳
晋穆帝 司马聃
晋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五胡十六国
匈奴
汉赵-刘聪-平阳
前赵-
北凉
胡夏
鲜卑
前燕-慕容皝
后燕-慕容宝
南燕
南凉
西秦
羯(匈奴分支)
后赵-石勒
氐
成汉—李雄—成都
前秦—苻坚(王猛)
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后凉
羌
后秦
汉族
前凉
西凉
北燕
南北朝
南朝
刘宋-刘裕-420
武帝—少帝—文帝—孝武帝—宋废帝—宋明帝
刘裕代晋
元嘉之治
齐—479
萧道成(齐高帝)—齐武帝—齐明帝—齐和帝
梁—502
梁武帝(迷信佛教)
侯景之乱
陈-557~589
陈霸先灭梁—陈后主
北朝
北魏386
过程
北魏孝武帝改革
六镇之乱—分裂
东魏534
北齐—高欢—550-577
西魏—宇文泰—535
北周557-581
河阴之变
隋朝
隋文帝 杨坚
大隋开国
南下灭陈
开皇之治
《开皇律》
三省六部制
输籍定样
科举制
隋炀帝 杨广
杨隋暴政
群雄并起
大运河
隋恭帝 杨侑
隋朝灭亡
唐朝
前期 618-755
唐高祖 刘渊
618年李渊称帝-长安
唐太宗 李世民
626年 玄武门之变-改元贞观
628年 唐统一全国
626-649 贞观之治
唐高宗 李治
武后两废两立—中宗,睿宗
武后 武曌 武则天
建武周称帝—AD690
主线
酷吏政治-诏狱(周兴,来俊臣)-《罗织经》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殿试和糊名制
修《姓氏录》和《氏族志》
中宗 睿宗
神龙政变 AD705
韦武之乱
唐玄宗 李隆基
唐隆政变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马嵬驿兵变
后期 755-907
帝系表:肃代德顺宪 穆敬文武宣 懿僖昭哀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四镇
唐顺宗 李诵
二王
唐宪宗 李纯
淮西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甘露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黄巢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宗 李柷
主线
藩镇割据
河朔三镇
淮西之乱
四镇之乱
宦官专权
南衙北司之争
二王八司马事件
甘露之变
朋党之争-牛李党争
牛僧孺-进士
李德裕-门荫
黄巢起义
朱温灭唐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
后梁-朱温
梁太祖 朱温
梁末帝 朱友贞
后唐-李存勖
唐庄宗 李存勖
唐明宗 李嗣源
唐闵帝 李从厚
唐末帝 李从珂
后晋-石敬瑭
晋高祖 石敬瑭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族
晋出帝 晋重贵
后汉-刘知远
汉高祖 刘远知
汉隐帝 刘承祐
后周-郭威
周太祖 郭威
后周改革
周世宗 柴荣
周恭帝 郭宗训
陈桥兵变
十国
吴-4帝-36年
吴越-5主-72年
闽-7主-49年
后蜀-2主-40年
南平-5主-57年
楚-6主-45年
前蜀-2主-35年
南汉-5主-67年
北汉-4主-29年
南唐-3主-39年
辽宋夏金元
辽朝(915-1125)
契丹-传9帝-开国年号 大同
太祖 耶律阿保机
太宗 耶律德光
世宗 耶律沅
穆宗 耶律璟
景宗 耶律贤
圣宗 耶律隆绪
兴宗 耶律宗真
道宗 耶律弘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北宋(960-127)
汉族-传九帝
宋太祖 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
先南后北策略
宋太宗 赵匡义
高梁河之战
雍熙北伐
宋真宗 赵恒
澶渊之盟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海上之盟
宋钦宗 赵桓
西夏(1038-1227)
党项-传十帝
宋夏战和
三川口之战
好水川之战
定川寨之战
金朝(1115-1234)
女真-传十帝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1125灭辽 1127 灭北宋
金熙宗 完颜亶
金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金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完颜守绪
南宋(1127-1279)
汉族-传九帝
宋高宗 赵构
郾城大捷
绍兴和议
宋孝宗 赵昚
隆兴和议
宋光宗 赵敦
宋宁宗 赵扩
开禧北伐
嘉定和议
宋理宗 赵昀
合州之战
襄樊保卫战
宋度宗 赵祺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宋卫王 赵昺
崖山海战
元朝(1271-1368)
蒙古-传十一帝
元太祖 铁木真
1206 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大蒙古国
元太宗 窝阔台
元定宗 贵由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1271 忽必烈建大元,定都大都
1276 攻破临安 灭南宋
元成宗 铁木耳
元武宗 海山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泰定皇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皇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元明宗 和世瓎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惠宗 妥懽帖睦尔
明朝
明太祖 朱元璋
明初四大案(加强中央集权)
空印案 1376
郭恒案 1385
胡惟庸案 1380
蓝玉案 1393
明惠帝 朱允炆
靖难之役(1399-1402)
明成祖 朱棣
明仁宗 朱高炽
明宣宗 朱瞻基
明英宗 朱祁镇
土木之变
明代宗 朱祁钰
夺门之变
明英宗 朱祁镇
明宪宗 朱见沈
明孝宗 朱祐樘
明武宗 朱厚照
明世宗 朱厚熜
大礼议之争(杨廷和)
明穆宗 朱载垕
明神宗 朱翊钧
争国本
明末三大案
廷击案 1615
移宫案 1620
红丸案 1620
东林党
为首:顾宪成 高攀龙
主张
反对大贵族官僚掠夺(税监,矿监)
公天下以选举,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VS 阉党(魏忠贤)
复社
为首:黄宗羲 顾炎武
经世致用
小东林
明光宗 朱常洛
明熹宗 朱由校
明思宗 朱由检
1644 李自成入主北京
张献忠:大西政权
李自成
初期“闯王来了不拿粮”:顺应民心,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支持
荥阳大会
大顺政权
清朝前期
问鼎中原
努尔哈赤
1618 萨尔浒之战
1626 宁远之战
1636 皇太极改国号 大清
1643 大清定鼎中原
吴三桂归降大清
剃发令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祖
1645.4 扬州十日
1645.5 江阴保卫战
1645.6 嘉定三屠
清圣祖 玄烨
三藩之乱
收复台湾
1662 郑成功入主台湾
1683 施琅归降,大清设台湾府
清世宗 胤禛
清高宗 弘历
平准格尔
清仁宗 颙琰
清宣宗 旻宁
清文宗 奕詝
清穆宗 载淳
清德宗 载湉
溥仪
 
  
  
  
  
  
  
  
  
 